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佳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
发表时间: 2010-11-19来源:

 

“师者盛佳”刘盛佳

“支教玫瑰”赵小亭

        近日,中央电视台宣布即将启动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记者从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一栏目主编谷传民处获悉,由本报首发并追踪报道的“拐杖教授”刘盛佳、付出生命的支教女大学生赵小亭、同时打6份工救儿子的铁肩父亲程龙富均榜上有名。

        日前,新浪网转载了数十位央视感动中国2010候选人的名单及简介。除刘盛佳、赵小亭、程龙富之外,还包括:国内首位盲人教授杨佳,学术打假名人方舟子,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申雪、赵宏博,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世博会志愿者团体,湖北信义兄弟等等。

        据央视网消息,今年10月以来,《感动中国》节目组在积极梳理年度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与各界专家、媒体同行研讨确定候选人群体,并联合多家门户网站推出候选人物专题,接受网友投票。目前正在同步推进候选人短片拍摄录制工作。

回顾

        刘盛佳 男,生前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10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73岁。从教50年,他从未因身体残疾而离开讲台,还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拄着拐仗跋山涉水,学生们都称他“拄拐杖教授”。

        赵小亭 女,武汉大学大三学生,今年暑假,刚刚20岁的赵小亭在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开展暑期义务支教,7月21日下午,不幸被一块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遇难。此前的大一暑假,赵小亭也曾赴湖南山区支教。

        程龙富 37岁,湖北麻城人,农民工。2009年,程龙富的儿子多多被确诊为白血病。为了给多多治病,程龙富夫妇将家里的猪、牛等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程龙富还在餐馆洗碗、挖排水沟、送电话卡、搬水泥,一天奔波要做6份工作,并坚持了9个月之久。

央视网“商界中国”主编谷传民

        从他们身上我看懂了“责任”

        “刘盛佳、赵小亭和程龙富都是湖北的骄傲,在他们身上,我都看到一个共同的词语——责任!”昨日,本报记者电话连线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商界栏目中国主编、有“总理诗人”之称的谷传民。

        谷传民说,华中师范大学的刘盛佳代表了一种大的社会责任感。那是大爱,是师魂的化身。真正的学者,是要将个人所学,投入到无尽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支撑着他忍受痛苦,支撑着他靠假肢行走在野外,支撑着他不断贡献。

       “这么久以来,如果不是媒体去发掘他的事迹,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为社会、为湖北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他低调做人的风格可见一斑。”谷传民表示,放大刘盛佳的精神,必将给浮躁的大学学术界带来新气氛,也将给整个社会带来一次大爱和责任的教育。

       “赵小亭用生命揭示了职教事业的伟大。这同样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程龙富对爱子的爱,乍看只是父爱,但是这样不放弃的父爱却是罕见的。”谷传民说,没有对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爱和责任感,赵小亭不会两次踏上支教的征途,并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从程龙富身上,他看到了父亲对孩子强烈的责任感。面对绝症,他选择牺牲自己,去换回孩子的健康。所以这也是一种大爱,更是对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谷传民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大爱。既需要无私奉献自己的刘盛佳、赵小亭,也同样需要用铁肩维护自己家庭完整的程龙富。

“拐杖教授”刘盛佳的求真精神引发讨论——

当今大学为何缺少“盛佳”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袁超一 高华敏)像刘盛佳这样的老师学者太少了……上周以来,本报连日报道华师大已故教授刘盛佳的事迹,人民网、天涯、猫扑等网站和论坛纷纷报道或转载,网友纷纷跟帖讨论。

       网友:如今从事“副业”的教授太多

       “社会的急速发展让原本被称之为‘象牙塔’的大学充满了诸多的世俗气。大学教育如何才能不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校园里的师者、学者如何才能保持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中南财大BBS上网友“老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梁”说,评价一个大学的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治学风气,而治学风气的载体,就是大学老师。但如今的教授,大多都是忙着从事“副业”创收,关心学生少,关心学术更少,即便是关心学术,也是为了功利性的目的。社会物质化的发展也让大学这个“象牙塔”摇摇欲坠。

       “当我读到刘盛佳从山上摔下去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由得流了出来。我们身体健全的人又是怎样做的?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的?我们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学生的?”在华师博雅论坛,网友“天马行”说。

       教师:大学老师只能吃体制的软饭

       就大学老师育人方式和现今教育体制的问题,萤火虫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年轻副教授付新华表示,“为了科研经费,大学老师不得不屈从于体制,吃体制的软饭,只有去接受评价。”

