【陕西文化】张步学:《诗经》与合阳洽川
发表时间: 2018-08-14来源:
【作者简介】张步学,1955年生,陕西合阳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合阳县文化局副局长。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合阳县诗词学会会长。酷爱文艺,尤喜诗歌,醉心于诗词、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的创作。20年来共创作各类诗词作品千余件,其中590件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共产党人》、《当代青年》、《工人文艺》、《东方艺术》等近百种报刊发表。1993年参加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章”全球诗歌大奖赛,作品《毛主席的笑声》获三等奖并被编入《不落的太阳》一书。1996年参加纪念白居易逝世115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作品《吊白居易》荣获一等奖。其代表作《毛泽东礼赞》、《雪花赋》蝉联“亚华杯”全国精短诗文大赛一等奖,被编入《中国当代精短诗文选读》。成名作《打字员》、《乡晨》分别被香港亚洲出版社录入《中国当代短诗选》和《中外分类诗萃》,流传海内外。编辑出版的书刊有:《黄河诗歌集》、《渭南诗词选》、《古今名人咏渭南》、《洽川诗苑》等。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陕西(张步学)
        《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305篇,据考证,其中有三十篇与陕西省合阳县东部的洽川(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下面挑几篇进行分析。
  《关雎》,《诗经》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据宋代大学者欧阳修、朱熹等人考证,此诗歌咏的是周文王与古洽川美女太姒之间的纯真爱情。欧阳修《诗本义》云:“诗人见雎鸠雌雄在河洲之上,听其声,则关关然和谐,视其居,则常有别,有似淑女匹其君子。……淑女,谓太姒。君子,谓文王也。”朱熹《诗集传》日:“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这里说的很清楚,淑女是太姒姑娘,君子是周文王。太姒是洽川人,这一点在《诗经·大明》篇中已得到了确证。孔子对《关雎》这首爱情诗评价很高,认为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毛诗序》说,《关雎》写的是“后妃之德”。明代学者何楷在其《诗经世本古义》中阐明:“关雎,太姒之德也。”
  《葛覃》,《诗经》第二篇。《毛诗序》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后妃之本”,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其出嫁“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朱熹同意《毛诗序》的观点,并进而阐明:“此诗后妃所自作。”意思是说这首诗是后妃的作品。是哪个后妃的作品?朱熹《诗集传》对周南十一篇的总评日:“首五诗,皆言后妃之德。关雎举其全体而言也。葛覃、卷耳,言其志行之在己。糁木、螽斯,美其德惠之及人。皆指其一事而言也。其辞虽主于后妃,然其实,则皆所以著明文王身修家齐之效也。”据此,许多学者认为:《葛覃》这首诗是周文王后妃太姒的作品。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日:“葛覃,太姒自叙。”清宣统《诗经读本》日:“后妃既成缔络,而赋其事。”清·许秉简在其《洽阳记略》中注明:“葛覃,正妃太姒所作。”
  《卷耳》,《诗经》第三篇。《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写“后妃之志”,朱熹认为是后妃怀念周文王,观点基本一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宾彼周行。”《诗集传》日:“怀,思也。人,盖指文王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他还说:“此亦后妃所自作,可以见其贞静专一之至矣。”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云:“我,后妃自谓。怀,后妃自思也。”清·许秉简《洽阳记略》注:“卷耳,正妃太姒所作。”这些都清楚地说明,《卷耳》这首诗也是太姒的作品。
  《糁木》,《诗经》第四篇。《毛诗序》曰:“糁木,后妃逮下也。”逮下,即能以恩德泽及下属,和谐众妾。欧阳修《诗本义》日:“诗人以楞木下其枝,使葛葛得托而并茂,如后妃不嫉妒,下其意以和众妾,众妾得附之而并进于君子。后不嫉妒,则妾无怨旷。”朱熹认为,后妃是指周文王妃太姒(见《诗集传》对周南十一篇的总评)。
  《螽斯》,《诗经》第五篇。螽斯是一种会飞的蝗虫,繁殖能力很强。《毛诗序》说:“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朱熹赞同此说,认为这首诗歌咏的是周太姒(见《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承朱熹之说,进一步明确指出:“螽斯,祝太姒子孙众多也。”周文王的儿子很多,据说有一百多个,其中十个儿子是太姒所生。《螽斯》以蝗虫作比喻,赞美太姒和众妾能和睦相处,互不嫉妒,从而使周王室子孙众多,家族兴旺。
  《桃夭》,《诗经》第六篇。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毛诗序》认为这首诗与后妃君王有关。明代学者何楷根据《大学》引《桃夭》以解释齐家治国,认为这首诗是歌颂“文王太姒事”。《诗经世本古义》日:“桃夭,美太姒能修妇道也。”
