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国网·韩城文坛】日头硬硬的,天热的跟蒸笼似的。快到八月了,花椒搭色了,韩原大地处处弥漫着花椒的馨香,挥之不去,撩之不走。
一到这个时节,三哥就象游疯子一样,一天都能搁门前凸上跑八回,看看山下路上的椒客来了没有。
三哥在自家兄弟中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三哥,倒是把正经名字给忘了。
三哥脑大,身坯子美,有个百八九重。块头大,有力气,肯吃苦,能算计,人品好,在村里算个“重量级”人物。土地下放后,把粮食刨拉的吃不了,三哥就谋算着挣钱的道道。先是领着全家把后沟南坡那片荒坡给开开,栽上了七八亩的花椒树苗。随后又把农田的边角畔畔也栽了椒。四五年下来,这些树就学的结椒了。开初他和三嫂带两个女儿一家人摘还能忙活过来。 随着椒树长大,一家人摘往往都到国庆节了还没摘完。这不得行,得找帮手。
也是天意,第二年三哥就遇到了李嫂。李嫂来自陕南一个贫困村,因为有两女娃要上学,需要一笔学费,听说韩城摘椒能挣下钱,趁俩娃放暑假,就带着娃娃们来了。
头一次来也很盲目,下车后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该去那里。娘母三个坐在一家店铺门前台子上歇息。这时三哥在店里买了三箱方便面准备摘椒忙时吃。一人抱着三箱子高高一摞,看着也很挣人。坐在门口的李嫂见了,急忙帮手给三哥抱了一箱,帮着送到车上。两人一搭话,三哥听那女的是外地口音,问她们坐在那儿干啥。那女人首出原委,三哥一拍大腿,“好,好,好,正想这事,这不是送上门了。走,跟我走,我正寻摘椒的呢。”
之所以把那女椒客叫“李嫂”,因为当年她只有30来岁,中身材,长一张农家女人特有黑里透红的脸,一脸和善长相,看着就是个麻利手。
麻利手遇着了新问题,李嫂别说摘椒,长这么大连椒树都没见过。领着娃到椒树地一看,我的妈呀,要在浑身刺刺中间掏的摘那碎红颗颗,天热手扎,就想退火。三嫂见了,“不怕,慢慢就习惯了,先看看我们怎么摘,学着点。”一边说着,一边手把手的教 。还没过半天,李嫂就慢慢的摘上手了。
日头一杆高了,三哥提着篮篮罐罐的送饭来了,摘椒人一般早起先不吃早饭,而是恰凉先上地里摘一会椒。家里留一个人做饭,到八九点钟时送饭到田间。红米汤白蒸馍,炒洋芋南瓜和炒茄子,再凉调一样黄瓜伴西红柿。李嫂那娘母仨吃得津津有味,最碎的女儿边吃边叫唤“真好吃,真好吃”。吃毕,李嫂帮着把碗筷一收拾,转过身又摘开了。虽然刚开始摘手慢些,但是不停点,一把一把比三嫂们摘的也少不了多少。
日头上到头顶的时候,三哥又把中午饭送来了,猪肉臊子麻什子,娘仨一人一碗,呼噜噜就下去了。吃毕,三哥又给一人递上一瓶“健力宝”,俩娃掂在手上,转过来转过去,就是舍不得喝。见是这情况,三哥三嫂互相使了个眼色,三哥说:“娃们,只管喝,屋里还有哩,想多会喝自己拿。”三嫂就帮着给俩娃把罐罐打开,娃们这才眠着嘴,吱溜吱溜喝完了。
8月三伏天,正午日头毒 的象针扎,光胳膊的话不用一个时辰就能晒褪皮。吃毕午饭,三嫂她们照倒要在树底铺上袋子迷糊一会。三哥招呼李嫂也去树底下歇会,李嫂说:“没事,我们陕南那块中午就不歇晌。”她喊着叫两个女儿也去歇会,十三岁的大女儿说:“妈,你不歇,我们也不歇。”三个人谁也不肯歇。三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来我真把人寻对咧。”