       “我感动于刘老师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精神。同时也为大学老师在现有的评价机制的约束下疲于奔命感到可悲。”付新华敬仰刘盛佳的同时也直言,现在的大学没有大师,大学老师只想做“大事”。

       高校硬性规定老师每年的核心刊物论文发表量、科研课题数目、教学任务,并将这些东西作为评职称的标准。付新华说:“这让大多数老师都很浮躁。”

       没有很好的论文,就拿不到科研项目,所以会出现论文造假。他坦言,像刘盛佳老师这样愿意付出的学者太少了。“为了科研经费,大学老师不得不屈从于体制,吃体制的软饭,只有去接受评价。”

       付新华认为,高校扩招是造成现在大学老师力不从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像刘盛佳老师这一代的导师可能只带几个学生,但是现在的导师要同时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付新华说,有的导师一星期都见不了几次学生。以前导师对学生的精细化指导变成了现在的粗放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很难出现刘盛佳这样的老师。

反 应

       儿子为刘盛佳成候选人高兴

       “这是对父亲一生的肯定”

       刘盛佳入选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名单。记者就此采访了刘盛佳的亲人、同事和学生。

       昨日,刘盛佳的儿子刘承志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他说,其实,早在1997年,央视就给父亲做过专题片,不同的是,现在父亲已经过世。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刘盛佳的妻子陈代娣说,老刘做的事情都是分内事,虽然他要完成这些事情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稿时,发现刘盛佳写了一张字条评价自己的一生:“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业并善,四大皆空。”

       老刘是无党派人士,如今成为候选人,也算是大家对他生前所做事情的肯定。现在,我用他的故事教育儿孙们,希望孩子们能够继承他们父亲和爷爷的精神,不说达到他那种高度,最起码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刘盛佳的学生兼同事向三久表示,刘老师的事迹是应该得到宣传。他的师德正气、严谨治学,都体现了他作为学者、老师的本质。他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为湖北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些对当代青年学者、老师都将起到标杆的作用。

赵小亭爸爸希望再有个孩子听姐姐的故事

       “谢谢社会没有忘记小亭”

      “心里稍微安慰一点了。”昨日,赵小亭的爸爸在听说了女儿当选2010年感动中国候选人之后,语气仍然难掩悲痛。“毕竟事情才过去三个多月,我跟她妈妈暂时还是没办法走出来。”

       赵爸爸表示,在女儿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一直不断有人给他们关心,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专门到家中安慰,“社会没有忘记小亭,我们做父母的也觉得心里好受一些。”他说,虽然希望渺茫,但他跟小亭妈妈都希望将来能再有个孩子,这样他们对小亭的思念就能有个寄托。如果小亭当选了感动中国人物,将来,他还会给孩子讲姐姐的善良和爱心。

      “最亲密的战友走了,但以后还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等着我们更多的关爱。”小亭支教队的队长、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级学生苏鹏宇说,当初他们在出发去贵州支教前,根本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意外,更没有想过他们所做的事情最终会感动中国。“本来只是普通的支教,我们也都是最普通的志愿者。小亭这次当选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对我们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激励我们的爱心之路继续走下去。”本报记者 刘丹

程龙富称所做的一切是为孩子争取活的机会

      “帮多多的好心人才感动中国”

      “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感动中国呢?”昨天下午,当记者将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这一消息告知程龙富时,他惊讶万分,一连说了5个“怎么可能”,“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我所做的一切是为孩子争取活的机会,我想,换作任何一位父亲,他们会跟我一样拼命赚钱。”

      程龙富说,真正要入选“感动中国”的,应是帮助过多多的许多好心人。“《长江商报》的报道发出来之后,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给我们捐款,鼓励我坚持下去,大伙儿给了我很多的力量。”

      今年6月,本报连续刊发“铁肩父亲”程龙富的报道和评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短短的几天内,社会捐款有15万元之多,这为多多赴京看病创造了可能。

      随后,在长达5个多月的爱心长跑中,无数人向程龙富一家伸出援助之手。近日,程龙富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北京道培医院童春容医生称,他的儿子多多能彻底治愈的概率有百分之八十。

      网友“蝶恋”说:“在这段创造生命奇迹的历程中,程龙富以己之力,书写大爱,这份爱厚重,但却在现实的救治中显得单薄。由此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爱,这爱化身为铺天盖地的短信,亦或是银行账户上不断叠加的数字,这被爱感动而迸发出来的大爱,来得更为实在,一个3岁的孩子生命之路由此开启。”(张瑜琨 袁超一 高华敏 党波涛)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