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温家宝总理给任继愈先生的复信。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 题: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同目标——温家宝总理与任继愈先生交往纪事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廖翊
2009年7月11日,93岁的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悄然离世。
消息传来的当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即委托办公室工作人员给国家图书馆负责人打电话,转达他对任继愈先生辞世的深切哀悼,并向任老的亲属表示慰问。
“儒者之风道家之骨,从来学人本色;中华大典佛教大藏,毕生文化传灯。”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在教书育人、宗教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卓有建树,为人为学堪称楷模。虽然平时很少见面,但是温总理对任先生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任继愈也将总理视为知己,多次赠书、致信,就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教育改革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当收到任继愈的赠书和信函时,温总理总是认真阅读,及时复信。
一位是矢志振兴民族文化的学术大家,一位是对民族文化倾心关注和支持的共和国总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同目标将两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段墨香四溢的忘年之谊,因此穿越时空隧道,镌刻在岁月的纪念碑上……
“把这项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
数十卷《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整齐摆放在书橱里。庄重的色调和装帧,彰显出这套巨著特有的厚重与大气。
“《大中华文库》得到了任继愈先生的倾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更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大中华文库》总编辑杨牧之对记者说。
这是任继愈在伏案笔耕。7月11日4时30分,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新华社发
《大中华文库》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中国古籍整理和翻译的巨大文化工程,选收了历代以来百余部经典性著作,由古汉语译成白话文,再由白话文译成英文。
2004年8月12日,《大中华文库》出版了第一批图书24种52册,作为“该项工程的参与者”,任继愈先生代表文库工作委员会将第一批书送给温家宝,请总理“在百忙之中审阅,并请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多年来,温家宝与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经常把自己的著作寄给温总理。收到任继愈先生寄来的《大中华文库》图书后,温家宝十分高兴。8月16日,他便给任继愈先生回信:“谨对您及从事这项浩繁工程的各出版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这部巨著的出版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实践和具体体现,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部文库翻译和出版质量之高,反映了我国的出版水平。”
温家宝在信中还写道:“我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希望你们以伟大的爱国热忱、宽广的世界眼光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地把这项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我坚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也期待看到你们新的成果。”
“接到总理的回信后,任老非常高兴。他说,总理对这项工作和这套书评价这么高,我们一定要好好做。”杨牧之告诉记者,温总理能在百忙中认真倾听一个学者的心声,关注文库出版的进展情况,给了任老及全体工作人员极大的安慰和激励。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大中华文库》加快了编译出版的速度。
温家宝总理始终关注着这一重点文化工程的进展,文库参与者也始终心系总理。“2005年8月,文库第二批书出来后,我代表任老和文库工作人员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杨牧之说,“三天后,温总理就回了信,对我们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振奋,并向全体工作人员致谢。2006年春节,温总理还委托秘书打电话给《大中华文库》全体同志,祝大家春节愉快。”
“后来,听说温总理在参访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时,将《大中华文库》作为国礼馈赠校方,任老和我们都感到特别高兴。”杨牧之说。目前,《大中华文库》计划出书110种,目前已完成80种、8000万字,还开始翻译出版西班牙文、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日文和韩文等多种文本。“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工程,把这项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这是总理的期望,也是任老的心愿”。
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
1987年至2005年,任继愈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在他的倡议下,经过批准立项,以馆藏的《赵城金藏》为基础编辑《中华大藏经》。
经过16年努力,107卷、1.2亿字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编纂完成。之后,任继愈继续组织力量整理编纂《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预计5年内完成2.6亿字的点校编纂任务。
由于《续编》规模庞大,所需经费多,进展比较缓慢。2007年,任继愈先生致信温家宝总理请求帮助。温家宝很快就作出批示,明确要求财政部予以支持。
“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当时,任先生非常高兴。”长期和任继愈共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前所长杜继文说:“迄今,有关部门已拨付500万经费,已有6000万字的任务落实到人。《续编》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我相信,5年之内能够完成。”
“履霜坚冰人未老,天风海浪自悠悠。”上世纪80年代末,数百名学者发起编纂全面展示浩瀚中华文化、总规模超过7亿字的类书《中华大典》,由任继愈担任主编。
进入新世纪,由于经费问题,《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进展缓慢。2004年3月18日,任继愈和几位专家联名给温总理写信,将《中华大典》的编纂意义予以说明,将遇到的困难告诉总理。
“温总理很快就复信,感谢编纂人员的辛勤劳动。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总理的重视和推动下,中央财政给《中华大典》拨出专款2亿元,《中华大典》工程再次启动。”《中华大典》办公室副主任伍杰说,作为大典主编的任继愈特别激动,表示一定要将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编纂好,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留给世界。
“有了这笔财政支持,我们重新组织人马,调整了以前的计划,将原来的21个典扩大成24个典。到现在,大典已经出版了1.3亿字。一共7亿字,今年底可出版到2亿字。”
当认真吸收您的意见”
2007年9月17日,有关部门受温家宝总理委托看望任继愈先生,送上花篮,致以亲切的问候。
“盛情关怀,无以回报,谨以此信作为回报。”深受感动的任继愈致信温家宝,以学者特有的方式表示感谢——就教育问题向总理建言献策。
任继愈在信中结合抗战时期自己在西南联大上学的亲身经历,回顾了西南联大英才辈出的情形,并就学者培养、学风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坦言:“我国教育面临危机。我常为此长夜不眠。”
温家宝收到信后不久,就复信任继愈先生:“您对我国教育事业十分关心,所提意见中肯,给人以启示。十七大报告已有教育方面的内容,会后国务院还将就教育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当认真吸收您的意见。”
时隔一年多,2009年,我国开始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仅参考了任继愈等专家学者的意见,还通过各种方式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210多万条。
“一定要把他们照顾好”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立的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文史知识界知名人士的重要渠道。
去年,当温家宝总理得知任老虽年过九旬、但仍关心中央文史馆工作后,明确表示要聘请任老为文史馆馆员。温家宝说,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关键在人才,在一批领军人物。文史馆有敬老崇文的传统,像任继愈老先生这样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界代表人物,年龄大一点不要紧,吸收他们作馆员,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国家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2009年1月15日,温家宝签署了《关于聘任任继愈等6人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通知》。
得知自己被聘为文史馆馆员后,任继愈十分高兴。他对家人表示,一定要为弘扬中华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温家宝对任继愈先生的身体状况十分关心。今年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温家宝到国家图书馆考察。在国家图书馆,温家宝告诉这里的负责人,前不久收到了任继愈先生寄赠的著作《老子绎读》。总理还详细询问任先生的身体状况,请他们代为转达他的问候。
5月中旬,得知任继愈先生生病住院,温家宝专门委托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专程前往北京医院探望。5月17日下午,陈进玉、袁行霈在北京医院向任老转达了温家宝总理对他的亲切问候和衷心祝愿。任老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并请陈进玉等转达他对温总理的谢意。
7月11日,获悉任继愈先生去世后,温家宝总理心情十分沉重。当天下午5时左右,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国务院参事室负责人指出,参事室、文史馆还有一批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一定要把他们照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