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小朋友和爷爷参加北京市朝阳区举办的社区中秋联欢活动。当天,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呼家楼街道办事处及当地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邀请属地100个家庭,共同赏民俗、吃月饼,庆祝传统中秋佳节。这些家庭中包括国际友人、军人家庭、民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联欢活动使平日里见面不多的邻里共聚一堂,其乐融融。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新华网济南9月22日电(记者刘宝森 骆珺)在河北保定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蔡瑞明这个中秋节不打算回家,节前一天,他的妻子从浙江老家赶到工地,再和他一起到150公里以外的北京旅游。
“我们想用这种方式度过中秋,就不和老人、孩子一起过了,现在不是流行假期旅游吗?”已经打工10多年的蔡瑞明说,“保定和浙江比,离北京近得多,外出旅游也方便得多。”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千百年以来,人们在这一天放下手中工作,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出游,中秋合家团圆的传统悄然改变。
蔡瑞明说,这两年中秋一直都没有和家人团聚,一方面工作太忙走不开,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让平时回家变得容易。如从保定到北京再到杭州,全坐动车总共只要12个小时,比过去乘慢车要省近一半的时间。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虽然中秋“人月两圆”的传统仍然是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这一传统内部打开缺口。
中国调查网在9月16日发起的一项“中秋过节回家吗”的调查显示,选择回家的占45.5%,不回家的占54.5%。同时,年轻人成为外出的主力,接受调查者一半以上年龄在20岁-25岁之间。
在济南某公司刚刚工作2年的崔天月表示,中秋时节比较适合旅游,计划去周边地区玩玩。同时,随着带薪休假的逐步完善,不少市民也在中秋节休假,给自己一个较长的修整时间。
山东部分旅行社对中秋小长假市场颇为看好,近日推出不少特色游吸引游客,如 中秋国庆期间的短线游,一些发往济南周边地区的游乐线路增为日发。
记者发现,除了节日不返乡团聚外,吃月饼、祭月赏月等象征团圆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味道也变得越来越淡。
如当了千年中秋“主角”的月饼每年却总是周期性地陷入争议中。在济南某机关负责后勤采购的周莉说,月饼现在更大程度上扮演中秋符号的角色,不再是节日消费的首选。今年单位就中秋福利征求意见时,绝大多数人将月饼排除在名单之外。
济南大润发超市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说,每年中秋节,福利团购占据了月饼总销售的七成多。但从这两年的销售反馈来看,很多企业的中秋福利开始用花生油、水果等代替月饼。
中国调查网“中秋节吃月饼”的调查显示,25.8%的人特别喜欢,高达52.8%的人表示一般,21.4%的人表示不喜欢。不少网民认为,月饼是中秋节最稳妥,但又最没有创意的礼物。
尽管中秋传统受到一定冲击,不少人仍认为,中秋传统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无论怎么变,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蕴含的憧憬幸福生活、祈求合家安康的内核没有改变。
王忠武说,在压力日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中秋的渴望不可能局限在特定活动上,多元化的过节方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但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更多地注入文化内涵,才能让节日传统真正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