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国网】北京
【编者按】《中国机关后勤》杂志是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主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全国公开发行;开设有“建设节约型机关、机关后勤采购、省部长谈后勤、市县后勤、后勤风采、公务接待”等栏目。《中国机关后勤》既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机关刊物,又是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的会刊。
参与创办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
《中国机关后勤》杂志
吕凤波
改革开放中国40年的今天,互联网、微信和人人随时办公开电子杂志(博客)的兴起,史无前例拓宽了言论和沟通的公共空间。尽管这些新兴媒体花样百出,夺人眼球,尽管于1996年创刊的《中国机关后勤》杂志,这纸质媒体的编辑队伍,更换和安置就业一批又一批新人,作为这个杂志的第一个专业专职编辑,内心深处仍然对《中国机关后勤》杂志,保持着一份温情和敬畏。
1996年 10月,我由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杂志社新闻釆访部主任,正式调国管局,任《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副总编辑。协助已经退休、返聘杂志社社长刘广振、总编辑张升智,两位深受我爱戴的老同志做日常编辑工作。我做为杂志社唯一的在职在编工作人员,有幸和几位退休的老同志一道,参与了这个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的创刊和创办,还因为她是国管局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至今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事务工作部门开始了机关后勤改革的探索。1989年12月,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由国管局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政府系统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座谈会,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等领导在中南海借鉴了与会代表并在讲话中指出:“你们是无名英雄,是一条战线”。“希望大家继续发扬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搞好后勤改革,进一步做好机关后勤工作。”为了加强机关后勤这一条战线的工作沟通和经验交流,国管局于1990年8月创办了内部刊物——《机关事务工作情况交流》,每期只有10来页,容量很少,没有公开发行,覆盖面有限。随着经济体制和党政机关结构改革的深入,全国机关后勤改革从上到下全面展开,急需加强理论和指导和改革情况交流,一份内部刊物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5年2月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全国机关后勤展现的宣传舆论工作,推进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报经国管局党组同意,决定创办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刊物《中国机关后勤》,作为国管局的机关刊物和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的会刊。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在落实中办、国办“治散治滥”通知,大力压缩报刊数量,原则上不新批刊物的情况下,考虑到全国机关后勤改革的实际需要,于1996年4月,批复同意创办《中国机关后勤》杂志,李鹏总理亲自为杂志题写了刊名,表明了中央和国务院宣传主管部门和国务院领导对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国管局党组为尽早出刊,在办公用房、启动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
国管局领导对办刊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开会研究,确定《中国机关后勤》的办刊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后勤工作的大政方针,报道全国机关后勤改革的发展情况,交流后勤管理和服务经验,研讨后勤理论和后勤科学,弘扬后勤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推进机关后勤改革,促进后勤事业发展、提高工作水平,使机关后勤工作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机关工作和职工服务。办刊原则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联系后勤实际,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办好重点栏目,努力为后勤改革和发展服务,扩大机关后勤的社会影响,突出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多样性和群众性,努力办成有特色,有影响、高质量、高品质的机关后勤刊物。根据办刊宗旨和原则,设置了“卷首语”、“本刊特稿”、“省部长谈后勤”、“工作研究”、“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后勤经济”、“县市后勤”、“后勤风采”等专业性栏目和房改、烹饪、接待、幼教、医疗保健等专业性栏目及后勤动态等信息型栏目,以尽可能涵盖机关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需要,反映各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情况和研究成果,使之成为机关后勤战线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后勤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后勤职工的原地和益友。
在第一期创刊宣传报道中主要内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宣传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后勤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朱镕基在国管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江泽民、李鹏关于后勤工作的题词。
2、紧密配合党和国家的大事进行宣传。
3、大力报道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情况。编辑了国务委员罗干同志谈机关后勤工作的文章和四个省部长的讲话摘要,选登了各地各部门深化后勤改革、发展后勤的经验和做法,报道了全协济南会议、上海会议内容。
4、大力倡导机关后勤精神文明建设。编发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的论述,刊登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加强机关后勤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实施意见和先进典型。
5、大力弘扬机关后勤职工的精神风采。刊登了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了机关后勤职工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6、加强专业理论建设和宣传。组织选登了部分幼儿教育、房屋管理、服务按待、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较强的文章。
7、选登有关的政策法规,报道了各地区、各部门的后勤工作动态经济信息、经营经验等。
1996年10月正式出刊以来,每期印刷1万册,大16开本,48页,8个彩页。送新闻出版署审查,当即通过!第一期正式发行后,时任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孙昭伦处长说:“你们电话中约我们徐匡迪市长在《中国机关后勤》上发表文章,当时我们心里没谱。见到第一期新杂志,我们就放心了,高兴了。徐市长同意在这本杂志上发稿子。”
创办《中国机关后勤》杂志是机关后勤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全国机关后勤战线的长期期盼,在为加速后勤体制改革,重视机关后勤的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机关后勤》是机关后勤改革的产物,是适应后勤改革的新形式和后勤发展的新局面而创办的。它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把推进机关后勤改革作为刊物的宗旨。
其次,《中国机关后勤》是机关后勤战线重要的與论阵地是后勤人自已的宣传园地。长期以来,全国机关后勤系统没有一份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信息难以沟通,既不适应机关后勤改革的需要,又不利于机关服务水平的提高,更不能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阅读要求。这种状况,对从业人员约占党政机关职工总数1/3的我国机关后勤战线来讲,显得很不适应。所以《中国机后勤》制志以其鲜明的后勤特色,展现改革开放的的发展形势面前,是千万后勤人多年的所期所盼。
第三,《中国机关后勤》的创办,是加强机机关后勤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机关后勤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机关后勤工作者往往习惯于默默无闻,干得多,宣传得少;实际操作多,理作研究少。实际上,在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十分重要,是转变观念的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的需要,也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需要,树立后勤新形象的需物,创办《中国机关后勤》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后勤工作中理论研究滞后和舆论宣传薄弱的状况。
第四,《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在全国机关后勤战线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由国管局主管、国管局和全协联合主办,是全国机关后勤系统唯一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的综合刊物。它既是国管局的机关刊物,又是全协的会刊。李鹏、薄一波、钱其琛、王兆国等领导同志都为这本刊物题了词,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本杂志给予厚爱寄予期望,这对办好刊物都是巨大的鞭策和鼓励。作为刊物的主管和主办单位,国管局不仅为办刊提供了必劳的物质条件,还强调办刊宗旨,狠抓刊物质量,直接领导、研究部署办刊工作。关于刊物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国管局领导还亲自挂帅,担任刊物编委会负责人,不仅积极为刊物撰写文章,还时常具体指导如何办好刊物。
《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创刊后,极有影响力,随之,中央国家机关部委管理局、各省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及省会城市管理局约40多种内部刊物颐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看到集体智慧辑佚,钩沉,考订和梳理《中国机关后勤》1996年创刊号思潮起伏。今天看起来似乎已是时过境迁,昨日黄花,但它忠实记录了中国机关后勤战线改革开放十数年的经验和轨迹,让读者立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凝思,重新发掘和重新认识这些历史陈迹的现实价值。
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顾林刚曾经说,民国史上每一时段总有与时代呼应的报纸和杂志,记录知识界的心路历程。在我看来,《中国机关后勤》创刊搭建了整个中国机关事务战线思想领域沟通的稀有公共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就是改革开放40年机关事务战线思想解放的地图标尺,是当代中国机机关后勤改革开放前进的记录的活化石和晴雨表。
(本文作者吕凤波: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原副秘书长,曾在《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社副总编辑岗位工作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