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
帝喾之墟
论陕西合阳县当是五帝之帝喾故里
和谐中国网 李耀君
帝喾,上古五帝之一,其名见于《尚书》《史记》等典籍,为华夏文明重要奠基者。关于帝喾故里所在,历来众说纷纭,有陕西合阳、河南商丘、山东曲阜诸说。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地名沿革、民间信仰等多重证据,论证帝喾故里当在陕西合阳,以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
一、文献记载的指向
《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逡。"关于其生地,《水经注·河水》引《帝王世纪》曰:"帝喾高辛氏,都亳,今河南偃师是也。生于穷桑,徙都商丘。"此"穷桑"之地,历来解释不一。而《合阳县志》载:"穷桑,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为帝喾所生处。"明嘉靖《陕西通志》亦云:"合阳有帝喾陵,在县东四十里。"这些早期方志记载,将"穷桑"定位于合阳,与《水经注》形成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有学者考证此"大壑"即关中东部渭北地带,而少昊与帝喾在神话体系中存在关联。合阳地处渭北,东临黄河,与"东海之外大壑"地理特征相符。此外,《诗经·大雅·生民》记述周人始祖后稷诞生,其母姜嫄"履帝武敏歆",此"帝"多认为指帝喾,而后稷传说多与渭北地区相关,间接佐证帝喾活动于关中东部。
二、考古发现的支撑
合阳及周边渭北地区考古发现与帝喾时代(约新石器时代晚期)高度契合。距合阳不远的石峁遗址,规模宏大,年代距今约4000年,与五帝时代晚期相当。其出土玉器、城墙建筑及祭祀遗迹,展现出早期国家形态,与帝喾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身份相符。合阳本地坊镇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出土陶器、石器等,表明当时已有相当规模的聚落存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合阳东王村发现大型夯土台基,当地传为"帝喾冢"。虽未经全面考古发掘,但地表调查显示其建筑形制与同时期祭祀遗址相似。这种民间记忆与考古实物的对应,非空穴来风。此外,合阳境内多处发现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构成连续的文化序列,为帝喾部族在此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地名与民间信仰的传承
合阳地名由来与帝喾密切相关。《合阳县志》载:"合阳者,洽水之阳也。"洽水即今金水河,而"洽"古音近"喾",有学者认为实为"喾水"之转音。这种地名音变现象在古代十分常见,如"殷"与"邺"、"亳"与"薄"等。合阳境内有"帝喾陵""喾祠"等地名遗迹,虽陵墓真实性待考,但反映了悠久的祭祀传统。
民间信仰方面,合阳及周边渭北地区保留着独特的帝喾崇拜。当地社火、戏曲中常有表现帝喾功绩的内容,如《帝喾巡狩》《元妃祷子》等。合阳灵泉村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举行"帝喾诞辰"祭祀活动,仪式包括献祭、乐舞、戏剧等,延续数百年。这种活态传承,比书面记载更具说服力。相比之下,其他帝喾故里宣称地缺乏如此系统的民俗实践。
四、地理方位的考辨
从宏观地理视角看,合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北接黄土高原,东临黄河天险,是早期文明交汇之地。《禹贡》载雍州"原隰底绩",合阳恰处渭北台塬区,土地肥沃,宜于农耕。帝喾时代气候较今温暖湿润,渭北水源充沛,具备孕育高等文明的条件。而商丘、曲阜等地虽也有帝喾传说,但从考古学看,其时中原东部发展程度不及关中,且缺乏与帝喾直接关联的早期证据。
交通方面,合阳地处"秦晋要冲",自古为东西往来通道。帝喾"徙都商丘"的传说,正反映了部族沿黄河向东迁徙的历史记忆。合阳作为起点,经汾河谷地或崤函古道向东,是合理的迁徙路线。反观商丘说,缺乏西来的地理脉络,更多是后世附会。
五、学术争议的回应
质疑合阳说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是早期文献未明言合阳;二是帝喾陵真实性存疑;三是合阳在夏商时期边缘化。对此,回应如下:
