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们要求“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
从“四大件”到“有车有房有闲”,成家立业的标准在物质条件的指向上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
人们都把名望、地位、金钱当作成功,可这些只是成功的附属品,并不是成功本身。人们的精神追求去哪儿了?
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而富”?
跑步前进透支未来
再过4个月,李冉就满35岁了。
35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的亚伯拉罕·林肯在问自己是继续还是放弃;35岁,李彦宏在迎接着百度上市;35岁,经历职业巅峰的球星齐达内宣布挂靴……35岁,它预示着一段生活的结束?还是预示着另一段生活的开始?李冉陷入了焦虑。
李冉是北方人,1999年在南方读完大学后留在了广州。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开始了个人奋斗。跟大多数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他从打工起步,国企、外企、民企都做过。几年前,李冉和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李冉以45%的股份做了大股东。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工厂有员工近300人,加工出来的服装全部出口,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业务范围从服装加工向上游面料生产延伸,一些国际一线品牌也成了他的客户。
看似稳步前进,但李冉难有安全感:服装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仅在他的工厂所在地——广州新塘,类似的企业就有几千家,政策、资金、市场……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带来业务上的不确定性。比如,今年订单充足,明年就无法预期。
李冉说,作为民营企业,话语权依然不大,在与银行、政府部门打交道时依然会遭遇“透明的天花板”。比如,企业做大规模需要融资,但向银行贷款资金成本很高,企业至今仍然靠股东个人负债在运营,“每天一睁眼就一身债,这日子轻松得了吗?”由于产品全部出口,李冉要经常和海关打交道。海运的货柜提前订好,当天报关完毕直接上船,如果报关手续办不完,货物就要走空运,这就意味着“这一个单彻底赔钱”。所以,每到出货的日子,李冉总要催促工作人员起大早去排队报关。
李冉说,现在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养老等,“虽然有保险,但不知道日后能否成为足够的保障。现在社会发展如此快,几年都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十年、几十年以后。”李冉只能给自己订下“活到老,做到老”的目标。
虽然拥有珠江岸边两套江景房,日常生活暂无忧虑,但李冉觉得,原来人们要求男人“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从“四大件”到“有车有房有闲”,成家立业的标准在物质条件的指向性上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好像30多岁你还没富,你这辈子就没机会了。一旦被这样的成功模板驱使着,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生意,李冉平时都住在厂里,周五晚上回广州。本来只需要45分钟的路程,每次都在道路拥堵中被拉长为近2个小时。看不到头的车河,又让他多了几分焦虑。
跑步前进的人生带给李冉的还有身体上的透支:30岁的人,40岁的心脏、50岁的颈椎……外界的压力和对于自己严格的要求,到头来反刃自伤。
是享受生活,还是为了生活?
财富越多压力越大
哲学家罗素说:“人类应用20%的时间工作,用80%的时间生活。”刘束把这样的时间表当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如今他发现这个理想正离自己越来越远。
刘束今年33岁,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虽然也要时常加班、出差,但总体来说他的时间并非是“一块挤不出水的海绵”。30岁之前,他的税后年薪已过20万元,本来他可以优哉游哉享受人生,可是,他偏偏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远大理想”:40岁实现“财务自由”,开始环球旅行。
起初,刘束觉得除了房子之外,手上有500万元现金就可以提前退休,可是伴随着房价飞涨、物价走高,他心里越来越不安,对于现金资产的期待也节节攀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刘束说:“社会竞争激烈,不进则退。拥有越多,要求越高——有了一样东西,想要十样;有了十样,就会想百样。财富越多,压力也越大。”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刘束过起了“理财生活”。当然,投资实业,一方面自己的资金实力有限,一方面渠道也不多,他就拿出一部分积蓄购买了理财产品,另外拿50万元“杀”入了股市。其实读研究生那会儿,刘束就开了股票账户,平时也有些“小打小闹”,可如今当全身心投入股市后,他才发现,原本简单的生活,平添了无数烦恼。
首先就是时间没了。刘束说:“原来股民这么累啊。白天吧,要看A股的行情,晚上要看欧洲的股市,早上一睁眼还要关心美国的股市。上市公司出中报和年报时,一天要看好几家公司的报表和券商的研究报告。周末为了提高投资水平,还要去听券商组织的讲座。偶尔跟朋友聚会,说的也都是股票。我做这些事还不能耽误工作,你说我有多累。”
更多的是心灵煎熬。刘束说,自己原来的想法很简单,把年盈利目标定为20%—30%。“本来觉得,就是抓两三个涨停的事儿,应该很容易。可事实上却很难,涨与跌是那样的莫测,预期与现实之间有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做股票赚钱,刘束家里人觉得不太靠谱,并不支持。一说亏了,家里人就唠叨。有段时间亏得厉害,妻子劝他,咱别指望这个了,干点别的行不行。可刘束有些不甘心。
做了一段时间,刘束才明白,普通人从股票市场赚钱太难了:上市公司融资拿走大笔钱,高管高价变现赚大钱,政府券商稳收税费,股民就成为了被赚钱的群体。“从我身边朋友的情况看,七亏二平一赚,就是这么回事。”
是斗志昂扬,还是感情失落?
化解焦虑寄托希望
蔡婧的女儿不到10岁,却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年多:“能不想女儿吗?想到心疼的时候都睡不着觉。”
蔡婧是北京一家公关公司的客户经理,收入不低,但属“北漂”一族,没有北京户口。3年前,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没有户口,如果在北京上学,不仅要托关系,还得交一大笔赞助费,十分麻烦。最后,看着周围同事纷纷送孩子出国留学,蔡婧一狠心,也把女儿送到了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家,“算是在姐姐家寄养吧。”蔡婧无可奈何地说。
人们都认为,物质生活更为丰富时,人们的抱怨应该更少,人们的安全感应该更强,可事实恰恰相反,现阶段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
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认为,社会焦虑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当代中国正经历急速的转型,人的流动性加剧,相应的社会建设却不配套,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随着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现实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重视了。
李冉觉得,内心的欲望和外界的压力都加剧了现代人的焦虑。看着身边的朋友有的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读书甚至全家移民,看着有的人不再信任爱情选择单身,看着厂里的年轻工人整天想着要赚到更多的钱……李冉很迷惑:“人们都把名望、地位、金钱当作成功,可这些只是成功的附属品,并不是成功本身。人们的精神追求去哪儿了?”
专家认为,焦虑固然可能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但如果一个社会弥漫着焦虑气息,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社会焦虑会增大社会成员对社会的非认同感,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降低社会的合作程度,助长人们的短期行为。
专家表示,虽然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焦虑,但人们不能被焦虑压垮。作为个人,需要保持一种正确认知社会、评价自我的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政府部门应构建一种更加完善的发展机制,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更多平等的竞争机会,创造更加宽广的上升通道,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形成稳定的预期,让希望有所寄托,情绪有处释放,将焦虑转化为追求幸福的动力。 (本文部分采访对象采用化名)本报记者 朱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