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教授: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与当代性
发表时间: 2010-09-26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 钱广荣

      道德文明生成和发展的规律表明,特定时代提倡的道德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即当代的,展现的是优良的传统美德与现实的道德要求——历史性与当代性相统一的逻辑建构方式。其间,反映当代或现实的道德要求的部分体现着特定时代提倡的道德的先进性本质。对中国革命传统道德自然也应作如是观。

      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学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后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志士,在领导中国广大劳苦大众求翻身解放的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所创造并身体力行的优良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追求真理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积极进取和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毫不利己和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等。不难理解,这些优良道德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革命和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对重视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爱国主义、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推崇精神生活和道德理想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接和升华。升华之处生动体现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性质,反映了中国革命和战争年代对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提出的当代性道德要求,相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言,其当代性反映的正是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本质。

      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尤其是体现其当代性的先进性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优势。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它是激励和推动中国共产党人与革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从党的纲领和性质及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看,革命传统道德包括追求真理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毫不利己和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道德准则,同时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发展和进步的主导力量。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道德,这是维护和发扬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对此不能有任何怀疑和动摇。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部分已经转化为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实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具有社会主义的当代性特质,在道德逻辑上实现先进性与当代性的统一。就是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部分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依然存在,需要认真加以维护和发扬,发挥其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作用。广大共产党员仍然必须以追求真理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积极进取和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毫不利己和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自勉自律,自觉地防腐倡廉,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维护党的先进性,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发展与进步。

      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在认识和实践上应随着其历史条件的变迁而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道德应当适应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客观需要,适应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的客观要求,因而需要创新和发展,这就是革命传统道德的当代性问题,就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道德继承发扬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的问题。

      重视革命传统道德的当代性问题合乎道德文明生成和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恩格斯说:“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实际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 995年版,第434页)道德一旦形成,就会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及“竖立其上”的整个上层建筑包括道德以外的其他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全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道德文明生成和发挥社会功能的方法论原理,必须看到,道德只有在合乎逻辑地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才可能具有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及“竖立其上”的整个上层建筑包括道德以外的其他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如果不实行与时俱进的当代性创新,使之具有当代性的特点,就不可能适应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保持和发挥其先进性的本质特性。

      今天,赋予革命传统道德的当代性特点以使之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本质特性,基本思路和关键环节就是要看到,革命传统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向职业道德转变,在当代性的视野里理解和实践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如追求真理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积极进取和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等,在革命和战争年代都是围绕革命和战争的客观需要构建的,其核心价值就是视个人利益直至个人生命无条件服从革命的需要为最高原则;而在转变为职业道德之后,就应当主要被理解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和要求,包括如何正确借用他山之石的改革与创新精神。再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今天主要不应当从不要考虑个人得失乃至个人生命的意义上来理解,而应当被解释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国家公务员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不要带有私心杂念,以权谋私,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而言之,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道德,保持党在道德上的先进性和政治优势,就必须对革命传统道德的内涵作出当代性的认知和实践创新,使之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保持革命传统道德的先进性本质。不论是党内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凡涉及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道德的内容,都应当在充分体现其当代性的前提下展示其先进性的本质特性,把先进性与当代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就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而言,需要让这样的认知和实践进教材,进课堂,进受教育者的头脑,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道德精神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