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女人的寻夫札记《异乡记》
发表时间: 2011-04-13来源:

《异乡记》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二O一O年十二月

  在一九四六的“春运”期间,有一个著名的女人从上海出发,经长途跋涉,千里寻夫,去温州看望胡兰成。

  那一路的风霜尘土,现在看来多么寒冷落魄,然而,在她这里却是饱满着欢喜。看到河流,她便会想着那是胡兰成也曾看过的地方,看到饭馆,也便会停下来买些吃的,边吃边想,这也是胡兰成停歇过的地方,甚至看到旅馆旧楼梯的雕刻都会凭空生出些爱怜,觉得那楼梯拐角处随意摆放的菩萨模样也善良好看。

  《异乡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日记。

  “无奈这查票的执意不肯通融,两人磨得舌敝唇焦,军人终于花了六百块钱补了一张三等票。等查票的一走开,他便骂骂咧咧起来:“到杭州———揍!到杭州是俺们的天下了,揍这小子。”这是六十年前的一个当兵的逃票的情形。

  虽然是千里寻夫,但是在杭州,张爱玲还是随朋友游了一下西湖,六十年前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船划到平湖秋月———或者是三潭印月———看上去仿佛是新铲出来的一个土坡子,可能是兆丰公园里割下来的一斜条土地。上面一排排生长着小小的树,一律都向水边歪著。正中一座似庙非庙的房屋,朱红柱子。船靠了岸,闵先生他们立刻隐没在朱红柱子的回廊里,我站在渡头上,简直觉得我们普天之下为什么偏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

  西湖千年来都是小资产阶级女人喜欢的地方,然而,因为一个人的形单影只,风景便也显得无趣起来。比起停留,只要是在路上的时光,张爱玲记录得便有些欢快了。哪怕是又苦又饿又冷又累,她也不会忘记提醒自己:马上要见到胡兰成了。

  在半路上,借宿在一户人家那里,看人家全家都忙活着做年糕吃,主人家的女人和张爱玲聊天,人家打听张爱玲的个人史,照例是不能告诉别人实情的。张爱玲自己是准备好了一个故事的:“我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女人,上X城去探亲去的。”在这个故事里,张爱玲的年纪要说得大一些,这样符合编排故事的人物身份。可是,当人家问张爱玲年纪的时候,她还是不愿意说原来就商量好的年龄———三十岁,而是耍小聪明地答复对方说,二十九岁。人家便夸她长得年轻,看不出有二十九岁了,张爱玲呢,“这使我感到非常满足。”

  这部《异乡记》是一个没有写完的手稿,全部的字数不过三万字。然而,这三万字,却勾勒出四十年代中期的江浙一带的社会风情,除了夹杂着张爱玲寻夫的小心思之外,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一个旧年代旅行的见闻:短距离的火车座位票价格要六百元,一个荷包鸡蛋价格二百元,一碗肉丝汤面一百八,厚道老实地卖黑芝麻糖的老人,给孩子买描花小灯笼的轿夫……

  最好玩的是,这部《异乡记》竟然拿出整整一个小节来描写“杀猪的过程”。还有一个小节呢,完整地用描写了一个“四十年代中期的婚礼”,大抵竟然有些现代化了,有证婚人入席,主婚人入席。所以这些,都是田野调查的社会学写作范例。

  一路上尘土飞扬,也没有覆住张爱玲的喜悦,见到胡兰成,她兴奋极了,说出的话戏词一样经得传唱:“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住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含有宝珠在放光。”然而,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胡兰成窘迫而粗气地叫嚣:“你来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回去!”

  事情的经过我们多是知道的,胡兰成背了信,弃了义。他是一个抵抗寂寞能力很弱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必须找个女人取暖。结局自然是张爱玲一个人孤独地离开,那年张爱玲二十四岁,刚刚好的年纪,却从此以后总会在文字里植下一个又一个苍凉的手势,想来也必和这一年的经历有关。(陶瓷了)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