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家
马广奇教授学术观点综述
【和谐中国网】
马广奇教授,1964年生,陕西渭南合阳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任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他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专家、“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马广奇《金融理论与政策》
马广奇教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育经历:本科至博士阶段均专注于经济学领域,先后在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完成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
职业经历:曾在中国海南、深圳、上海等地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工作13年,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兼具理论与实务经验。
学术职务:除教学与研究外,他多次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参与学术评价,还担任陕西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一、学术贡献与研究方向
马广奇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及会计学,尤其在金融理论与政策、资本市场、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
1. 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马广奇教授长期致力于金融理论的系统梳理与创新应用。其2021年出版的专著《金融理论与政策》被列为全国金融硕士核心教材,系统整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关的八大类20余种金融理论,包括货币供求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制度金融理论等,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政策建议。该书强调金融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适应性,为金融学科教育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2. 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研究
他早期著作如《资本市场博弈论》(2006)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论》(2009),聚焦资本市场运作机制与风险管理,提出“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核心”观点,相关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此外,他对证券投资、投资基金等领域的研究(如《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1993年首版)填补了国内早期金融实务教材的空白。
3. 区域经济与跨境金融合作
马广奇教授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机制研究”(2016),探索数字技术驱动的跨境金融合作模式。其研究成果《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问题研究》入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选介汇编,提出“线上丝路金融”概念,强调金融科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枢纽作用。
4. 金融会计与制度创新
在《中外金融会计比较》(2013)等著作中,他对比分析了国际金融会计体系差异,为中国金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他关注金融监管制度设计,主张构建动态化、适应性强的金融风险防控框架。
马广奇《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论》
二、马广奇教授学术观点特色:
1.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他强调“从实践中提炼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其研究多基于金融机构从业经验,注重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例如,他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论》中提出的风险防控模型被多家金融机构采纳。
2. 跨学科交叉研究
他善于将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学科结合,如在《线上丝路金融论》(2021)中,探讨数字技术、法律规制与金融创新的协同效应,提出“技术-制度-市场”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3.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通过访问港澳、欧美等地高校,他将国际前沿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倡导“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建设,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
三、教学与社会影响
马广奇教授深耕高等教育,主讲《国际金融》《金融理论与政策》等课程,其中《国际金融》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他指导的团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金奖,培养博士、硕士及留学生百余人。此外,其政策建议多次被政府采纳,如《陕西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研究》通过《成果要报》影响地方决策。
马广奇《线上丝路金融论》
结语
马广奇教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跨学科视野,在金融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他的成果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也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马广奇《资本市场》博弈论
(备注:此文核心内容来源于deepseek,本网作了适当的编辑)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
为全国各类优秀机构和个人
制作精美【专题图文宣传】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彰显和提升美好形象
联系微信:330835268
欢迎全国优秀书法家书写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