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七局:书写新的“吕梁英雄传”
发表时间: 2012-11-14来源:
——中铁十七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标项目管理侧记
 
 
 
苛西朱家峪河特大桥雄姿。吴丛杨摄
  
    据国际商报(记者:许霞  特约通讯员 吴丛杨)报道:这里曾经是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中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地方,这里也是黄河创造奇弯的广袤土地。如今,一条重载铁路即将在这里贯通,把能源基地与经济发达省份缩千里为咫尺。
 
    一场小雪,使山西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但在中铁十七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标屈产河大桥的施工现场,工人们仍在坚守岗位,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大通道,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全长1260公里,总投资约998亿元,是目前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重载铁路,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建成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0年4月,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标工程正式启动,该标段位于山西省吕梁和临汾两市,全长57.7公里。
 
金牌团队遇难题
 
    2012年11月4日12点多,记者一行从太原前往位于石楼的五标项目部驻地,不巧遇到了雪后降温带来的大堵车,记者一行被迫从高速下来改走国道,没想国道也同样拥堵,一路上无数卡车、汽车抛锚在路旁。行至天黑,离石楼县还有一百多公里,因前方需要翻山行走,不得已,只好停下就近休息了一晚,5日中午才到达项目部驻地。在这个小意外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了当地交通的不便。
 
    山西省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左)与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南通道五标项目经理刘友平(右)亲切交谈。吴丛杨摄
 
     其实,交通不便只是该项目面临的诸多困难中的一个:
 
     ——自然环境严酷。项目部位于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这里山峦连绵起伏,地势落差大,恶劣的气候成为影响施工的一个因素,春天干旱缺水,夏秋多雨泥泞,冬天漫长寒冷,有效施工期非常短,给项目建设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挑战;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项目部所处施工管段山区地形起伏强烈、河谷地段沟深壁陡,隧道围岩施工过程中粉质粘土地层中的溶水出量较大,三级围岩水平岩层软硬不均,容易出现地质不稳;
 
    另外,国家财政政策调整、物资价格上涨、工程资源短缺、建设资金趋紧……无一不是项目部面临的棘手难题。
 
    然而,就是在内外交困的不利形势下,中铁十七局集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全线1260公里的施工里程中,五标施工进度全线领先,目前已完成施工任务90%以上。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么,五标新时代的“英雄谱”上都有谁?
 
    项目经理刘友平,2010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项目经理、“火车头奖章”和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工程建筑领域摸爬滚打20多年;
 
    一分部经理黄太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获得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分部经理吉天林,“云南省优秀项目经理”,获得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分部经理王海平,2011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项目经理,获得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四分部经理李永胜,2011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项目经理,获得2011年“火车头奖章”。
 
    这样的辉煌履历,不能不让人感叹这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金牌”团队。他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种种攻坚克难的做法无疑值得深入探寻。
  
未雨绸缪胜开局
  
    俗话说,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建设工程项目和打造艺术品一样,设计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其产品的结构、效能、质量等。据测算,控制‘设计成本’的节约可影响成本降低15%左右,控制‘后天成本’的节约只能影响成本降低3%左右。”在刘友平看来,超前谋划好施工的第一步,项目就至少成功了一半。
 
    上场之初,刘友平不是忙着开工,而是先优化施工方案,真正做到“源头创效”。从进场的那一天开始,在三晋大地的山沟沟里,刘友平带领大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天黑得看不见人影才回到驻地。施工管区的许多路段在崇山峻岭中,他们每天翻山越岭,走上百里山路是常有的事。有的人脚底磨满了血泡,晚上回到驻地用开水烫过脚后,用针挑破血泡,上点消炎止疼药,第二天照常翻山越岭。有些路段长满了野酸枣刺,他们就在酸枣刺窝里边开路、边进行线路踏勘……
 
 
 
中铁十七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段东明(左一)在中南通道五标检查工作。吴丛杨摄
 
    经过前期艰苦而精确的摸底,刘友平对整个施工组织计划成竹在胸,最终按照“以总工期为目标,以铺架为主线,以重难点工程为主要控制点,突出主线,兼顾其他,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顺序”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工期要求和铺架节点工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实践证明,严密的前期筹划和准备保证了施工方案的有效运行。经过项目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仅用了30多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混凝土拌合站和试验室的建站、建室工作,为施工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刘友平的精心策划下,以屈产河特大桥、石楼隧道等为代表的重难点工程实现了全面开工,满足工期要求;一般工程充分利用有效工期、季节和气候条件,稳步推进,减少了冬雨季施工产生的费用;小桥涵、路基土方则实现了分段开工,流水作业,小隧道做到了“串打”,减少了人力、设备机具的投入。
 
    刘友平向记者介绍:“在国内建筑业,各项目主体工程由于工艺、进度、成本差异不大,日趋‘同质化’,而临时工程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差异很大,要想拉开成本差距,就要看在大临工程上是不是用心。”
 
