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先生书法艺术
【和谐中国网书画院】
王志高,男,生于1960年6月。陕西省兴平市人,丰庆堂主,号“载乐”。正高级审计师、高级书法师。
王志高先生现为西安市书法协会会员、西安市老科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书画院艺术顾问、民盟陕西省政府机关委员会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陕西省慈善协会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
王志高先生历任陕西省审计厅总审计师,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现已退休。在审计岗位上,他贡献卓越,秉持“审为国家,计益人民”的理念,从事审计工作36年,审计了大约300多个单位,组织行业和专项审计30多次。维护了财经秩序,促进了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被陕西省政府研究室聘为研究员,被西安培华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被西安财经大学聘为校外研究生导师。经常受邀给审计系统、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和国企民企等单位授课,讲授审计知识、财经纪律和政策法规。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评为2001年-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被审计署评为审计机关“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组委会评为承办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陕西省审计厅评为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王志高先生自幼钟情于书法艺术,临池不缀,集众之长,追溯传统且守正创新,精心钻研并临习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和石门十三品等大家之作,他不仅擅长行书和楷书,尤其对㺅寿等榜书颇有建树。他能书写“金㺅拜寿”、“太极㺅寿”、“金猴献瑞”、“回头望月”、“尾舞盛世”、“百岁㺅寿”等十多种不同形式的㺅寿字。王志高先生书写的“猴头寿”,以草书“寿”字笔法,一气呵成,线条刚美流畅,形态酷似猴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沉着中见洒脱,秀芳中见稳重。㺅寿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
王志高先生的㺅寿字曾在《文化艺术报》、《华商报》、《现代审计与经济》、《陕西老年健康报》等多报刊杂志发表。王志高先生的书法作品,曾在1919年陕西省审计厅举办的《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展出、2021年陕西省审计厅举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展出。猴寿字作品在2024年三秦文化研究会书画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三秦翰墨 共庆华章--百位名家书画展》中展出。猴寿作品在2024年三秦文化研究会书画院西咸分院《三秦墨韵 博龙艺彩》献礼新中国建国75周年精品展中展出。
中央电视台央视融媒网《品牌中国万里行》栏目隆重推出《书法家王志高的艺术人生》节目座谈会特邀嘉宾
1.李长征(中)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部部长、广告经营中心部长、央视融媒网执行总编辑总策划、博鳌国际地理发展大会执行副主席、影视编剧导演、中国人民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秦岭书法大学终身名誉校长
2.王家春(左三)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西安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漫画家
3.薛瑛(左五)人民艺术家、秦岭书法大学校长、国际美联主席
4.李侃社(左二)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第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常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5.王家民(左四)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入围奖作家
6.王行舟(右二)陕西省书协副主席
7.李耀君(右一)国学教育指导师、和谐中国网总编辑、和谐书院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国学书法家,曾担任央视《星光大道》评委
8.屈惠记(左一)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少儿文化研究员副秘书长
9.张龙(右四)文化学者、西部新闻网总编辑
10.张恒(右三)延安大学创新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
(备注:左五为王志高先生)
王志高书法猴头寿
王志高书法
王志高书法
王志高书法
王志高书法
王志高书法
王志高书法
文化熏染与躬行养心
——我的书法情怀
王志高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关中平原,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秦风唐韵在这里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家乡不仅以书法、绘画闻名,文学、戏曲氛围浓厚,更有社火、皮影、锣鼓、剪纸、花馍等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我自幼耳濡目染,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上小学时,每周的大字课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我认真临摹每一个字,渴望老师在我的作业上多画几个红圈。小楷作业更是一笔一画,一丝不苟。每年春节,我都会帮老师拉纸写春联,那些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即便是文革时期贴出的大字报,我也会驻足观看,细细品味其中的笔法。