日头落山,收拾回家,把娘仨摘下的椒一过秤,李嫂21,大女8,刚满10岁的碎女子还摘下6斤2两,三人满共35斤多。那会摘一斤椒是5毛钱,算算,娘仨当天就挣下近20块。三嫂说:“咱不能坏行情。官场一斤按5毛算,毕了我再给你们一斤暗补一毛钱。”
摘椒时三哥是在家晒椒、收椒、筛椒、做饭、送饭,收工后再往回担椒的。下午,三哥把晚饭做好,就来椒树地担椒来了。李嫂看着三哥的椒担子重,执意要把自个摘的椒挎上走。到屋里洗擦罢了,先吃饭。不等主家把饭端上来,李嫂就帮着拾馍端菜,俨然是一家人。吃毕饭,李嫂见三哥的儿媳在拣椒叶,也急忙插手,三哥三嫂挡也挡不住。
第二天,李嫂跟两个女儿手熟了许多,当天摘的要比前一天多八九斤。如此,一天比一天手熟,一天比一天摘的多,有五六天功夫,李嫂就和三嫂的斤称不相上下了。大女儿过了20斤,小女儿过了10斤,仨人越摘越有心劲。李嫂是个有心人,摘椒从不挑拣,遇着烂椒从不言传,一树树摘完。对地边角角的稀椒,一树树也要摘净,深得三哥家喜爱。
伏里天是伏伏有雨。下雨了,三嫂叫三哥到镇上割了十来斤肉,回来后叫李嫂一块包饺子吃。第二天还下雨,三哥俩口子动员李嫂掌勺,让她做陕南人爱吃的米饭。李嫂也不推辞,一会六个炒菜端上桌,水煮肉片,红烧排骨,回锅肉,还有三个素炒,主客6人围上一桌,真是幸福的一大家。
当年三哥家的椒只摘了十来天,离娃开学还有十来天,李嫂还想再摘些时日,多挣点钱,等娃快开学再回去。三哥就帮着李嫂张罗着,跑前跑后寻雇主。遇到雨天,没活干时,三哥怕打扰主家,就把李嫂她们叫回家,吃住在一起。李嫂也是闲不住,就帮着三嫂做些针线活。一个摘椒季下来,三哥一家就和李嫂一家成了好朋友。后来李嫂娘仨年年都来,而且队伍越来越大,从开始一拨十来个人,到三拨四五十人的队伍。李嫂领的这一拨十来个人,来了先给三哥家摘,再给其他户摘,年年如此。三哥家不管官场椒工价是多少,总比别人高出一两毛,两三毛的。因此,不管三哥家的椒增产多少,每年都不愁没椒客,早早摘完还能卖个好价。如此延续了二十多年,可以说是靠摘椒,李嫂把大女儿供出了大学,把小女供出了高中,还给在家的丈夫买了一辆二手客货两有车,丈夫在家农闲时也能挣钱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气色了。
后来先是李嫂的大女儿上学成家不来了,前几年李嫂60挂零跑不动了,也不来了。只剩下出嫁本村的小女儿带队伍,而且队伍越来越小,到去年只剩下十来个人来。那小女儿说,我们家乡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年轻人都上企业干去了,年龄大点嫌天热挣钱少也不太想来。
不过,今年情况有些好转,三哥早早就和李嫂联系。李嫂寻到在村上扶贫的第一书记,说到韩城摘椒有她保哩,一天保证叫你挣个百几元,还管来回路费,一季下来干吃净拿挣五六千、七八千的不成问题。那书记就着手动员组织贫困户到韩城摘椒。据说靠下三四十号人,说等人齐了这几天就来啦。这不,急性子三哥心里还是不踏实,人来了才算事呢,毕竟有成万斤湿椒要往回摘呢,那一二十万元的花椒收入可是全家一年的指望呀。
【和谐中国网】投稿联系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弘扬正气,传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