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烈水:孝道传播人“唯有尽孝不能等”
发表时间: 2011-11-10来源:

 

倪烈水在给企业讲孝文化。

  宝安一位66岁的民间学者倪烈水,生长在一个讲孝道的家庭,从小孝顺父母。退休后,有感于现在一些年轻人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他开始致力于发掘和推行孝文化,编著《中华劝孝歌》。“孝的根子扎在每个人心里的最深处,尽管有些人心里会暂时忘记,但一经触动,也容易找回来。”他对深圳特区报记者记者表示。

  自己行孝影响儿孙

  倪烈水编著的《中华劝孝歌》的封面上,有一行醒目的字: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尽孝不能等待。“孝道是为人儿女的基本道德,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行孝。”这位面容清瘦的老人说。

  倪烈水目前住在宝安45区金泰花园,他的老家在广东揭阳一个小乡村。解放前,倪烈水家里很穷,父亲常年在外贩卖牛羊,家里全靠母亲料理。母亲是一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农村妇女,常唱揭阳当地世代流传的潮汕歌谣给他听,这些歌谣多是宣扬仁孝传统的。“母亲从小就教导要有忠孝之心,须知要知恩图报,要及时行孝。”

  在母亲的影响下,倪家兄弟姐妹都十分孝顺。家里最好的东西,一定都留给父母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给母亲缝制一件棉袄,倪家兄弟们全家都穿破衣服,把布票积攒起来给母亲。1997年6月,倪烈水在深圳做生意,年过九旬的母亲不幸病倒,他立即丢下生意,赶回家里照顾母亲,直到4个多月后母亲病逝。父亲生病,50多岁的倪烈水坚持自己服侍。

  倪烈水的儿子倪壁雄目前在宝安做生意,他告诉记者:“从我懂事以后,我就看到,我的父母对长辈的照顾无微不至。”在父亲的影响下,倪家的儿孙们对老人都非常孝顺,一家几代人都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父亲出版书籍,儿孙们不遗余力帮忙,倪壁雄还与其他企业家一起,成立了“爱心中华行孝文化促进会”,在深圳市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的支持下,在湖北黄梅县等地建成了两座希望小学和一座敬老福利院。

  美国民俗学者羡慕中国孝道

  1997年退休后,倪烈水开始致力于发掘推行孝文化,萌生了编写一本劝人行孝的书的念头。

  “目前的家庭结构已经从传统的2、4、8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了8、4、2的倒金字塔结构。老人越来越多,在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之后,被儿女嫌弃而被迫独居的比例也在上升,虐待老人、抛弃老人的事情时有所闻,孝道现在逐渐被部分人忽视了。”谈起编撰《中华劝孝歌》的初衷,他这样说。

  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倪烈水开始慢慢收集资料。在编撰书籍时,他首先想到是歌谣、故事这些传统的方式。2008年8月,《劝孝歌》正式出版发行,2009年再版发行时改为《中华劝孝歌》。全书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歌谣,主要有十月怀胎歌、养儿歌、老来难等;第二部分是天下父母等8篇反映父母辛勤养育子女的故事;第三部分是10位名人的孝道故事;第四部分则为花木兰等12位有名孝女的事迹;第五部分是中外关于孝和爱的格言。

  成书之后,在“爱心中华行孝文化促进会”和深圳市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等机构的资助下,倪烈水把它免费赠送给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慈善单位等等,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孝文化、践行孝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倪烈水倡导孝文化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2008年5月份,美国民俗学会理事罗仪德先生来中国访问时,还专门拜访了他,对于中国人弘扬孝道、践行孝道的行动,他感到非常的羡慕。他说,自己也有两个女儿,她们长大以后,都离开父母各奔东西,而中国人老了,还能享受天伦之乐,让人感动。

  企事业欢迎讲孝文化

  “一个‘孝’字,有不可忽视的道德力量。”倪烈水说,“我认为孝道对社会良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希望人人能做到孝敬父母、尊上爱下、内外和睦。”

  目前,倪烈水还常被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邀请去讲孝文化故事,受到很多机构的欢迎。“我们有些员工,听了老先生的讲座之后,心里很有触动。有一位员工对我说,以前是一个月才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报平安,听完老先生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诗歌后,现在每周都打一个电话问候父母。我在企业倡议,员工至少每周一次给父母打个电话。”某企业的负责人魏女士对记者说。

  日前,首届中华慈孝节在全国首个“中国慈孝之乡”宁波市江北区开幕。倪烈水因撰写《中华劝孝歌》劝人行孝,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将身体力行一直将孝道文化传播下去。”他表示。(记者 叶志卫 文/图)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