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余光
——读王华城先生《爱的光芒》有感
作者:刘 伶
从目的论的角度而言,创作一篇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要刻画一个栩栩如生、光辉高大的形象,更在于宣扬该人物的某种品质,供他人见贤思齐,进而引导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所宣扬的品质在多大程度上可资借鉴,便成了评价一篇人物类报告文学社会价值的标尺。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杰出是多种品质共同铸就的,那么之于作者要如何取舍呢?一种是选取某一品质,大书而特书,这样写易于深入,但普适性弱。需知一文艺工作者所需之品质绝不同于一科技工作者;浪漫、热情之于诗人是美德,之于法官则很可能误事。另一种则“求全责备”,将人物诸多品质一一道来,全则全矣,但主题不突出,难给读者深刻印象。若想两全其美,还有第三条路——探寻、挖掘产生这些品质的“原动力”,化用古典哲学的一个词,即“第一推动力”。如此一来,既有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又有高度的普适性和可借鉴性。但因“原动力”较各种具体的品质更深入,故更难挖掘;更博大,故更难概括,对作者的创作功力是一大考验。由此,可见华城先生之功底。
作者挖掘出了李玉林先生诸多可贵品质的第一推动力——爱,选择了上述第三条,也是最艰难的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的功力没有辜负这一选择。本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将李玉林先生从获得爱到将爱传递,从对患者、家人、祖国的爱到对事业、学问的爱娓娓道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爱在李玉林先生的心中扎根,生长,渗透到其每次抉择,每个行动上的过程。读罢掩卷,信心、希望和爱溢满胸怀。《爱的光芒》告诉我们,爱作为第一推动力可以孕育出其他无数美好的品质——因此,无论读者从事何种行业,居怎样的处境,都可以李玉林先生为榜样,努力培养自己对生活、对事业的爱。其影响之广泛深远,远超同类作品。
说完社会价值,再说艺术价值。如果说人物评论的社会价值取决于所选品质的可借鉴性,那么艺术价值则体现于人物、素材与该品质的契合度。在这一点上,本文可用四个字概括——“天衣无缝”。李玉林先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正是最需要爱也最能体现爱的一种职业。用爱贯穿李玉林先生各个阶段的事迹,顺理成章,毫不突兀,且能很好地体现爱的不同侧面和爱的发展、升华。作者的笔锋亦饱含感情。至此,人物充满爱,事迹体现爱,文章主题是爱,华城先生下笔有爱,四者以爱为纽带,浑然一体,读来每觉李玉林先生呼之欲出,历历在目。
评论总不能单论技巧,最后呼应一下所评文章的主题——爱。此处刚好引用发生在李玉林先生所在的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仙台医专的故事,这是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关于爱的故事。鲁迅最后送给藤野先生的话正可送给李先生,作为全文的收尾:他的对于身边人热心的希望和照拂,对学生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是为中国有先进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是为先进的医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当然,还为了更多,更多——爱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
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写: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境界,爱改变着世界,爱释放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