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高考考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或四肢萎缩,或失去双手,但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勤于学习,面带笑容去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向他们致敬,为他们自强不息的勇气,为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更为他们追逐梦想的执著。
故事1
母亲抱子送去高考
希望他能养活自己
就读于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的高三男生勇仔(化名)的赶考路异于他人:妈妈推着轮椅,将他送到广州市第三中学考场,接下来就由监考老师接手。勇仔的试室在4楼,两个壮年男老师一左一右抬起轮椅,将他护送到座位上。由于从出世以来就身患“成骨不全”,勇仔无法靠双腿行走。从小学5年级至今,他能有机会参加高考,可以说全赖妈妈龚女士的怀抱。
母亲8年如一日抱子求学
龚女士向记者描述了“抱子上学”的普通一天:早上,将儿子从3楼的家抱到公交车站,乘公交车到位于盘福路的学校,接着将儿子抱上5楼课室。儿子上课,她就去校园内外转一转;儿子课间要去上厕所,也靠她抱去照顾。中午,龚女士到学校饭堂给儿子打好饭、照顾他吃完,可以趴在桌子上睡一会。下午孩子开始上课后,她再重复上午的工作。在校一天,勇仔大概要去五六次厕所。放学后,她再次抱上儿子,下5楼、走到公交车站、抱回3楼的家。这一趟往返学校,平均起码要2个小时。
龚女士说,儿子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有个“小小梦想”是考上广外。相比之下,妈妈的“梦想”更务实:“我希望他高考考好一点,能念个大学、有文化。我始终不能陪他一辈子,希望之后他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家境贫寒渴望申请廉租房
龚女士告诉记者,从儿子出世,她就没有从事过稳定的工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他身上。经济始终是这个家庭的一道难题:一家三口人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儿子每学期的学费就要1080元。龚女士苦心操持这个家:高考第一天,多数家长都要给孩子“加餐”,她给儿子做的菜还是鱼。
目前更困扰母子两人的则是住房问题。龚女士介绍,他们一家3人住在政府公屋里,总面积才17.5平方米,而且厕所还是三户人家共用。勇仔的身体情况特殊、容易受伤,逼仄的生活环境对他康复十分不利。为了让儿子住得宽敞点、上学方便点,两年前龚女士带着儿子搬到了自己的老母亲家。但这里的情况也不乐观:6口人住50多平方米的房子,祖孙三代人要共居一室。
“我已经递交了廉租房申请,但现在还未批下来。希望能申请到一个宽敞点的房子,让儿子住得舒心点、身体好一点。”龚女士说。
故事2
四肢肌肉萎缩考生
单独试室参加考试
从一出生便四肢肌肉萎缩,无法行走,重度近视……这样的磨难几乎可以摧毁任何一个正常人的意志,但却无法摧毁广州市十三中学学生小丁(化名)对于高考的渴望。昨日,小丁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由鬓角苍苍的父亲推着进入高考考场。记者发现,小丁的脸上始终面带着笑容。
“小伙子头脑非常聪明,但因为手没有力气,在答卷时经常没法写完,做试卷做到手抽筋也是常有的事。”小丁的班主任余老师说。经批准,小丁在单独试室参加考试,两位监考员全程陪伴他。考虑到他高度近视,省招生办专门印制了放大字号试卷:普通高考试卷为5号字体,而小丁的试卷改用3号字体印刷。
余老师表示,小丁非常渴望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经济或管理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