    刘友平独具慧眼,对大临工程制定了详细标准,规模和数量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小到便道,大到拌合站,标准不一,但目的只有一个:简约而不简单。在现场标识标牌制作、宣传途径上,也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管理,既满足了项目形象宣传需要,又不浪费资源。
 
“放心项目”有秘诀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是国内第一条轴重30吨的重载铁路,技术标准高,科技含量大。五标项目始终保持安全、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不仅在业主和铁道部组织的多次质量信誉评价中屡屡夺魁,经济效益也稳居集团公司直管项目前列,被集团公司和业主称为“最放心的项目”。
 
    这一切,与刘友平的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
 
    刘友平对记者说:“制度是管理的基础。要想克服重重困难,把握施工进度,最终还是只能在管理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从最关键的地方打开僵局。我们结合中南通道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健全的制度使我们的工程建设得到快速、有序推进。”
 
 
 
中铁十七局集团总经理卢朋(右)陪同晋豫鲁铁路通道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汤晓光(中)、副总经理彭光辉(左)在工地检查工作。吴丛杨摄
 
    刘友平接着介绍:“项目一上场,我们就确立了‘第一次就做对、要做就做最好’的管理理念,将标准化管理深入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体系及管控措施。”
 
    2011年是中南部铁路通道建设的攻坚之年,为确保完成年度施工计划、安全质量、经济效益等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开展了“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活动,倒排工期,把百日竞赛分解为“30天攻坚战”,“30天大会战”和“30天大决战”,每月打歼灭战。
 
    然而,劳动竞赛并不是单纯以进度为目的,还要在竞赛中比质量、在竞赛中比安全……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激发、挖掘项目的生产潜力,刺激职工的积极性。”刘友平如是说。精品源于过程,过程决定成败。第一现场是项目建设最关键的地方,对现场的管理和布控尤为重要。
 
    项目部按照“管理制度标准化”的要求,编写了“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过程控制”、“现场管理”等标准化管理手册,制定下发桥梁、涵洞、路基等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在全项目深入开展“学标准、用标准、做标准”活动。
 
    安全就是效益,风险就是成本。五标所在地区属于黄土茆梁地貌,标段内隧道多属土质隧道。隧道穿过地带,沟谷发育,山体不稳,极有可能出现塌方、冒顶等事故。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部按照铁道部120号文件要求,建立了以“二衬施工为主线”的施工思路,坚持“短开挖、快支护、紧衬砌”的施工原则,对安全布局不达标的隧道工点,坚决停止掌子面掘进。
 
    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保进度。有力的措施杜绝了日常施工中的“小问题”,确保了施工生产的平稳推进。从2010年4月开工以来,项目部成功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的目标。
 
于细微处见真章
 
    有标准才能争创一流,以细才能求实。精是一种标准,细是一种作风。精细干事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工作作风,精细的行为才能铸造优秀的品格。
 
    刘友平在建设上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坚持做成“平安、优质、绿色、和谐”的精品工程、样本工程,力争各项指标都走在全线前列,“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正如刘友平所说:“在股份公司‘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十七局集团‘实现效益最大化’等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进行科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精益化管理,才能确保规模经济的最大利润,赢得领先优势。”
 
    三分部经理王海平以扣得细闻名。王海平向记者展示厚厚的几本管理制度介绍说:“我们制订了40条管理办法汇编,在此基础上又细化成标准化管理手册,还签订了200多份合同,将一切可能性因素列入日程范畴,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在王海平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三分部石楼隧道出口处,正好遇见了负责这个出口的监理于兴林,这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老铁道兵,他冲记者直竖大拇指说:“中铁十七局就是强,干得就是好,没得说!”
 
    在五标,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质量意识都很强。在他们眼里,名声比金钱更重要,“精品、人品同在”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注重到每个细节。
 
    烈日里、风雨中,经常能看到项目部测量班员工扛着全站仪、水准仪、三角架、塔尺,一寸寸丈量着脚下土地。管段内地质结构复杂,四周山壑交错,河流无固定流向,施工难度大,测量任务艰巨,一点差错就会导致全局受影响。而测量班的员工在数千次测量布点和数以万计数据演算中,从未出现过半点差错。他们在工地上迎来日出送走日落,他们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便道上迎来春夏,送走秋冬。精细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汗水凝结而成的则是一座座呈现在我们眼前挺拔的桥墩和光亮的隧道。
 
技术创新赢效益
 
    无论在什么时代,创新永远都是发展的突破口和必要环节。只有不断超越,才能取得进步。
 
    记者了解到,项目部所在标段存在高风险隧道、高墩大跨刚构连续梁桥、湿陷性黄土路基等重难点工程较多。如何在施工和创效越来越难的条件下开出一片新天地?
 
    唯有向技术要效益!
 
