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9月13日电(记者 李怀岩 张展鹏 王海鹰)在山东省曲阜市官园社区,住在儿子家的64岁老人张会贞撩开衣角:3年前她切除右肾留下的伤疤清晰可见。因为怕冷,即便在夏天,她都要在裤子里套一件秋裤。这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自称是个每天离不开药的“药罐子”。
病痛缠身、生活艰难的张会贞动过自杀的念头,幸亏有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才没有让这个可怕的念头酿成悲剧。“儿子在药厂受了工伤右手残废,没有工作,自身难保。”她说,“如今儿女都帮不上忙,没有政府的话,我一点活头也没了。”
大约一千年前,宋朝人陈元靓提出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名言。然时移势异,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养儿防老”的传统正在动摇,即使在重视家庭传统的孔子的故乡曲阜,也是这样。
曲阜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张守珍说,曲阜现有64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8万7千多人,占总人口的13.7%,绝大部分老年人分布在农村。
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以上,专家预计,今后还将以年均800万人的规模递增,中国已经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中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家中无儿女或女儿远嫁他乡的老人逐渐增多。另外,一些农村老人因儿女生病或经济拮据,也导致“养儿防老”难以实现。
1992年中国在农村启动了养老保险,也就是今天所称的“老农保”。曲阜是全国较早开展“老农保”的地区之一,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老农保其实只是‘自我储蓄’,只是农民在进入老年之前将钱存进政府设立的账户而已,没有多大意义,农民看得明白。”张守珍说。至今,曲阜市有大约3万8千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每个月几十块钱而已,远不能满足老人晚年生活的基本需求。
月前,中国政府宣布从今年开始,在全国10%的地区先期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让全国农村居民都有社会养老保障。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新农保”实现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结合,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中国出台的又一项面对农民的重大利好。
“新农保”由政府对参保农民缴费给予补贴,并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这是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最大不同。按照规定,对基础养老金部分,中央财政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补助基数每人每月55元,即每年660元。地方政府对个人缴费给予补贴。
在已试点推行新农保的江苏省南通市,截至今年7月末参保总人数已达107.19万,覆盖率达到94.32%。
南通市如东县冯桥村村民陈国均说,参加新农保是帮他养老,他心里更加踏实了。“都说养儿防老,我儿子30岁,在家种地,防不住老。”他说,“养老还要靠国家提供的保险。”
在中国的城市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的冲击甚至更大。实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城市家庭的年轻夫妇们必须考虑两个人如何赡养双方父母的难题。
昆明市新婚的大学老师韩璐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和她年龄相当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一方面,年轻人们在为生计而紧张奔忙,孝顺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双方老人们则觉得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给他们平添负担,很多朋友的父母都要单独居住。”
根据全国老龄委的调查报告,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
孔子76代传人、儒学研究者孔令绍说,在后儒家思想中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前,“养儿防老”意味着儿女多等于劳动力多,等于有更好的经济保障。随着时代变迁,中国需要日趋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但他认为,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家庭养老模式值得坚持下去。实际上,如果短期内中国将1.5亿多老年人全部推向社会也是不现实的。在国家承担更多养老保障责任的同时,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需要同步发展。
“其实,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更符合中国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的意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