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猝死病人,我们提倡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急救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研究发现,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概率为90%;2分钟内60%;4分钟内40%;8分钟内为20%;超过10分钟,基本上就是零了。
杭州一家银行的一位处长,上星期四下午(4月19日)在单位开会时,突然觉得心里不舒服,很快人事不省,送到医院没能抢救回来。
会议开到一半,“啊啊”两声趴在座位上不动了
逝者是杭州人,39岁,去世前在一家大型银行杭州分行担任人事处处长。
家属回忆说——
4月19日下午2点,单位有个视频会议。会议开了没多长时间,他突然仰起头朝着天花板“啊、啊”叫了两声,然后脑袋低了下来,趴在了座位上昏了过去。
有个稍微懂点医术的同事连忙过来,把他的头扶起来,抱了一下,搭了搭脉搏,说已经没有脉搏了。
那时打了120,但救护车离银行还有点距离。大家很着急,马上把他连同椅子一起搬上了车,同事直接开车送到邵逸夫医院。
可惜在医院里抢救了50多分钟后,人还是不行了。
深圳11天16人猝死,春夏之交是猝死高峰?
4月21日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报道这两天也传得很广。报道说,4月20日,深圳一名也是39岁男子因心肌梗塞死去,该男子是一位公司白领,这几天一直忙于加班。而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统计,从4月10日到4月20日,共接到16单猝死病例。导致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病毒性感冒诱发的心肌炎、二是心源性昏厥、三是电解质紊乱造成的心律失常,最后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者常见于35岁左右的男性。
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科科长徐粼说,深圳人压力太大,喜欢熬夜,饮食也油腻,这些都是容易导致猝死的因素。而春夏交替之际是深圳市民猝死高发的时期,他提醒市民注意睡眠和休息,切勿疯狂熬夜。
家属说逝者平时蛮懂得保养工作也不累
不过逝者家属说,她的这个银行处长亲戚身体一向很好,从没得过大病,最近也没有感冒发烧。
他也蛮懂得自律和保养,不抽烟不喝酒,工作上应酬是有的,但很有限。饮食上不暴饮暴食,中午一般在单位吃饭,饭后有时还会和同事去溜达一下。平常也比较注意,不会空着肚子连轴转地工作。生活作息、工作也蛮规律,虽然银行事务比较繁忙,也有压力,但只是偶尔才会加班,绝对没到经常熬夜的程度。当天事发之前,也没什么异样。
一家人想来想去,都找不出他有哪些不良习惯。
气道里有大量呕吐物
错过黄金急救时间
家属说,后来她去问病因,医生说不是心肌梗塞,是心脏骤停猝死。医生还说,没有心跳时,前5分钟很重要,简单的急救方法就是用拳头敲打胸口,如果当时现场有人能这样做,说不定他还有希望。可惜的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急救!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盛夏副主任医师参与抢救这位银行处长。盛医师说,患者送过来时心跳、呼吸都已经停止,没有生命体征了。急诊室护士给他气管插管时,发现他的嘴角、气道里有大量呕吐物,算蛮严重的,应该是晕厥后胃肠道反射误吸导致的。急诊室医护人员抢救了四五十分钟,没能救回来。
“他还不到40岁啊,正处于人生中年富力强的黄金阶段,在单位是骨干,领导、同事不少人都看好他。他也很顾家,夫妻感情很好,妻子也在银行工作,本来是多好的一个家庭啊!家里儿子只有8岁,才上小学二年级呢!