    石楼隧道全长12.8公里,其中4440米土质围岩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施工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刘友平邀请铁三院和西北大学联合攻关,对石楼隧道途经的吕梁山区三趾马红土隧道进行综合技术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初期支护方案和开挖支护方案,不仅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为石楼隧道I类变更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石楼隧道中黄土浅埋易造成土层大变形,为解决这一问题,二分部副总工兼工程部长余嘉银告诉记者:“我们采取了明挖和暗挖相结合的扣拱法施工,仅用了一个月就将170米的任务顺利完成。到目前为止,已完工了12公里多,还剩不到800米,整个进度提前了三四个月。”
 
    在刘友平的重视和主持下,重载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高墩大跨桥梁综合施工等技术攻关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得到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安全质量,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南铁路五标项目部自2010年4月进场以来,在施工中大力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等科技创新活动,进场两年多来共研发和运用创新成果20余项,获奖科技论文及工法40余篇,为解决施工难题发挥了较大作用,累计创造价值超过500万元。
 
开源节流控成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灵魂,创效则是一个项目发展的根本。
 
    面对国家紧缩银根、铁路建设放缓、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被动局面,如何闯过难关?
 
    刘友平深知,项目管理的精髓,最终的目标是为企业赚取利润。为此,在近年来铁路建设市场最为严峻的“寒冬”中,五标采取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所谓开源,就是在施工方案、内部关系、劳务分包、物资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周密的策划,发掘增效源头。”四分部经理李永胜向记者解释,“所谓节流,就是严格过程控制,将总体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杜绝跑冒滴漏,深入开展节约‘一根钢材、一块铁片、一根铁丝、一米电缆、一个螺冒、一个废件、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一张纸’的‘十个一’竞赛活动。”
 
    李永胜指着项目驻地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分部驻地设计二层,节约临时用地,这二层紧凑实用,我们付70%的材料费用,撤离后厂家来拆余下的30%,这个临建就节约了四五十万元。”
 
    尽可能降低成本和最大化创造利润空间是实现成本管控的两大方面。改造工艺、应用新技术也是一项降成本创收益的重要举措。在石楼隧道的施工中,项目因地制宜,对不同斜井采用了两种不同施工方案,大大缩短了工期,还节约了10万元资金。在屈产河特大桥,他们科学计算,合理下料,使钢筋使用率发挥到极致。
 
   “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人,有了制度与流程,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责任不落实也是徒劳。”刘友平说,“在五标,节约成本人人有责。”
 
    为了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营造“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刘友平把成本管理工作纳入责任锁链实行考核,与工资绩效考核相挂钩,并参与年终“评先争优”,他还通过让成本管理的“节约标兵”荣登光荣榜、选树为典型等手段,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在严格的成本管控下,项目部控制力与分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完美结合,呈现出一种“创收创效光荣、亏损就是失职”的浓厚氛围。截至2012年6月,开累完成施工产值256223万元,实现阶段性收益7.27%。项目部向集团公司上交数千万元利润,全面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责任指标,实现了母子公司双赢。
  
党旗飘扬催奋进
 
    在进场之初,中铁十七局就誓将中南通道项目打造成一项民生工程、精品工程。除了严格管理外,他们还有何种法宝能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实现持续发展?
 
    他们的回答是:“党建工作做得好!”
 
   “项目部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员的带头作用就建立到哪里、发挥到哪里!”项目党工委书记张文田向记者介绍说。
 
    五标项目部现有党员136人。在施工建设中,共产党员就是成功的保障!
 
    在张文田看来,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项目部党工委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培养一批好干部”的工作思路,把劳动竞赛活动与“红旗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一带三”、“党员精品工程”、“党员身份明示”、“党员安全生产示范点”等多种多样的党建活动结合起来,号召全体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做表率、当先锋。
 
    在创先争优的劳动竞赛中,冲在最前面的始终是共产党员!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有党员,“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党员!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力推动了劳动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到了“党建共创,工程同优”。
 
齐心协力赴未来
 
    一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团队,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力量,团结一致的凝聚力也至关重要。在五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职工群众团结向上,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磨练成为一支攻坚克难的坚强团队。
 
    作为五标段第一座率先完成的承台和蹲身,李城留城河特大桥8号承台及墩身的完成就是所有干部职工凝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成果。四分部工程部部长黄志刚说:“为了确保现场工作井然有序,一线的职工和技术员们不分昼夜的忙碌,在浇筑李城留城河特大桥8号墩身时,从8月28日晚9时开始一直到29日下午3时,一线职工们分三班倒连续作业17个小时,很多人一天下来只休息了3、4个小时,非常辛苦和敬业!”
 
    上下同心则无往而不胜。和谐的团队氛围让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干工作。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促使刘友平和他的团队不断追求更高、更好的境界。青春活力无限、中铁精神尽显。
 
    在刘友平带领项目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中南铁路通道五标在过去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已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项目部先后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中国铁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项目部”、晋豫鲁铁路通道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开局之年“优胜单位”称号、担负施工的石楼隧道被晋豫鲁铁路通道公司评为“标准化示范工地”,荣获共青团山西省委“转型跨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雄关漫道真如铁。70年前,山西本土作家马烽、西戎用生花妙笔生动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吕梁地区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70年后,中铁十七局人用辛勤汗水在这片古老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新的“吕梁英雄传”,前方的道路明亮耀人……(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许霞  特约通讯员 吴丛杨)责编:许顺喜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