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榜成:身残志不残 妙手济苍生
发表时间: 2011-05-31来源:


身残志不残 妙手济苍生
合阳县路井镇范家洼村卫生所所长范榜成先进事迹


       【和谐中国网hxzg.net】渭北高原合阳县路井镇坐落着一个普通的村庄---范家洼村,村庄周围方园几十里的村民们传颂着一个乡村医生身残志不残,妙手济苍生的传奇人生;讲述着他提壶济世,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历数着他情系百姓,高尚行医的件件好事、实事,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时常不下100多人次……
他就是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范家洼村卫生所所长范榜成。范榜成,男,汉族,1957年出生,共产党员, 初中文化,1977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05年注册乡村医生。1986年开始担任范家洼村卫生所所长至今。
       范榜成同志幼年患有小儿麻痹症,日常生活和干重体力劳动都受到一定影响。但他身残志坚,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竭尽全力,废寝忘食,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注满腔热血,在乡村医疗战线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先后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并连续两年被推选为“县人民代表”。

一、自学成才攻难关,一片真情为群众
       七十年代,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范榜成同志就是那时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范榜成不是科班出身,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由于自身残疾的原因,逆境中培育了他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从懂事起,经常看些医学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己和家人有病,他凭自己掌握的知识,自我诊治起来。后来,他看到群众患病,于心不忍,主动上门,出出点子,开个方子,当起了不是医生的“医生”,深受群众赞扬。当年的范家洼村是一个交通落后、经济滞后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加之交通不方便,群众小病硬撑着,往往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丢了性命。但医学基础不深的他要独自挑起全村800多户3200名村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担,他顾虑重重,彻夜难眠,他曾经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做出决断,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毅然走上新的岗位。为了尽快掌握医学卫生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几番拼搏的范榜成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范榜成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生命安危,拖着病残的身体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一干就是33年!

二、立足长远打基础,预防免疫为群众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范榜成同志深知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放在村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可防病不像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为了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他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黑板报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走东家、进西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不厌其烦。2003年,一个新的病魔——“非典”悄然来到人间,它以神秘的面貌向人类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发起了挑衅,世界人民为之震惊。迫于它传播速度神速、夺取生命之快的淫威,广大群众陷入一片惊慌恐惧之中。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全国医疗卫生人员全力投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怎能袖手旁观?!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掌握非典预防知识,能集中的他就集中宣传;不能集中的,他就挨家挨户宣传;能第一天宣传到位的,就绝不第二天去宣传。为充分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他不知想了多少法子,说了多少话,真情所至,金石为开,他终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为把工作做细,他还通过电话逐一核查了务工人员的准确地点和健康状况。为了进一步让村民了解、掌握在外务工子女的情况,他居然把自己家的电话安到卫生室外面,并写上“防非免费热线电话”,从而让群众通过此电话及时掌握了子女在外的工作情况和身体状况。对于比较远的、出门不方便的村民,他每天都把电话里询问到的情况及时登门传达,报一声平安。抗
非结束后,他家的电话费比平时多了好几倍。

三、治病救人献医术,救死扶伤为群众
       三十余年来,范榜成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救死扶伤的忘我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村镇干部和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村民范培仁患急性脑溢血、高血压昏迷不醒,经合阳县医院诊治,要开颅手术治疗,需交2万元押金,家属无奈之中找到了范榜成,在他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下,三天后,病人终于苏醒了,第五天上下肢也能缓慢活动了,慢慢地身体渐渐恢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在他已能下地劳动了,基本恢复了健康。
       村民范海国患肝硬化腹水,已到中晚期,从西安的大医院不治回来,家人抱头痛哭,大家都认为他没救了,儿女们更是焦急万分、苦苦哀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认真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制定方案积极治疗,他检查到患者腹水严重,大量蛋白缺乏,需用白蛋白治疗,先后用了10瓶5克的及辅助治疗药物,结果奇迹出现了,腹水消失了,病人得救了,家属感恩不尽,全家人敲锣打鼓送来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锦旗和感谢信。
       村民范志项的妻子连续生了三个小孩,都因新生儿黄疸低温均已夭折,在生第四个孩子时,范榜成精心用液体疗法治疗,孩子终于过了危险期,活了下来。孩子的爷爷为感恩,做永久纪念,非要让他给孩子起名以表谢意!
       范榜成这个“草根医生”,却被乡亲们称为“神医”!在他的办公室挂满了锦旗:“群众爱戴的好村医”;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医德高尚 ,医术高超”;“在世华佗”;、“当代神医”等。
       现在合阳、大荔、澄城三县交界之间,百里以内前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门诊病人数量也日日攀升,每天接诊不少于60人次,最多可达百余人。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坐诊,下午天黑才能回家。早饭十一点吃,午饭下午四、五点,甚至更晚。都是家人把饭送到卫生所,匆匆吃完了事。他像一根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

四、以人为本德当先,高风亮节为群众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范榜成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他虽然也靠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他的村卫生所里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药检部门检验合格的。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县、乡镇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他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范榜成不仅医术高超、医德也是大家有口皆碑的。行医几十年来,从未收过诊断费、治疗费,为广大患者节省了十多万元。对个别“特困户、五保户、军烈属”处处照顾,为其减免医药费数十万元。不仅如此,他为村里的公益事业,义务捐款捐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村上修建学校,他带头捐款;“汶川抗震救灾”他第一个捐款,每年“六一”为学校儿童购买书籍及学习用具从未间断。几年来,共为公益事业、灾区捐款达数千元。2010年4月,他的先进事迹被渭南电视台华山频道“华山故事会”栏目专题播出。2011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他的事迹
       在范家洼村,提到范榜成,村民们不约而同地伸出了大拇指:“好样的!”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