上中学时,通过给班上办黑板报,我体会到了书法的神奇魅力。张老师和韩老师的书法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字迹如行云流水,气韵生动,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大学时期,我每天中午都会比别的同学少休息半小时,在宿舍临习颜氏家庙碑帖。那些碑帖上的字迹,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与我对话,让我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工作后,我依然坚持临帖。在洋县挂职锻炼期间,每个星期天我都会抽出大量时间练习书法。去汉中开会时,我常常抽空观摩石门十三品,认真阅读临摹。那些石刻上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由于工作关系,我与文化文物单位结缘,经常带外地客人参观碑林、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景点。每次站在石碑前,我都会驻足良久,仔细琢磨颜氏家庙碑、圣教序、柳公权书法等碑文。我还收集了许多碑林拓片,回家后反复临摹、研究。那些拓片上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尽管工作繁忙,我从未停止临习书法。我把书法当作调节紧张工作的一种乐趣,更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北京出差时,我有幸结识了张仲愈老先生,我们成为忘年之交。我拜他为师,向他请教书法。张老与启功先生相熟,同属京华老派传统书法家。他手把手教我,不厌其烦,使我受益匪浅。
我先从楷书入手,后临行书,又喜欢上了榜书。我经常书写“寿”字、“虎”字、“龙”字。曾经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原副司长王胜利先生的熏陶,也得到钟明善先生的指导,后以任新昌先生为师临习㺅寿书法。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对我的书法艺术大有裨益。我向古人学习,向现代大家学习,向网络学习,从中汲取营养。
退休以后,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传统书法与㺅寿书法的结合,从民俗文化和孝道文化中研究猴寿书法。如今,我的楷书、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日有长进,尤其对㺅寿书法有深入研究,能够书写观音㺅寿、太极㺅寿、菩提㺅寿、百岁㺅寿、灵猴献瑞、回头望月、尾舞盛世等多种㺅寿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
书法于我,不仅是艺术的追求,更是生命的修行。在这条道路上,我深深体会到:爱好和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源泉,坚持和创新是书法的生命。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自我境界的提升。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让书法艺术在我的生命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金猴拜寿 岁月生香
王志高
一、猴寿寓意着长寿和祥瑞
猴寿又称“猴头寿”。以草书“寿”字笔法,一气呵成,形态像猴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沉着中见洒脱,秀气中见稳重。不同的书者书写的“猴寿”形象各异,姿态万千。
“猴”与人亲,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人由猿猴变化而来。《抱朴子内篇》中《对俗》云:“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猨,猨寿五百岁变为玃(jue),玃寿千岁。”后经方家考证,最后一句理应是“玃寿千岁则变为老人。”因此,人类的进化可能是猕猴——猨——玃的历程。当然这是从民俗学或者神学角度的解释,生物学的进化顺序可能另有诠释。
在历史的长河中,猴子被古人赋予灵敏、仁爱、瑞祥、如意等各种寓意。在十二生肖中,申猴位列第九,“九”是阳数的极数,代表长久长寿之意。阴阳五行中,申猴属金,也称金猴。又因为“猴”与“侯”谐音,猴便成了加官进爵的象征。比如,鹊、鹿、蜂、猴组合在一起,寓意“爵禄封侯”;猴拿官印爬在枫树上,象征“封猴挂印”;老猴背上驮一小猴象征“辈辈封猴”。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借玉皇大帝让他暂管蟠桃园之机,监守自盗,偷吃了蟠桃无数。蟠桃花微果小,却为瑞果,吃了三千年一熟的成仙了道,体健身轻;吃了六千年一熟的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九千年一熟的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孙悟空不仅吃了玉皇大帝的仙桃,喝了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八珍百味,还吃了太白金星炼的仙丹和镇元仙的人参果,故可与天齐寿,与日月同庚。孙悟空不仅智勇双全、刚正不阿,而且长生不老,使人们崇拜的神仙。因此,人们以“猴”为寿,书画作品中以猴为题材表达祝寿、拜寿和长寿之意。因为寓意美好,深受大众的喜爱并收藏。
二、猴寿文化源远流长
猴寿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古籍“抱朴子”,其言“仁君者,猴也,猴寿八百岁。”
书写猴寿古今皆有之。北宋时期的陈抟老祖在华山写的“猴寿”(如图。此图是华州人党干新老师提供),是目前出现最早的猴寿作品。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像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归为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寿高118岁,公元989年仙逝。陈抟不仅著有很多诗篇文章还具有政治头脑。在宋太宗赵匡胤当政时,他深受宋太宗赏识,两人还成为朋友,相传赵匡胤和陈抟下棋输掉了华山。宋太宗多次想委以重任他都回绝了。宋太宗为此赐陈抟为希夷先生称号。此号是宋太宗取老子的两句话:听之不闻为希,视之不见为夷,以此来赞赏陈抟高深的道行。陈抟不仅学著丰硕,道行高深,而且给后人留下了“猴寿”书法,值得现代人追思敬仰。