  《茉苜》,《诗经》第八篇。茉莒即车前草,古人认为妇人食用此草易怀孕。《毛诗序》日:“茉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欧阳修《诗本义》认为此诗“述文王太姒之事”。朱熹《诗集传》日:“至于桃夭、兔置、茉莒,则(文王)家齐而国治之效。……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茉苜,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麟之趾》,《诗经》第十一篇。麟,即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朱熹《诗集传》曰:“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云:“麟之趾,美文王子多贤也。周家世有圣母,故其子孙之盛且贤如此。”这就涉及到太姒。太姒是贤妃,她为周文王生下了伯邑考、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等十个有圣德的儿子。
  《鹊巢》,《诗经》第十二篇(召南第一篇)。《毛诗序》日:“关雎,后妃之德也。鹊巢,夫人之德也。”唐·孔颖达《毛诗疏》解释:“后妃、夫人皆太姒也。一人而二名,各随其事立。称以周南,王者之化,故称后妃。召南,诸侯之化,故称夫人。”宋·欧阳修《诗本义》日:“鹊巢、采蘩、小星,皆夫人之事。夫人乃太姒也。”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说:“鹊巢,亦太姒之德也。太姒来嫁于周,与媵俱来,诗人美之。”
  《采蘩》,《诗经》第十三篇(召南第二篇)。蘩即白蒿,可以生蚕。《毛诗序》日:“采蘩,夫人不失职也。”欧阳修《诗本义》云:“采蘩,夫人之事。夫人乃太姒也。”朱熹《诗集传》日:“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此诗亦犹周南之有葛覃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说:“采蘩,美太姒亲蚕也。”
  《蒹葭》,《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伊人指恋人。洽川古称“有莘国”,春秋时属晋。自古秦晋结良缘,相传这首诗是秦国公子思慕洽川淑女的一段恋情。洽川境内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芦苇荡内有关雎洲,关雎洲上有蒹葭园,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谈情说爱的地方。
  以上是《国风》里的几首诗。再看《雅》。《大雅》31篇,其中与洽川直接有关的诗三篇。一是《大明》,长篇史诗。先写周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商的辉煌历史。其中有“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涣。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生动地记载了周文王迎娶洽川有莘国之女太姒的盛况。又:“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进一步歌颂了太姒的美德。西汉《毛诗故训传》日:“洽,水也。渭,水也。莘,太姒国也。”东汉大学者郑玄说:“太姒之家,在洽之阳,在渭之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郐PEl,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诗云‘在郐之阳,在渭之涣’,又日‘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谓此也。”唐·陆德明《毛诗音义》:“洽,冯翊有郐阳县,在郐水之阳。”宋·欧阳惠《舆地广记》载:“古莘国,其女太姒为周文王后,诗所谓‘在洽之阳’是也。”朱熹《诗集传》云:“洽,水名,本在今同州郐阳夏阳县。……大邦,莘国也。子,太姒也。”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日:“在洽之阳,以太姒所居言。大邦,谓莘国也。子,谓太姒也。”以上古人所言,都非常准确地把太姒娘家的地点定位在洽川。因为洽水全国别的地方没有,只有陕西省合PEl县东部的洽川镇有。太姒是洽川姑娘,铁定无疑。那么,大明是什么意思?《辞海》解释:大明是太阳或者月亮,也兼指日月。我的理解,这里的大明指的是日月。日是周文王,月是太姒。文王和太姒的结合是El月相配,天作之合。
  再一首诗:《思齐》。歌颂周文王和他的母亲太任、妻子太姒,告诉人们文王之所以能成为圣君,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的帮助。“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重点赞美太姒。《毛诗序》、唐代的孔颖达、宋代的欧阳修、朱熹、明代的孙矿、薛碹、清代的马瑞辰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还有一首诗:《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经治理它。东汉大学者、《毛诗传笺》的作者郑玄根据《汉书·地理志》认定:“梁山在夏阳西北。”洽川北部有夏阳村、夏阳古渡,再往北有韩城的夏阳镇。诗中多处提到韩侯、韩城。据此可知,这首诗中的梁山,无疑是指逶迤于韩、合两县之间的梁山,而不会是其他地方的梁山。这是一首与合阳有关的诗篇。
  以上是《风》、《雅》,再是《颂》。《周颂》中的《雏》,是一篇祭父母的诗。朱熹《诗集传》曰:“此武王祭文王之诗。皇考,文王也。孝子,武王自称也。烈考,犹皇考也。文母,太姒也。”宋代学者范处义《诗补传》云:“烈考文王,文母太姒。”“既右烈考,亦右文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求保佑先父灵前长歌,求保佑先母灵前高唱。先父是周文王,先母是太姒。
  《周颂》最后一篇:《般》。般,即般乐,盛大的快乐。此诗只有七句,第四句:“允(古音演)犹翕(古音合)河。”允:通“浼”。犹:通“沈”。翕:通“洽”。河:黄河。翻译成现代语,就是:浼水、泷水、洽水与黄河共流。这首诗与洽川有直接关系。
