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今年50岁的杨光有两重身份,他既是西安市一家洗浴中心的经理,也是一个专门为男男同性群体进行艾滋病干预的民间组织负责人。他成立的“陕西阳光健康之家”与多个“草根组织”一起,在陕西义务为男男同性群体提供免费发放安全套及抽取血样送检等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已建成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监测系统。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尤其是1000多个社会组织积极加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更是帮助中国构建起一张防控艾滋病的天罗地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认为,艾滋病防病工作一定要全社会参与,目前中国疾病控制队伍只有20万人,全国医疗队伍有700万人,如何把20万人为主的防病工作推广到700万人参与,进而推广到13亿人参与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防艾“草根组织”的出现帮助疾控部门解决了一大难题。“现在男男同性群体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染的最高危人群,我们印制宣传材料、提供免费安全套和血样检测,却很难深入他们之中。”陕西省疾控中心专家邢爱华说,“这些志愿者成为‘中间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艾滋病干预。”
在中国,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历年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0.3%上升到2009年的47.1%;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
中国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中国艾滋病反歧视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现出一定包容度,但高危人群不愿意接受检测、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感染状况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些都不利于艾滋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我们的志愿者可以深入到一些洗浴中心、酒吧等男男同性群体经常活动的场所,做他们信任的朋友,帮助他们了解、预防艾滋病。”杨光说,陕西阳光健康之家至今已发展了十多名志愿者,其中既有同性恋者,也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2010年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在陕西省铜川市对220名男同性恋者进行血样检测,有5人初筛呈HIV阳性;阳光健康之家的志愿者则说服了360位男同性恋者抽取血样,初筛阳性达到36例。
“社会的成见往往使被‘异化’的男男同性群体缺乏勇气去正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这个安全意识很薄弱的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宁夏阳光工作室负责人雪原(化名)说。
30岁刚出头的他,在男男同性群体中做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已有5个年头。他毫不避讳透露自己的男同性恋身份,在他看来,正是这样的身份才让他有机会去目睹这个群体遭受的“艾滋病之痛”。
除了定期深入一些场所发放安全套和宣传资料,阳光工作室志愿者还将“线下”和“线上”干预形式结合起来,通过成立网站、聊天室、QQ群等,方便男男同性群体利用“隐形”身份获得相关信息、建立社会联系和表达诉求。
“网络是虚拟的,所有人都可以不用担心身份暴露而随意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样很多人就会逐渐‘脱敏’,不再‘恐同’或‘恐艾’,甚至有些会从‘线上’走到‘线下’,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雪原表示。
宁夏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查干花说,在艾滋防治工作中,卫生部门可以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但“草根组织”更容易接近目标人群进行深度干预,然后把掌握的情况反映给卫生部门,这种“上传下达”的社会干预方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
当然,防艾“草根组织”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挫折。宁夏蓝天工作室负责人小阳(化名)说,防艾“草根组织”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明确保护,获得的社会资源极其有限等都给开展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防艾‘草根组织’的生存和成长需要社会的支持,但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很多时候外界对我们的宽容和肯定才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小阳表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权”,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家庭,消除歧视,全面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参与采写记者:刘欢 张淼淼 杨一苗任丽颖 周婷玉 艾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