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有虚心低头叶 梅无傲骨仰面花
发表时间: 2009-09-21来源:

    今年的春节没有安排任何的外出活动,三十的晚上很难入眠,干脆起来到书房了无心思的翻起书柜,一叠显眼的档案袋触动了我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一个一个的打开,突然明白,失眠的原因是心有杂事。这是几年来顿老给我的一些资料,或交待我要做的事;或一些我要整理的书目;或一些报刊书籍的复印件。每次他都会用一个牛皮纸档案袋装起来,在上面工整的写上“交给明霞的资料”。如今老人已经离开我半月有余了,摸着这些仿佛余温犹存的档案袋,我不禁又掉下泪来。


    前年的今天,我带女儿去梅竹堂给顿老拜年,雪下的很大,院内的梅花依旧傲然。室外是数九寒天,室内却温暖如春。十岁的女儿送上自己稚嫩的一幅梅竹图,并书几尺联句:“竹有虚心低头叶,梅无傲骨仰面花” ,表达了对顿爷爷治学精神的钦佩。顿老立即让老伴把客厅一幅名人字画取下,把女儿的画与字挂在那客厅最显眼的位置。顿老喜欢女儿的好学与勤奋,每次见到我女儿总是认真的给孩子讲些做人的道理,讲长大后应具备怎样的治学精神,给女儿讲《古文观止》里的名篇;讲李密的《陈情表》;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诸葛亮的《出师表》;讲诸子百家;讲忠孝、礼仪。尤其让我难忘的是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这份资料上他工整的写着:“余每读之,无不潸然泪下。”每每陪女儿听老人讲授知识,心灵总会一次次得到洗涤和撞击。他做人的道德标准,总是以古为鉴,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治学态度严谨而认真,和他交流,你内心所有东西都会阳光起来。正如中国训诂学会宋均芬教授对他的评价:“和顿教授接触,发现他身上有一种童趣与天真。”这也正是他喜欢梅与竹个性的自然体现吧!于我来说,在梅竹堂里学到的许多知识,将终生受益。


    去年的今时,因搬迁,顿老与老伴暂借居桂园,我的师父中国佛教高僧明贤法师亲自到桂园拜访顿先生,小小的卧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连四个小时的畅谈,让深知顿老健康状况的我们都捏了一把汗。老人从许慎文化到彼岸寺,从舞阳贾湖的契刻符号到仰韶文化到甲骨文再至小篆。漯河的文化遗迹他如数家珍。自《说文解字》到《文心雕龙》乃至《一切经音义义》他思路清晰、敏锐的回答了明贤法师提出的许多问题。甚至某些资料在什么书中的具体位置,他都准确的回答出来,记忆力简直惊人。明贤法师称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宝,要把他的事情整理出书,以惠后人。之后师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助手又专程来漯看望、采访老人,目前资料正在整理中。虽然老人再不可能见到将来的丛书了,但对他在天之灵终归是一种慰藉吧!


    今年的今日,我带女儿去先生的新居,我仍称之为“梅竹堂”,但只能面仰先生的遗容了。室内冷冷清清,心里空空落落。今年的正月初五应该是顿老的八十大寿,几个学生与同修计划要给先生来祝寿,但终成遗憾。读着女儿刚写的两篇文章《梅赞》与《雪中怀春》泪水不禁涌满眼眶“每年梅花盛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位老人……”这其中寄予了孩子对顿老无限的怀念之情啊!也可见顿老的治学精神对我女儿极深的影响。


    今夜真是难眠夜,心里有许多许多的回忆,翻看着这些小小卡片上的只言片语,一种愧疚感向我压来,如果先生仍有对我放心不下的事情,那定是这套马叙伦汲古阁本《说文解字》的出版了。这套在顿老牵线下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李建国会长、训诂学专家朱小键、崔枢华、宋均芬等教授推荐的一套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善本书,原存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特藏部,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特批才得以重新影印工作。而许嘉璐委员长又极为重视的为此书再版做了序言,对本书的再版极具影响意义,好事多磨,此《说文》的出版工程浩大,耗资巨大,印刷亦有较大难度,既要突破宣纸彩色印刷的难题,又要保持古籍的原有风格。等等原因,一直未能付印。一阵心酸,不由让我想起顿老去年的一番话:“我总是闭不上眼睛,我为了能看到这套漂亮的书面世,这种心劲支撑着我,还让我活着。”顿老,您说我该欣慰呢?还是愧疚?您仅仅看到了样稿,还未等它出版……这种遗憾您让我用什么才能弥补呢?


    末学无才呀,跟先生这么多年,自识无长,还曾当先生的面厚颜道:“先生,您别指望我研究许慎文化,我不是做学问的料子。”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对先生多大的伤害呀,他一生致力于许学研究,特别是晚年身体多病。他多想有更多的后生投身到许学弘扬与研究中来,期翼后继有人。记得在距年前还有两个月时,顿老电话通知我去他家,要把一个“许慎研究室”的牌子交给我,并一再嘱咐带上相机留个影。我当时还推推拖拖,不想接。说自己无才无德,承担不起,现在想起来先生用心良苦呀!
    

    遗憾终成遗憾,但我会按照顿老的遗言去做,只有加快速度去做,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早日得到慰藉。值得庆幸的是顿老临终前看到了他所著《许慎年表》线装版的出版,这也给了老人家一些小小的安慰。他的论文集《梅竹堂集》也在几位老师的细心校对下成稿。今年如能出版,亦将是对顿老灵魂的极大安慰。


    写完这些追思的文字,已是初一的凌晨六点了,远远近近传来零星的鞭炮声,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已是新年的开始。忆过去,老师曾给我一段这样的话:“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优秀文化遗产就如同一座座高峰,我们要定期登上这些山峰去看一看,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汲取营养。然后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地下得山来,勇敢地投入生活。”展未来,先生的精神就像我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呀,只有不断的呼吸新鲜空气和汲取营养,我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健康的生存下去,同用先生讲给我的另一句话来结尾吧:“只要路是对的,就别怕路远!”


           河南字圣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明霞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