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送你10句话 看病不花冤枉钱
发表时间: 2010-09-13来源:

    导语:人们常说,什么钱都可以省,唯独看病的钱不能省。现在的医术越来越高明、设备越来越先进,看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去一趟医院,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元。那么该怎样选择医院、医生才能不花冤枉钱呢?(本文摘自吉林出版社《我“抠门”,我快乐》周传林 著)

选好就诊时间
选好就诊时间

  1、选好就诊时间

  最好选择在上午。从生理学上讲,此时人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对于正确鉴定病情非常有益。

  2、初诊最好挂普通号

  大部分患者在来医院看病时都想找专家看病,好像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但是你要明白,专家门诊的挂号费远远超出普通门诊,这样无疑会加大你看病的开支。而如果患者患的是一般医生都能诊治的常见病,如果也挂专家号,就是一种浪费。初诊时,无论是专家还是一般医生,都要根据病情先让病人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检查,然后才能确诊。所以,初诊挂普通号即可,等到复诊时再挂专家号,或者有疑难杂症时再挂专家号。#p#副标题#e#

就诊带上老病历
就诊带上老病历

  3、去医院衣着朴素点

  患者的着装跟“药费”有着些许的关联,有钱人吃名牌药的现象很普遍,出于“耐药性”的考虑,现在很多医生会针对患者的“着装”来开药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高价药和普通药的品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看病着装朴素点,或许会节省不少的医药费。

  4、就诊带上老病历

  很多人看病时不喜欢带病历,每次都是图省事花几角钱再买上一本病历,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老病历上记载着你的病史、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以及用药情况,这些资料是医生诊治的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患者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许多本可以免去的检查又要从头开始,这样就会加大看病的开支。因此,为了使病情得到顺利准确的诊断、免掉不必要的开支,看病时请带上老病历。#p#副标题#e#

事先联系
事先联系

  5、事先联系

  如果是外地患者到大城市就医,那么应尽可能先与医院或专家取得联系,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或将病历资料全部寄给医院或专家,等得到回复,才可动身,以免徒劳往返。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就近去中小医院就诊,一定要事先弄清这家医院的所有制性质。因为某些私立医院从管理到收费、从设施到医术都不够完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假如仅仅因为省钱而误诊,那就得不偿失了。

  6、病从浅中医

  许多病人或因工作忙、或因囊中羞涩,在病初阶段通常不怎么注意或不及时治疗,等到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后迫于无奈才去医院看病,这是看病的一大忌。另外,有不少病人用药后,症状开始缓解或消失,然后就立即停药,过了几天病情复发,导致再次用药,反反复复、难以痊愈。这样做的后果既耽误了病情,又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所以在病初阶段就要积极治疗,效果好,花费也少。#p#副标题#e#

选对药,不选贵药
选对药,不选贵药

  7、选对药,不选贵药

  有许多医生反映,每当他们给患者开出一些价格便宜的药时,患者便会认为医生没有尽力,不肯为自己的病“下猛药”。

  对于这种情况,医生如实指出,目前进口药与很多国产药在疗效上并没有太多差别,而且很多进口药可能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病体状况,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当你在选药的时候,务必好好思量一番。假如医生开给你的大都是比较便宜的药时,向医生问清楚以后欣然接受,这样在治好病的同时,还能为你省下一笔不小的药费。

  8、用好健康热线

  如今许多大医院都开通了健康热线,这些健康热线尤其是专科(如哮喘科)的健康热线,为人们提供了较大方便。

  所以,当患者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可以先打电话向主持热线的医生咨询一下,这也不失为节省诊疗费的一种好办法。还有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网站,可供患者在线咨询,能够帮你省去很多麻烦和不必要的花费,不妨一试。#p#副标题#e#

看病固定一家医院
看病固定一家医院

  9、看病固定一家医院

  治病的全过程(诊疗、配药)尽量固定在一家医院,因为这样做既能保证治疗、服药的连贯性,又能节省大量的“两次诊疗”费用。一般来说,医生在开药时也往往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不断好转,适当减少用药量和名贵药剂的使用量,而且也免去了总挂号的麻烦;如果患者能固定在一家医院就诊,那么自然就能省下一笔诊疗和医药费。

  医务人员还特意指出:现在有些患者喜欢经常更换就医点,这对医生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利。所以,如果患者在某家医院就医过程中未发生误诊现象,就应尽量固定在一家医院就诊。

  10、家中常备一些非处方药和保健书籍

  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如一般的感冒、胃痛等,自己到药店里买些非处方药服用,或者根据一些科普的保健书籍上的食疗、按摩疗法等在家里诊治,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不少食疗、理疗效果甚至比服药还要好。如此,就免去了去医院的麻烦和花费。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