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实力派画家李金山所画的竹子,“取”古法,亦“去”古法,别具一格,妙趣横生,让人百看不厌。
所谓取古法,李金山先生得天独厚,练得“童子功”,从小承家学,遍临古人画竹之法,芥子园画谱,文同之法、苏轼之法,吴镇的竹,无一不被先生吃个透。最后进入板桥所说的无师承。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此正所谓“去”古法。
金山先生号伏牛山樵、鉴腾山房主人,如板桥一样,金山先生日常以竹为伴,在自家的鉴腾山房门口、房前屋后,乃至案前,亲自种植了许多竹子,且对竹子的品种和养殖方法深有研究。无论春夏秋冬,先生都可以读书、品茶、赏竹、嗅竹,自得其乐。先生常常观赏到的是,片片竹影映在窗上,宛如天然竹画一般。如此一来,“胸中有竹”,与“胸中无竹”,无所谓矣。心与竹早成了一体,及至用笔写竹时,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板桥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那么板桥手中之竹,到底是什么呢?他自己题画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显然,他自己所云的“冗繁削尽留清瘦”,是悟出了“简”的道理,但因何法度而“简”,却没有说,后人多以为是站在美学角度的“简”,如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即是此意。
那日拜访李金山,问到此问题,对于“去”与“取”,因何法度而“去繁就简”,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无他,去死气,留“生机”尔。
何为生机?一是生存的机会,二是生命的活力。以此“生机”入画,不就是古今中外众多名画的奥妙吗?当然了,李先生说的“生机”,更包含了“去繁就简”的根本大法。对于画竹,板桥可谓古今一集大成者,而到金山先生这里,又有了新的发挥,“生机”之论,难得一闻,真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巧的是,当日先生正在院里院外寻找那些有死气的大树枝干,去之,待有生机时,老树发新枝。看来,先生的“生机”之论,早已融入了生活,与生活、生命、绘画合而为一,不可分矣。
(作者:文化中国总编/高松)
李金山简介:
李金山,号伏牛山樵、鉴腾山房主人,祖籍洛阳,1963年生,幼承家学,读书、练字、习画数十年笔耕不辍,山水画,彰显北方山峦之雄魂与博大,以巨幅山水见长。花鸟画崇尚"大花鸟精神",以书法功底入画,梅兰竹菊,写意牡丹,山簧野卉、五谷疏果,信手拈来,田园诗话,旧梦乡愁。突出成就是将玉米作为中国画主要表现题材,经数十年探索研究,升华提炼,创作出了他独具艺术魅力的玉米画作品而独步画坛,民間更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金山的玉米,黄胄的驴”之說,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画玉米第一人。书法以颜体、魏碑入手,兼收篆、隶、行、草、二爨。并融文字训诂、诗词文赋于一身,行云流水,而自成一格。近年来在北京、广州、徐州、扬州、宁波、郑州、洛阳、菏泽等数十个大中城市成功举办个人书画艺术作品展。现为《中国美术协会网》主編;中央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市長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士;《中华名人书画》杂志社艺术总监,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其作品及传略被收录发表于《美术》、《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艺术博览与收藏指南》等志书和专业杂志中。并常年刊登于《中国美术协会网》、《中国网络美术馆》、《中国国家书画网》、《文化中国》等数百家大型专业艺术网站。参与并支持民政部紧急救援、抗震救灾、文物保护、黄河文化传播工程、世界华人运动会等国家重大社会公益活动,享有普遍赞誉。其书画作品被悬挂与中央党校、民政部、国电集团、总参、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厅堂馆舍,被重要领导和国内外高端人士、专业部门及收藏界人士收藏。被中国国学工程院、中国教科文事业促进会、中国艺术家协会等部门联合授予:中国国学书画艺术家奖。
板桥诗意
春酣图
秋江斜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