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孟祥生在自家小院创办家庭文化活动室
发表时间: 2010-03-19来源:

    原平孟祥生退休后在自家小院里创办家庭文化活动室。活动室不仅有1.2万多册图书,有电子琴、锣鼓、唢呐等乐器60多件,而且还将党支部、关工委的两项工作融合开展——

    从正月到二月,原平市的孟祥生夫妇特别忙碌。他家来的人更多了,阅览图书的、排练节目的,真是人来人往。老孟和其他老同志一起修订的《老年自律》和《青少年自律》的诗文,要印发宣传到家家户户,作为文明小区的行为规范;书画组在紧张地搞创作,准备参加市里的展览;文艺队或排练节目或忙着演出……事情还真不少呢。孟祥生是一位退休教师,1997年离开工作岗位后,他一直没有闲下来。2001年,孟祥生在老伴的大力支持下,征得原平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同意,在他们所在的教育小区创办了家庭文化活动室。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家的文化活动室被原平市教育局命名为 “教育小区老年活动室”;被原平市关工委命名为 “道德教育园地”;被原平市老干部局命名为“老干部之家”。孟祥生也多次被评为忻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日前,笔者来到孟祥生家采访。一进小院,就被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全力为民服务的热情所温暖。欢乐了老的,教育了小的,孟祥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义务和职责。

    创办家庭文化活动室

    孟祥生是1997年从原平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岗位上退休的。2001年夏天,老孟两口子到泰安市的女儿家住了一段时间。女儿家所在的小区各项设施齐全,活动中心配设有运动场、健身馆、阅览室、棋牌室。老孟算是开眼了,天天去活动,读书、看报、记笔记,就连吃饭也得女儿催。那段时间,他开始琢磨在自己的家里义务办个文化活动室,所以很认真地向阅览室的管理员讨教经验……

    回到原平后不久,老孟在妻子的支持下开始着手创办家庭文化活动室。老孟先向市教育局局长史金寿汇报了自己和老伴的打算。史局长对这老两口太熟悉了,认为想法很好,也确实是解决教育小区设施不全的好举措,但就是担心孟老师的身体吃不消。老孟的观点是,自己和老伴的精力尚可,既没负担又偏偏喜欢热闹,为小区所有的离退休教师办个活动室很值得。几次交谈后,史金寿局长同意了老孟的想法,并表示让他先办起来,组织上会给予支持。

    老孟家里的小楼上下各两间,都是67平方米,楼梯由外而上,小院有30平方米。老两口忙了一个月,将二楼腾了出来,掏3000多元添置了书柜、桌椅、板凳和文房四宝,再掏8000多元去书店购买了图书,还订了一些报纸杂志,一切安排就绪了。

    活动室办得红红火火

    2002年6月初,“教育小区孟祥生老年活动室”正式开张。自此,在小区居住的离退休教师有了一个能够聚到一块儿读书看报、聊天说事的环境,大家别说多开心了。孟祥生的老伴王桂芬性格温和、多才多艺,很有人缘,平素上家里串门的女同志就不少,自打这活动室一开,家里一楼的房间里也天天充满了笑声。女人们心细,将楼上楼下拾掇得是干净利落。

    活动室开办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社会上颇有知名度,当地电视台作了报道,老孟还上了报纸。这样一来,参加活动的人更多了,尤其是中老年人增加了不少。人一多,喜好的类型也不同,使得活动室的内容趋向多元化,老孟两口子的心劲儿更高了。

    为了让老孟的活动室发展壮大,原平市教育局局长史金寿在2003年5月派人到北京购买了万余元的图书。2005年8月,老孟的活动室组建起了文艺队,史局长又派人去太原购置了50多套服装行头,还配齐了“文武场”的乐器,有电子琴、手风琴、锣鼓、唢呐、京胡、二胡……大大小小60多件。教育系统几个年度开干部会的时候,史局长都要带领基层学校六七十名校长到老孟的活动室进行参观,他要求同志们向老孟学习,把学校的活动室办好。化工二厂厂长耿书元得知孟老师的举动后,给购买了6000多元的图书;范亭中学、原平一小等学校认为教育小区有好些本校的离退休教师,应该承担义务,都给订了几种报纸杂志。自打活动室一开办,就得到了原平市委宣传部、原平市关工委、原平市老干部局的关注。市委宣传部部长牛凤荣经常来看老同志们的排练和学习,跟大家座谈、研讨文化教育的事情。

