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学以成人
发表时间: 2018-08-24来源: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前沿教育
        借本次“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召开,对世界主流教育做出的一次深刻反思。
01
        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随着世界哲学大会此次在中国的召开,哲学将在这里拥抱五千年的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示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厚底蕴及当代中国哲学,共同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共识,在“成己达人”中消除隔阂,为全球对话搭建起持久的平台,回应不同文化传统面临的共同问题,及人类未来的挑战。
        ▪真正的哲学是“人学”
        哲学自希腊兴起,很多西方哲学家曾经一度认为中国没有哲学,除了中国人对于哲学上自身道统观念的淡薄,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不是那么清晰,在20世纪整个中国的学术研究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后,一直在用西方的语言来了解中国的哲学,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谓的哲学就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也正因如此,每5年一次的世界哲学大会以前都是在西方,主要是美国、欧洲国家举办,现在,世界哲学大会走向了东方,从雅典来到同样古老的北京城,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沉思成人的本质,探索我们共同人性的含义,正如康德指出的,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工具,如是,哲学即人学,孟子曰:“人也者,仁也,合而言之,道也。”
        ▪教育的路标是哲学
        探讨人性这个频繁出现在大会中的主题,是亘古不变的议题,是精神的追求,通过共同学习改进人性的方式来成为更好的人,为成人而学,当“学以成人”成为本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的时候,我们相信教育也将迎来改变的契机。
        美国教育家布鲁柏克认为,“教育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特别需要一个路标来指导它的活动。路标最终指向哲学。”
        我国学者傅统先、张文郁著的《教育哲学》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哲学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意识,就是世界观,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是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培养人去改造自然,推进社会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处在一种正确合理的关系之中。在人的培养过程中,这些活动都涉及到哲学的领域,因此,在教育活动中需要一种正确的哲学作为指导,而每一时代教育总是被决定于那一时代的哲学的。”
02
        “实用主义教育”的缺失与反思
        20世纪最大的教育运动是实用主义教育运动。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最大的推手为约翰·杜威。杜威的思想主要来自卢梭和斯宾塞。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主张自由平等,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赫伯特·斯宾塞是十八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是自然教育与自助教育。杜威也由此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对“实用主义教育”的反思
        在美国,杜威一直居于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领袖的地位,被人称为“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杜威在哲学和教育理论方面都强调实践的观念,总是努力表明必须让抽象概念在每日的生活中运用出来。他强调动手的学习,反对古典教育的学习。
        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之行,这不但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杜威思潮”,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的先锋。杜威的讲演对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受了杜威的启发,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
        自此,“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一直影响并笼罩着中国的教育,直至今日。如果教育的意义是为了生活,为了适应社会,则教育便日渐随波逐流,向社会靠拢,而不能提升社会,造福社会。如果认为在生活技能的操作中就可以达到教育成效,则教育成效也只停留在浅层的生活技能上,黏着于既有的经验中,而不能有所创发和长进。所以不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主张,让被教育者的人生无法超越生活的经验,并且仅仅为了生活而变得庸俗。“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被称为“庸俗的教育理论”。一百年来,美国人庸俗了;而全世界都学杜威,全世界也都庸俗了,都在现实中打转。教育在此失去了教育应有的目的,教育者也丧失了教育的责任。
        ▪北大“空心病”
        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的一个概念“空心病”,是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一个精神科主治医师在一次教育论坛中提出的概念,“空心病”是什么?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他说他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这就是著名的北大“空心病”现象,当然这位主任医师也讲,“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今天社会空心了,一定是今天之前的教育所产生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教育在制造“空心病”。“空心病”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也就是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怎么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还有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教育故事,一位钠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校报到,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上写着:“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这位饱受折磨,从死亡边缘中挣扎过来的校长几乎用生命喊出教育的真理:“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这门课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性的人。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一个人的知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人性、德性,否则就是为社会培养了一个危险物,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性的存在。
