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金缕曲——仲夏与友参观南梁
发表时间: 2010-10-04来源:

金缕曲——仲夏与友参观南梁

 

李雅莉

 

    我的老家甘肃庆阳是避暑的好地方,每年暑假我都回到这里度假,一来凉爽无比,二来与亲朋好友团聚。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朋友、同学的热情款待。这次回去应小学同学邀请去了南梁革命根据地。

 

    南梁地区位于甘肃省华池县与合水县境内,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大梁山南麓,包括平定川、豹子川、林镇川、梨园堡川、玉皇庙川、白马川、二将川、大凤川等,以梨园堡川的南梁堡为中心,方圆达百里。境内重恋叠嶂,梢林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险要。这里西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一块红色热土。上世纪20年代末,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南梁一带,发展工农武装,组建游击队,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撑起了西北革命的红色大旗。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正是有了这片红色土地,才为中央红军提供了休养生息的落脚点,红军由此转危为安。

 

    越野车在一道道山川疾驰着,我和同学由衷的感慨南梁的确是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理想场所。想当年刘志丹等钻梢林,爬高山,食野果,饮山泉,踏遍了南梁数百里梢山,我们敬佩他们当年坚强的革命意志。

 

    抗日战争时期,在南梁的土窑洞里建立起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学校的教职工曾经达到800多人,学员5200多人。   抗大七分校的师生们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着党中央交给的镢头、枪杆子、笔杆子“三件宝”,在陇东的深山老林里开荒种地,练兵习武,学习文化,经受锻炼,争做抗日救国的有用人才。椐统计,到1944年年底全校共打出窑洞690孔,修建平房40多间;共开荒种地6万多亩,生产粮食8600石,蔬菜280多万斤,做到了粮食蔬菜自给有余。此外他们还大力发展养畜和开展各种工副业生产,每个队都养牛十几头,猪几十口,羊五六十只,鸡100多只,并开办了木器厂、砖瓦厂、酿酒厂、粉坊、豆腐坊、磨坊、商店、邮局、照相馆等,还在东华池街上为校部砌起了30孔石窑洞,修建了一座能容纳2000余人的大礼堂。 抗大七分校学员在陇东历时3年多时间里,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部队生存和打破蒋介石的经济封锁作出了贡献;它为中国革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干部,这批干部成为战争年代乃至新中国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和中坚力量。

 

   南梁一带如今建立起了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纪念馆、军民大生产纪念馆。我们一一参观了这些纪念馆,感慨颇深,作此《金缕曲》为纪念。

 

金缕曲

仲夏与友参观南梁

 

作者:李雅莉

 

南梁川连川

更无比,

梢林密布,

地势险要。

革命英才多奇志,

不堪蝇营狗苟。

打游击,

建根据地。

会与穷人同杀贼。

土窑洞,抗大育英才。

军与民,大生产。

 

任凭敌军狮子吼。                                                     

想当年,

中央红军,

落家陕甘。

粉碎蒋家围剿梦,

从此乾坤扭转。

看群众,

翻身解放。

革命热情惊海内

且由他,翻天又覆地。

正义在,何所惧。

 

(作者李雅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