“我们国内这种急救知识的普及还比较欠缺,我真想呼吁一下,希望能从小学抓起,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家属说。
今年1-3月杭州市急救中心
急救398例心跳呼吸骤停者,比去年增加10%
盛医师说,“猝死”顾名思义就是非暴力情况下出人意料地死亡,医学上将急性症状发生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称为猝死。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脑出血、肺栓塞、心肌梗塞、过敏性休克等。其中,心脑血管因素是最为常见的因素。因心脏问题引起的叫心源性猝死,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
心跳呼吸骤停(包括猝死、异物窒息、肺栓塞等)是120的急救“大户”,据杭州市急救中心统计,今年1-3月共急救病人数15622例,其中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达398例,比去年增加10%,去年1-3月的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是360例。
杭州市急救中心书记、主任应旭旻(mín)说,每年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病率都在增加,以30-50岁的人最为多见,不过里面有多少比例是猝死病人没有具体统计。
猝死病人90%以上有隐性心脏疾病
感冒、累、熬夜、三高饮食、精神紧张是诱因
昨天,打电话给浙医一院急诊室张烨斐主治医师。他说,他弟弟的同事,前不久也猝死了: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结婚才一个多月,平时身体都好好的。出事那天,还和大家一起去打羽毛球,打到一半,说累了,想休息一下。结果这一休息,再也没醒过来。
“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的人心脏或多或少都是有问题的,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后天获得的,只是症状不明显,没有觉察出来。没有心脏问题的猝死只有5%-10%。”张医师说。
昨天也问了浙医二院、省人民医院、市红会医院急诊室的医生。他们说,猝死与季节的关系倒不是很大,这段时间也没有猝死病人高发的现象。猝死主要还是与病人的体质,特别是心脏有关,而工作劳累、感冒、熬夜、三高饮食、精神紧张等是猝死的诱因。
把这张现场急救图贴在办公室和家里
说不定哪一天会救人一命
心脏停止跳动的严重后果是以秒计算的:
10秒钟——患者丧失意识,突然倒地;
30秒钟——全身抽搐;
60秒钟——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
8分钟——脑死亡,进入植物状态。
“对于心脏骤停的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早抢救,救活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提倡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急救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有研究发现,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概率为90%;2分钟内60%;4分钟内40%;8分钟内为20%;超过10分钟,基本上就是零了。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是植物人。”应旭旻书记说,一般倒地5分钟内是猝死病人急救的黄金时间。
然而,有调查发现,我国很多人都知道院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但真正会做的不到5%,在美国,一些普及得好的地区能达到40%,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了规范化的培训。
遇到身边有人心跳呼吸停止怎么办?杭州市急救中心为我们提供了现场急救指南,这也是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简单地归纳一下是“叫——压——吹”,流程如图。
杭州市急救中心应旭旻书记说,判断患者意识动作要快,要在10秒内完成。主要通过叫唤、摸一下手腕的大动脉或喉结附近的颈动脉来判断。确定没有反应后,要马上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时两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放在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力度要大,至少压下去5厘米,频率要快,每分钟至少100次。
30岁以上有啤酒肚的人
每年最好做一次心脏B超
“预防心源性猝死,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低油少盐,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持良好情绪外,定期体检非常关键,也非常必要,特别是那些肥胖(尤其有啤酒肚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有过心脏骤停史,家族中有心脏骤停者。”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盛夏副主任医师说。
90%以上的猝死病人有心脏隐疾,那么单位体检时做的心电图能不能发现心脏隐性疾病?盛医生说,概率很小。很多心脏隐性疾病不是分分钟钟表现出来,它常常是脉冲式的,而心脏结构方面的疾病心电图也查不出来。
他建议3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定期做一个心超,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当然了,如果能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那就更好了,它可以采集24小时的心电信息,有助于医生分析你的心率,了解有没有哪个时段心率过慢、过快,或者其他异常的情况。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住院检查,也可以不住院,把一个仪器戴着回家,不过住院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一些。
浙医一院急诊室张烨斐主治医师也提醒说,有些心源性猝死早期是有症状的,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心悸,或者近期胸痛发作持续的时间比原来长了,出现的频率增高,不容易缓解,应该及时去找专科医生就诊。此外,感冒超过一个星期还没有缓解,甚至加重,要及时就医,不能硬撑,以防急性心肌炎诱发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