        03
        世界古典教育回顾
        教育不是生活,教育也不仅仅是知识与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培养一个具有人性的人,也就是“学以成人”。当我们穿透杜威的影响力,回到人类更早时期历史上的教育,发现很多民族的先圣先哲,都早已把这个教育哲学概念提了出来,只不过近一百年来被整个世界遗忘了。
        古典教育是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一路传承至一百多年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国、印度、西方三大文明的主流阶层的教育,都以古典教育的形态呈现。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古典教育都占据精英教育的核心位置,要接受教育成为一名绅士,意味着必须熟悉古希腊古罗马的语言、文学和文化。
        ▪犹太民族的古典教育
        放眼世界,美国在衰落,欧洲也在衰落,亚洲各国像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然而有一个民族,却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这个民族,就是犹太民族。这个民族尽管人口很少,可在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哲学家的比例却异常的高。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
        有数据表示,整个犹太民族产生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全世界诺贝尔奖总数的20%,占全世界诺贝尔科学类奖项总数的25%。要知道全世界的犹太人总共有1400万,只占全球人口0.2%多一些。
        他们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圣经》,而且还为人类贡献了门德尔松、马克思、海涅、玻尔、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许许多多的文化与科学巨人。他们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是其它民族难以比拟的。
        许多人把犹太人称为“智慧的民族”或者“书的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更重视教育,最主要的,犹太人有一套成功的教育模式:“教子三宝”。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熟读经典,犹太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诵读乃至背诵经典的好习惯,他们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灌输代表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犹太人的后裔,七岁就能熟背3万多字的《圣经》马太福音,并在后来的生活中深受启发。
        ▪中华民族的古典教育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本来也一直有着自己的教育传统,它的着眼点,直接就是落在“做人”二个字上,所以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人,必须是一个人;人,也必须像一个人。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儿童、青年教养成为一个像样的人,这些教导都记载在经典中,中国诵读经典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只是因为百年前,由于满清闭关锁国,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不但丧失了大国自信,也丧失了文化自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打倒传统,全盘西化”。打倒传统,就是要打倒孔子,打倒传统的方法,就是打倒经典,让中国人不敢读中国的经典,并且进一步打倒文言文,让中国人连中国书都不会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成功了,但是整个中华民族失败了,近一百年,中国人真的不能读中国书了,中国人真的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了,中国人也丢掉了“做人”的教育!
        近年来,美国社会和教育界对"现代教育"进行反思,认为自上世纪初开始的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是导致近百年来美国教育日趋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校和家长,回归"古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倡以先哲的经典著作为学习核心,遵照儿童发展规律,强调通过广泛的人文阅读与训练,渐次发展儿童的基础语言、逻辑分析、观点论述等能力。
        04
        古典教育的回归
        世界范围内也有许多文化教育的先觉者,当他们意识到古典教育回归成为文化教育复兴必然及唯一之路时,他们毅然地站了出来,逆时代之洪流也要承担这一份文化教育的责任。
        ▪维真学院——欧洲古典教育的先行者
        在这些先觉者中,在意大利有一个名为“维真学院”的地方,他们以古典学为号召,以古老语言去读拉丁文和希腊文的经典原著,他们办学不为教授语言,不为传授知识,更不为任何功名利禄,只为传承经典,开发智慧,启发人性。
        维真学院副院长 Ignacio Armella教授曾说:
        “这个时代的发展有一种灾难性的方向,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人性,失去了方向。人们每天去寻找宝藏,但不是内心的宝藏,而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宝藏,寻找的是金钱或者是赚取到某些东西。
        现在的人们视经典为古籍,已经不读经典了,甚至根本不碰,这些经典上堆满了灰尘。我们今天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灰尘拂掉,让这些古代的经典恢复它原来的风采。这些古人给我们讲述的不是怨恨、暴力或者追求物质,他们跟我们说的是亲情、友情和真诚等美德,说的是这些伟大的理念。”
        就是本于这颗“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之心,意大利维真古典学院于浮华世中,坚持用古老的语言诵读着永垂不朽的经典,坚持以古典教育引领学生回归人性。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投稿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弘扬正气  传播文明】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