  《长发》,《商颂》第四篇。其最后一句:“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歌颂伊尹(名阿衡)辅佐商汤平定天下。伊尹是洽川有莘国人。《孟子》日:“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史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辞海》云:“伊尹,传为家奴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
  以上列举了十七篇诗。此外还有周南的《兔置》、《汉广》、《汝坟》,召南的《草虫》、《采蓣》、《羔羊》、《殷其熏》、《搡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庙》、《驺虞》,商颂《烈祖》等诗,都直接或间接与洽川有关。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论证洽川是诗经发源地之一。
  一、从诗的创作时间看:《诗经))30s篇,最早的作品创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创作于东周的春秋中叶,时间跨度大约有五、六百年。与洽川、太姒直接有关的作品,如《关雎》、《葛覃》、《卷耳》、《糁木》、《螽斯》、《桃夭》、《麟之趾》、《鹊巢》、《采蘩》、《大明》、《思齐》、《雏》、《般》等,成诗时间都在西周初期,可以说是《诗经》中最早期的作品。特别是《关雎》,成诗于西周开国之前数十年。如果把整个《诗经》比做一条河流,那么《关雎》就是这条河流最初发源的那个泉眼。如果把《诗经》比做一棵树,那么《关雎》就是这棵树扎得最深的那一条根须。
  二、从诗的排列顺序看:《诗e空))30s篇,第一至六篇、十一至十三篇,直接与洽川、太姒有关;第七至十篇、十四篇、十五篇、十八至二十三篇、二十五篇,间接与洽川、太姒有关。这就是说,排在《诗经》最前面的二十二篇诗,都与洽川这个地方的人和物有关联(欧阳修《诗本义·时世论》日:“盖此二十二篇之诗,皆述文王太姒之事。”)。从这一点看,洽川作为诗之源,也是当之无愧的。
  三、从诗的数量、质量看:据不完全统计,诗经《风》、《雅》、《颂》中与洽川有关的诗多达三十篇,约占《诗经》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我想,全国任何一个乡镇,在占据《诗经》篇目的数量上,都不可能与洽川相比。数量可以说明问题,说明洽川不但是诗源,而且诗的源头很旺。数量出质量。在这三十篇诗里面,有排列为《诗经》第一篇、在思想艺术上独占鳌头的《关雎》,有杰出的叙事史诗《大明》,有欢快明朗、令人百读不厌的《桃夭》,有开怀人诗之先河的《卷耳》,有扑朔迷离、情景意象交融、令人如痴如醉的《蒹葭》,有反复咏叹、一波三折的《麟之趾》、《螽斯》等等。以上这些都是《诗经》中最精粹的篇章,其光华一直照射到今天。因此,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洽川确实是诗的故乡,诗的大邦,诗的发源地。
  另外,说一下孔子编诗与子夏传诗。孔子活了72岁,68岁以前主要是周游列国。其政治理想破灭后,回到了鲁国山东,开始编纂诗经,编完诗经不久就去世了。孔子死后,子夏带着《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来到魏国西河(今陕西省合阳、韩城、大荔一带),在洽川这块地方定居下来,设教授徒,开始传经。大家知道,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个,其中大弟子七十二名。在这些弟子中,子夏对儒学的传承贡献最大。学者们普遍认为:儒家的经典《诗》、《春秋》等,是由子夏传授下来的。传授给谁?传授给在洽川听课的各地学子们。诚如司马迁《史记》所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日:“今同州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在也。”子夏石室学堂是子夏讲学的地方,“石室桃花”是古洽川八景之一。洽川莘里村现在还有子夏石室遗址,当地老百姓把它叫做“子夏洞”、“文章台”。子夏传经传得很成功,一直到老都没有离开洽川(子夏陵在洽川北部的茶峪村)。由此可见,洽川不但是诗源,而且是诗经最早的传播基地。
  最后一个话题:洽川成为诗之源的地理、人文、自然条件。洽川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但这不是一般的发祥地,它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滔滔黄河一万里,唯独这一段河床最宽阔,适宜于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说是北方,却有南国的风韵,被誉为“北国小江南”。再加上那七眼秀绝天下的瀵泉,更使这里充满了灵秀之气。早在四千三百年前,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就在这里活动,最后安葬在洽川(帝喾陵在洽川莘野村)。夏、商、周三代,是洽川的鼎盛时期。四千一百年前大禹的母亲,三千六百年前商汤的妃子,三千一百年前周文王的母亲和妃子,所谓“四圣母”就是洽川人(四圣母庙在洽川莘里村)。诚如清代学者、合FEl知县顾曾垣所说:这里是孕夏、育商、生周之地。还有大名鼎鼎的商朝开国元勋、古今第一贤相伊尹也是此地人(伊尹祠在洽川南义村,墓在百良莘村)。洽川东临大河,西靠青山,北通龙门,南望太华,真正是山环水抱,地灵人杰。这里不但盛产鱼虾、珍禽、芦苇、荷花,而且盛产美女。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女人是世界之诗”,从本质上揭示了诗歌与美女的关系。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洽川成为诗经之乡、中国爱情诗之源,有其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条件。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 投稿】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