    老孟的活动室在各界的支持下办得红红火火。每天二楼上是读书、看报、下棋、练习书画的场所;小院则是吹、拉、弹、唱排练节目的地方,常常连楼梯、阳台上也站满了观众。到这里活动的人已超越了本小区的范围,城里不少小区和三街、圪妥、班村等村庄的退休教师和文艺爱好者也经常造访、切磋技艺。大伙儿在这小小的活动室里各取所需、各得其乐,生活上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活动室的教师骨干成员有36人,其中11名是共产党员,年龄最大的86岁,小的40岁出头,个个综合素质高,书法、绘画、文学、唱歌、跳舞、演奏方面不乏全市出类拔萃的人物,所以,活动室每次搞的内部培训交流活动层次都相当高,使得参与者不单单只是图快乐,还真能学到一些东西。喜好书画的老教师精心研学,水平普遍长进,有10多件作品还参来加了市里举办的展览。文艺队更忙,不但在小区搞宣传活动,还应邀到沙晃、小泉坪、柳巷等五六个村庄义务演出,唱红歌、跳红舞、歌颂党和祖国,传播精神文明。在市老干部局举办的全市离退休干部文艺队汇演中,该文艺队还夺得了独唱第一,团体第二的优异成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孟和老伙伴们还搞起了文字创作,有写回忆录的,有写家史的,有写教学论文的,有写散文的,其中好多篇章已见诸报刊。老孟自己不仅发表了20多篇稿子,还编写了4万多字的有关健康长寿的注意事项和偏方,读书日记写了约16万字。老孟爱读书也常劝人们要读书。并以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读书有味忘身老”为激励。他把读书之乐总结为 “……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了精神的享受,又获得了人生的滋养,无形中塑造着品德和人格,使得精神得以升华,生活得以充实。”

    如今,老孟的活动室藏书已达1.2万多册,分政治、历史、科普、生活、小说、人物传记、少儿读物等类别,报纸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忻州日报》等10多种,杂志有 《求是》《新闻周刊》《山西教育》《山西老年》等10多种。能登门阅读,融入这个团队对每个参与者都好,但毕竟房小院小容量就少。于是,老孟和老伴想出了借阅的办法,大大方便了群众。如今,前来借书报看的人员已有900多人次,涉及20多个小区和城区周边的18个村庄。

    融合开展党支部、关工委等工作

    2005年,原平市教育局聘任老孟为督查员,负责初中和小学校的巡视;2006年,市委组织部决定在教育小区成立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投票,老孟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的家又成了党支部的办公室;2007年,原平市关工委和老孟商量后,他决定在家庭活动室吸收一批中小学生,对他们进行课外教育。工作是越做越多,老孟以活动室为载体将党支部、关工委两项工作融合开展。鉴于参加人数增多的现状,老孟调整了活动时间,每星期一、二、三是阅读、书画,二、四、六是文艺排练,双休日全天接待少年儿童;党支部每周活动一次。老孟跟老伴还分了工,自己负责后勤,主要是烧水、沏茶、备水果;妻子管外事,主要是参与活动,因为她唱得在行,应酬有方。

    为了促进小区和谐文明的建设,老孟和党支部委员与活动室的骨干成员经常分别挨家挨户串门,送上有关“八荣八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资料,或者是营养食谱表、保健偏方单,对8位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教师,更是定时送书送报到家中。他们热心的工作和服务赢得了居民的称赞和信任。

    老孟组织老伙伴们编写了董存瑞、黄继光和本地抗日英雄刘子干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并深入到城区多个中小学校去宣讲,积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通过自身回忆,生动翔实地讲述社会的变化,祖国的发展,激发同学们珍惜幸福,苦学成才,报效国家的热情。老孟还发动小区内的居民开展 “如何当好称职家长”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帮助家长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对小区内一些爱赌博、有网瘾、有劣迹的青少年,老孟他们主动上门开展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规劝,用身边的正面典型作例证,想方设法让其改邪归正。

    一名叫小锋的青年,是原平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情况下失了学,学校为了帮助他,叫了回去,但他并不领情,仍然像以前一样捣乱,屡犯校规被除了名。老孟得知情况后,找到住在爷爷家的小锋,以自己为例讲在困难条件下学习成长的故事,使小锋悔过自省。经过老孟的努力,小锋重返校园,毕业后到太原参加了工作。

    一位老教师有3个儿子,都二三十岁的人了,可就是不懂得孝敬父亲,街坊邻居看不惯,称作3颗“生瓜蛋”。老孟夫妇和几位老伙伴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讲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理念和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推心置腹的百余次长谈后,终于使3个小伙认识到了不对,哥仨大变样,不但包办了所有家务,还帮老父亲洗澡。居民们高兴地夸“生瓜”成熟了!

    2006年秋天,原平某学校的6名学生因在上学的路上抢钱,被派出所拘留了,活动室的老教师们知道后,以关工委组织的名义出面,把他们领了出来,并到家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6名学生改掉了恶习。

    常到老孟活动室的青少年有30多名,大部分是小学生。他们在这里听故事、看图册、练毛笔字,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有的还要请教学习上的难题。老孟擅文科、老伴擅理科,两口子经常义务做辅导。每当孩子们在学校获了奖,都要拿着奖状给孟爷爷、王奶奶看。

    “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要做好、做细,不能叫小区娃们嫩苗苗,蔫了一棵!”老孟如是说。(邢建国 赵国新 辛金定)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