不论是书法还是其他艺术,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全面继承前人的优秀书法文化,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书写“猴寿”作为书法艺术一门分支,也是首先要传承前人的优秀成果,从前人的艺术成果里汲取营养。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陈抟的猴寿字中汲取营养,还要从前人的各种寿字中包括福寿、龟寿、鹤寿等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发扬广大,赋予时代的韵味与气息。没有创新,墨守成规,只能是循环往复,从而失去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三、书写猴寿是一种生活,也是修行
书法是艺术。书写是一种生活,以字修行,自在清欢。书法,也是一件劳神之事,是世上少有的难事之一,要想有所收获,必须下一番苦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多次拜访过任新昌先生。对他书写的猴寿字感到非常的惊奇和敬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我让先生现场书写,先生婉言谢绝。我意识到先生技不示人。但猴寿字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随着我书法功力的长进,我逐渐对书写榜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写了很多的寿字、龙字、虎字、福字送人,受到众人的喜爱。一次偶然个机会,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位书者完整的书写了猴寿字,我喜出望外,下载图像后反复临摹、琢磨。经过长达数月的练习,出具猴形。初写的猴寿瘦而小,既不丰满也不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再经过练习,“猴寿”字线条流畅、气势潇洒,那种形态美、情太美跃然纸上。现在自己能书写“金猴拜寿”、“太极猴寿”、“回首望月”、“尾舞盛世”、“母子情深”等。通过书写“猴寿”字,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人要有好奇心。保持一颗“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童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好奇心、“不服输”、“钻牛角”是发明创造的基础,也是干成一件事情的重要条件。通过我关注“猴寿”、研究“猴寿”、书写“猴寿”,更是验证了这条真理。二是一勤天无难事。人的智慧天生不齐。但勤能补拙。曾国藩说过“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勤也是意志的体现。立志做事的人,必然胸怀宽广、克勤克俭,否则一事无成,枉过流年。自己在练习书写“猴寿”的过程中,不知用了多少纸、多少墨,忍受了手臂肿痛、耐过了寂寞枯燥,经过反复打磨,才终于将一个活脱脱猴子般神态的“寿”字展现在眼前。三是学无止境、挑战自我。“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恩来同志的座右铭。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知识,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不然就会被社会遗弃和淘汰。自己完成“猴寿”字的创作书写,也是一种自我挑战,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但是,我觉得自己书写“猴寿”字和书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
为全国各类优秀机构和个人
制作精美【专题图文宣传】,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彰显和提升美好形象
联系微信:330835268
欢迎全国优秀书法家书写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撰)
奋进新时代 形象添光华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
为机构和个人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
征稿启事
一、目的:
为促进全国优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后疫情时代取得大发展,完整展示和提升机构和个人的新形象,和谐中国网(和谐网)特开展“奋进新时代,形象添光华”活动。
二、形式:
在“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点击网址可进入首页)作全面的图文展示。
【范例】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个人IP: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三、要求:
1、机构:必须是在国内合法的注册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机构均可(须提供注册证照的照片)
2、个人:必须是守法公民。
3、文字简介:机构5000字以内,个人2000字以内。
照片:机构15幅以内,个人10幅以内。
文字和照片必须实事求是,合法合规。
(本网是发布平台,如有不实内容,文责自负。)
4、编辑和网络服务费:
个人600元,机构1200元(增值服务:1.每年可补充完善一次;2.可赠送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原创书法一幅)。【如另有特殊发稿要求,编辑服务费另商】
四、联系微信:33083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