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弘扬“能帮就帮”精神 体现文明城市风貌
发表时间: 2010-03-16来源:

 

      发端于南宁市兴宁区望州南社区的“能帮就帮”精神已成为自治区首府南宁的城市精神。“能帮就帮”这四个具有地方语言特色的字言简意丰,蕴含着互助友爱的和谐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携手共进的自强精神。“能帮就帮”精神是南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是和谐文化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是南宁文明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第一,“能帮就帮”精神是南宁文明城市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南宁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德为先,注重实践,大力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在这个过程中,“能帮就帮,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和实际行动,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因此,“能帮就帮”精神既是南宁历史文化品质的积淀,也是多年坚持开展市民素质教育的成果。“能帮就帮”精神为南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展示了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第二,“能帮就帮”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能帮就帮”精神是对以人为本的生动诠释,其营造了一种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尽心服务、凝聚人心、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浓厚氛围。在诞生“能帮就帮”精神的望州南社区,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睦、道德风尚良好的现代文明和谐社区,社区居民之间体现着真挚的邻里亲情和友情,处处洋溢着和谐相处的气氛,这正是和谐文化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第三,“能帮就帮”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中华民族向来有“排忧解难,救急扶危”、“守望相助”的精神,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 “能帮就帮”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仁爱”宏旨,是传统“和”文化的现代传承。所谓“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平衡状态,它的核心精神就是“仁爱”观念。儒家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病人之病,忧人之忧”。这些都表达了对于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真诚诉求。“能帮就帮”精神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团结互助相吻合,同时与现代的“志愿”精神异曲同工。因而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四,“能帮就帮”精神是南宁文明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作为广西惟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南宁与其他全国文明城市一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都较高,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必须看到一个城市具有开放、包容的禀性,更多是源于城市的主人善良、好客的本性。“能帮就帮”是一个非常有南宁地方特色的词,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南宁人的善良和热心。它是南宁城市精神的特质,体现了南宁市的城市品质,集中反映了南宁市民的精神气质。“能帮就帮”能从一个普通的社区叫响进而上升为城市精神,折射着市民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反映了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

      “能帮就帮”精神体现了人与人、党与人民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和谐关系。大力弘扬“能帮就帮”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倡导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互助”是“能帮就帮”精神之本,诸如“衣食住行能帮就帮,求学就业能帮就帮,扶贫济困能帮就帮,大事小事能帮就帮,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能帮就帮,今天你帮人,明天人帮你,帮人就是帮自己”等等。这是一种携手互助的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携手互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只有切实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有优质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人人都切身感受到和谐的独特魅力。

      第二,有利于倡导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和谐社会提倡团结互助,追求平等友爱,注重共建共享。“能帮就帮”精神是一种以关爱、互助、团队为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追求。其理念与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帮就帮”精神所倡导的“一家好不如百家好”的团队精神,要求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形成合力。这有助于激发各阶层参与共建的热情,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从而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三,有利于倡导诚信、宽容、互谅的传统美德,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能帮就帮”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了和谐社会的美妙音符,更为重要的是,接受了“帮一点”的人们就会像参加接力赛一样,将这种精神传播并弘扬开来,使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不计较回报,不计较得失,自觉自愿关心他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就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新时代风尚。

      第四,有利于彰显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盼、帮群众所需的公仆情怀,推动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帮就帮”精神反映了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因为从更高层面来说,“能帮就帮”精神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认真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这无疑有助于树立党员干部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彰显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推动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而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弘扬“能帮就帮”精神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西当前发展的形势很好,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我们应以“能帮就帮”精神为动力,大力弘扬“能帮就帮”精神,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步伐。

      第一,广泛宣传“能帮就帮”精神,让“能帮就帮”精神深入人心。大力弘扬以“互助、榜样、关爱、团队、创新、自强”为主要内涵的“能帮就帮”精神,需要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实践“能帮就帮”的良好氛围。要把弘扬“能帮就帮”精神纳入我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作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经验来宣传。要切实加大“能帮就帮”精神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能帮就帮”的经验和感人事迹,营造有利于"能帮就帮"精神的浓厚舆论氛围。还应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现“能帮就帮”精神,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成有利于弘扬“能帮就帮”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深入开展以“能帮就帮”为主题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是弘扬和践行“能帮就帮”精神的有效载体。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和谐创建”活动,并将“能帮就帮”精神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参与“能帮就帮”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快乐,加深对“能帮就帮”精神的理解。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帮就帮”服务活动,为人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要认真总结南宁市“能帮就帮”和谐创建活动的经验,全力建设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形成人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促进和谐的社会良好风尚和良好局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主题,积极开展以关爱互助为精神内核的“能帮就帮”活动,通过“能帮就帮”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传播文明理念,引导人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创和谐、共享和谐。

      第三,积极培育“能帮就帮”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南宁市“能帮就帮”精神就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杆。其突出意义在于体现了和谐创建活动的先进性和导向性,给人以示范,让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要继续发现和培养社会各界践行“能帮就帮”活动的先进典型,把“能帮就帮”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使“能帮就帮”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能帮就帮”的行列。

      第四,推动“能帮就帮”机制化、常态化。“能帮就帮”精神的弘扬,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党委和政府应积极引导,把弘扬“能帮就帮”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诸如教育、民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可以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能帮就帮,共建和谐”创建活动,形成“帮”的强大合力。要使弘扬“能帮就帮”精神常态化,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保障体系。要把开展“能帮就帮”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纳入测评体系和考核指标。近年来,南宁市以“能帮就帮”作为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切入点,在建设文明城市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党员带头帮、群众相互帮、机制创新帮”的新型帮扶机制,打造政府层面上的“能帮就帮”。该市大力完善“帮农”机制,实施“农业稳市工程”;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开展就学帮扶活动,体现社会教育公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南宁市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区文鸣)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