首先,上古地名多变,《尚书》《史记》等多用后世熟知地名,不能苛求精确;
其次,陵墓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正如黄帝陵在桥山而多地有传说;
再次,文明中心转移是常态,不能因后世地位否定早期重要性。事实上,周人崛起于渭北,恰可追溯至帝喾时代的文化积淀。
相较其他宣称地,合阳说具有文献、考古、民俗三重证据链,且逻辑自洽。商丘说依托的是商族起源理论,但甲骨文中帝喾与商祖先的关系尚有争议;曲阜说则更多源于少昊与帝喾的混淆。唯有合阳说扎根于关中文化土壤,与华夏文明主脉相承。
小结
综观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地名民俗及地理格局,陕西合阳作为帝喾故里的证据最为充分。这一认知不仅关乎一地之荣誉,更是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深入理解。帝喾时代是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的关键期,渭北地区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确定帝喾故里在合阳,有助于重构上古中国的政治地理图景,也为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重要支点。
建议有关方面加强合阳帝喾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系统整理民间传说与仪式,并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同时,应避免狭隘的地方主义,将合阳置于更广阔的文明交流视野中考察,方能真正彰显帝喾作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历史意义。
【注】标题《帝喾之墟》的“墟”之含义
“帝喾之墟”中的“墟”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字学和考古学背景来理解。
1. 字义本源
(1)本义: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墟”原指“大土丘”或“高地”,后引申为“故城遗址”。《说文解字》注:“墟,大丘也。”在早期文献中,“丘”与“墟”常互通,如《诗经·鄘风》的“升彼虚矣”即指登高。
(2)演变:随着时间推移,“墟”逐渐特指“废弃的城邑”,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宋,大辰之虚也”,即指商朝旧都。
2. 在“帝喾之墟”中的具体含义
(1)地理指代:指帝喾(上古五帝之一)部族曾居住或建都的遗址,后世称其故地为“喾墟”。
(2)文化象征:作为圣王遗迹,“墟”承载祭祀与记忆功能。如《水经注》提到“汲郡有颛顼之墟”,这类地名常与宗庙、社稷祭祀活动相关。
3. 考古学印证
“墟”作为都邑遗址的称谓,类似案例还有“殷墟”(商朝后期都城)。
4. 相关概念对比
与“陵”区别:“陵”专指帝王坟墓(如黄帝陵),而“墟”侧重生活遗址;与“废丘”(如周代犬丘)相比,“墟”更强调历史神圣性。
5. 现代延伸意义
在文献学中,“墟”可抽象化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感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暗含“墟”的时空消逝意味。
总之,“帝喾之墟”的“墟”既是地理上的古代都城遗址,也是文化记忆中的神圣空间,反映了华夏文明对祖先历史的追溯与尊崇。类似用法还见于“少昊之墟”(曲阜)、“夏墟”(二里头)等。
【附】
【中华合阳帝喾赋】
和谐书院 李耀君
泱泱华夏,赫赫古邦;五帝垂统,德被八荒。惟我帝喾,圣德煌煌;故里合阳,灵脉绵长。渭水之北,洽水汤汤;穷桑故地,肇启炎黄。
稽古《史记》,曾孙轩辕;《世纪》载名,诞自穷桑。合阳故志,凿凿其言;喾陵犹在,东望苍茫。《水经》注笔,亳都虽迁;生息之地,终归此乡。
石峁巍巍,玉器琳琅;龙山遗陶,聚落成行。王村高台,夯土犹壮;民祀千载,烟火未央。金水潺湲,古名喾江;音转字易,圣迹难藏。
三月春社,灵泉鼓响;元妃祷子,万民共仰。巡狩之仪,演于戏场;薪传不绝,世代颂扬。秦晋咽喉,黄河之畔;东迁部落,史诗浩荡。
嗟乎!商丘曲阜,各执其章;唯我合阳,三证铿锵。文献可征,考古有方;民俗活水,源远流长。圣皇故里,岂在他方?中华根脉,永耀斯疆!
