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对于日本电影登上世界影坛和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是东方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东方电影敲开了国际影坛的大门。
影片情节很简单:在日本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案件,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强盗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但真相却只有一个。荒山上的案件,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导演黑泽明的手法非常简练,视觉形象十分生动,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技干净利落。他在影片中大多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道德之间猛烈的冲突与撞击。他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拍摄手法。影片中所描绘的一切对理解情节,突出主题有很大的作用。
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人性化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客观真理的疑惑,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
胡适先生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历史的一切叙述都不是客观的,每个人对于历史的叙述都带有主观色彩。
武士要维护武士的尊严,在借死者魂的女巫的陈述中,他是一个极尽武士道精神的真正的武士,他光明磊落、尊重武士,他是在光明正大的决斗后,用自己高超的武术自杀。但武士的妻子珍纱与强盗多襄丸却认为自己更像是武士,珍纱认为自己是专一并且忠贞的,她的陈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并且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在被强盗多襄丸强暴后,因受不了丈夫的冷漠的态度与蔑视的目光而杀了丈夫。
而影片中除了武士、妻子珍纱和强盗多襄丸外,还出现了三个人:一个是善良圣洁的行走僧,一个是被这世俗“污染”的局外人(连最后发现的弃婴的衣服也要抢夺走,被樵夫严厉的制止了)另一个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樵夫,他有着不同于行走僧的圣洁,虽有世俗的自私,可他会反省,会不安,他是善良的,是整部影片中所蕴含的希望,行走僧太过于圣洁,他身上没有一丝丑恶,他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他无法代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因此影片结尾处若由他带走婴儿,会让人觉得,太过索然无味;而樵夫却不同,他能够寄托希望,因为他是一个世俗的人,却拥有着一颗善心的心,他是善良的代表,所以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让我们看到这世上还有温暖,还有希望。
鲜明的人物是本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扑朔迷离,一个看似微不足道或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却常常有惊人之语暗示影片的结局和主题。
此外,影片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技巧所构成的影像,让西欧的影坛叹为观止,并通过这些影像更加深化了主题。
1、针锋相对的场面构图。在《罗生门》中,有许多人物激烈对峙的场景,如开始强盗多襄丸将武士骗到树林里后,两人对峙的场景;接着强盗多襄丸又将妻子珍纱骗入树林,两人对峙场景;还有武士、武士妻子与强盗多襄丸三人对峙场景……导演黑泽明对这些场面做出了张力十足的精彩处理,充分反映出人物间有着针锋相对的激烈冲突。
2、天气的运用。黑泽明曾说,他要么喜欢烈日炎炎,要么便是风雨交加。在《罗生门》中对此有很好的体现,片中由开始的瓢泼大雨到结尾处的雨过天晴,象征着有绝望到希望的转变;在樵夫叙述故事是对太阳的特写,表明在案件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多次对太阳的特写,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影片的狂风、闪电、迷雾、焦躁的烈日,不仅营造了影片的氛围与基调,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生处境的象征。
3、影片中的衬托与象征。《罗生门》无情的展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的种种姿态,影片中人物活动的的场景环境,也成为剧中人物内心景象的象征。影片第一个镜头,是瓢泼大雨与破旧不堪的罗生门,正如12世纪使得日本,暗流涌动,动荡不安;而罗生门上的木头被一块块劈下来烤火,则正如最后残留的一丝对真与善的幻想的破灭;最后深受触动的樵夫收养了被遗弃的婴儿,行脚僧感动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谈论完毕,雨过天晴,正象征了人类社会中还残存的希望……
电影《罗生门》是黑泽明导演的经典作品,影片思维独特、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影片描写了人心灵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性最深奥的部位,是对人性残酷的讨论,反映了人在欲望与道德间的挣扎,揭示了人性的自私与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