——岁次乙巳谨撰
【注】“《世纪》载名”中的“《世纪》”是指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这部书是专述上古至曹魏历代帝王世系、事迹及都邑的地理志,其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尤为详尽,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帝王世纪》中明确记载帝喾高辛氏“生于穷桑”,而合阳方志将“穷桑”定位于当地,形成关键证据链。虽原书已佚,但《水经注》《史记》“三家注”(唐代以前最具权威性的三种《史记》注释: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等广泛征引其文,足见其权威性。
【附:作者简介】李耀君,1966年出生,陕西渭南合阳人,陕西师大毕业,国学教育指导师,《弟子规-人之规》现代修订者,和谐中国网创始人,和谐书院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曾担任央视《星光大道》评委,兼任多家企事业单位文化顾问。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微信交流:330835268
【附】
李耀君《国学经典导读》选刊链接
一、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5.html
《中庸》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6.html
《论语》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0.html
《孟子》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9.html
二、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8.html
《尚书》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0.html
《礼记》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5.html
《易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3.html
《春秋》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1.html
三、儒家十三经
(“十三经”之《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等见上“四书五经”,其余如下)
《周礼》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3.html
《仪礼》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2.html
《左传》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5.html
《孝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0.html
《尔雅》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6.html
…………
四、道家文化
《道德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1.html
…………
五、佛家文化
《金刚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7.html
…………
六、综合
《黄帝内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0.html
《阳明心学》导读(儒家为主,兼容佛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1.html
《王凤仪言行录》导读(融合儒释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2.html
…………
【附】延伸阅读
【李耀君文化随笔】选刊链接——
《儒家文化与儒教:历史脉络与概念辨析》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6.html
《道家与道教:同源异流的中国智慧》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7.html
《佛文化的三重维度:智慧·学说·信仰》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8.html
《汉字之殇与重生:一场跨越世纪的文明辩证法》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5.html
《读懂汉字,就是读懂中国》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1.html
《汉字书法及其功能价值演变的思考》
http://www.hxzg.net/html/62-14274.html
《设立国家“汉字文化节”的建议》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3.html
《读书赋》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http://www.hxzg.net/html/62-14320.html
《谷雨与仓颉造字的文化渊源》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2.html
《呦呦鹿鸣处:一个名字里的文明预言》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9.html
《商相伊尹对中医药和健康养生的贡献》
http://www.hxzg.net/html/35-14276.html
《中国航天赋》(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9.html
《知识产权的双刃剑:在保护与共享间寻找平衡》
http://www.hxzg.net/html/62-14324.html
《身心合一的健康养生之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333.html
《祝由术的起源发展和现代意义》
http://www.hxzg.net/html/35-14271.html
《再生医学之父——徐荣祥赋》
http://www.hxzg.net/html/35-14282.html
…………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
为全国各类优秀机构和个人
制作精美【专题图文宣传】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彰显和提升美好形象
联系微信:330835268
欢迎全国优秀书法家书写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撰)
奋进新时代 形象添光华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
(为AI搜索编辑提供素材)
征稿启事
一、目的:
为促进全国优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后疫情时代取得大发展,完整展示和提升机构和个人的新形象,打造机构和个人IP,和谐中国网(和谐网)特开展“奋进新时代,形象添光华”活动。
二、形式:
在“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点击网址可进入首页)作全面的图文展示,打造机构和个人IP.
【范例】和谐网总编李耀君个人IP: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三、要求:
1、机构:必须是在国内合法的注册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机构均可(须提供注册证照的照片)
2、个人:必须是守法公民。
3、文字简介:机构5000字以内,个人2000字以内。
照片:机构15幅以内,个人10幅以内。
文字和照片必须实事求是,合道合德,合法合规。
(本网是发布平台,如有不实内容,文责自负。)
4、编辑和网络服务费:
个人600元,机构1200元(增值服务:1.每年可补充完善一次;2.可赠送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原创书法一幅)。【如另有特殊发稿要求,编辑服务费另商】
四、联系微信:33083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