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陕西省书协副主席、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曹科
发表时间: 2010-09-06来源:

 

大气恢弘写豪情 虚怀若谷书慈善
——访陕西省书协副主席、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曹科

文 / 闫倍呈 李伟伟 尚 婷

 

     未见其人,先闻其大名。

    叱咤风云的将校,才华横溢的作家,笔走龙蛇的书法家,优秀善良的慈善家。任何一个头衔都是那样的高高在上,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高不可攀。

    科教网记者有幸见到曹科主席本人,是在含光路南口他的工作室里。他和善友好,爽朗潇洒,学识广博,谦和睿智。给人一种既高大又随和的感觉,见面之前的所有紧张,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曹主席在自己的工作室

心系人民  他是优秀善良的慈善家

    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慈善事业在他的生命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曹主席对科教网记者说自己曾任安康军分区政委,因此对安康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在他的眼中,安康是一个美丽多情而充满希望的土地。问到他眼里的安康,曹主席滔滔不绝:“在我眼里,安康是一个美丽多情而充满希望的土地。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高天厚土和奔流不息的汉江碧波,养育了可亲可爱的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

    2003年,曹主席还曾专门作首诗来赞美他眼中可爱的安康。题为《安康赞》,其中一首为: 

金州踏浪扬征帆,

汉水腾跃弯弓盘。

碧草青天永不逝,

漫天绿色好家园。
 

    今年7月,安康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曹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万分焦急。他最牵挂的是安康的老百姓,他最先想到的是要怎样为灾区的人们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灾发生后,陕西慈善书画研究会先后召开几次会长办公会,号召每一位会员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用手中的笔,饱蘸对灾区群众的无限深情,创作出精品力作,以书画作品的形式献出自己的爱心。

    目前为止,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已经收集到400多幅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会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义卖,所得将全部捐给安康灾区。

今年春节前,陕西省慈善协会发起“携手慈善情系万家”第九届向城乡两万特困户送温暖联合慈善爱心大行动,他捐赠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由省慈善协会统一购买慰问特困户的礼品。

    每次看到自己可以为他人做事,每次想到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到那么多需要的人,他都会觉得特别开心。

    在他的意识中,慈善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十年来,他始终热衷于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努力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曹主席为科教网总编题字

投笔从戎   他是叱咤风云的将校

    1952年12月出生于湖北京山,1970年12月他跨出校门踏入军营,开始了他长达38年的军旅生活。这是他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它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从此,教室里面少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校园里面少了一个矫健活跃的身影,军营里却多了一个青春焕发激情澎湃的战士。

    对于人生中这样重大的转折,他始终没有后悔。在他看来,生命没有第二次,人生也不允许有假设。他说曾说过:“自己走过的路,那深深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生命最美好的旋律,是无法抹去的。”

    回忆起38年的军旅生涯,曹主席感慨万千。38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秦岭深处的山坳里,嘉陵江的源头上,陇东高原的沟壑旁,古城长安的街道上,都曾留下他生命深深的痕迹。

    长期的军旅生活,养成了他处事干练果断、说话正直爽快的特点。在军营里,他掌握了作为军人必须掌握的所有技能,队列训练、射击投弹、刺杀战术、军体器械等他样样精通。

提起军旅生活对他人生的影响,曹主席告诉记者:“训练场上的锻炼,给我的生命注入了很多军人所特有的气质细胞。这些经历为我在后来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自古雄才多磨难。他的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路路通畅的。也曾遭遇很大的挫折,也能遇到很多困难,他也曾失意消沉过。

    但是,真正的勇士,是不会被这些困难和挫折打倒的。困难和挫折压不倒英雄的脊梁,反而激励他更加勇敢地前进。

    他曾在接受《陕西房产》杂志记者的采访时说道:“回顾军旅生涯,我无怨无悔,过去所有的牺牲和奉献都是值得的。因为我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国家军队建设,为了国家和社会的。”

 

笔走龙蛇  他是大笔挥毫的书法家 

 
    2007年11月,曹主席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自己却不是很满意。在他看来,任何艺术作品实际都是包含着遗憾的成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个人艺术修养的不断进步,对过去的东西总是感到不满意。这种情况不足为怪,因为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而言,扬弃就是进步,这是一种客观规律。

    他说:“那次的书展主要的不足有两点:一是由于时间仓促,多数作品均来不及认真推敲和雕琢,显得比较粗糙;二是由于经验不足,作品的内容有些零杂,形式也不够多样。今后如果再办个人展,我想肯定要更好一些。”

从小学开始接触书法,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父亲的谆谆教导。父亲学识广博,又写得一手的好字,是他从小便崇拜的偶像。是父亲,带他走进了书法这片广袤的天地,他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慢慢对书法着了迷。

    初中时候的几位老师在他的书法生涯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十几岁的少年,在学习中最需要的是前辈的鼓励。而这几位老师,就在他的生活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每次看到老师们拿起毛笔写下一张张优秀的作品,他的心里便满满的都是艳羡。老师们发现他对书法的痴迷,便开始手把手地教导他。

    初中毕业的时候,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为母校书写了一副对联,留下对联的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母校。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每次想起这件事情,他都会觉得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曹主席说,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绝不仅仅是会写毛笔字,还要求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他说,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要做到的,第一是文化素养。除对汉字的起源演变有必需的了解外,他还应通晓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想成为书法家,那是无稽之谈。第二是刻苦勤奋,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要通过长期的研修,练就过硬的笔墨功夫。第三是天赋和悟性。光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是不够的,要善于分析总结,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己所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业内人士都对曹主席的书法有着极高的评价。很多人都称赞草书有“龙蛇战斗之象”,行书有“云雾轻龙之逸”,楷书有“强劲端庄之势”,隶书有“凝重拙朴之风”。他的作品有着自己所独有的特色,他追求的是书写的自然、美观、气势。

    对于自己书法创作的经验,他曾作诗一首《研书有感》来描绘他成为一个书法家的艺术轨迹。

 

书道法门朝天开,点画线条通灵台。

墨荡涟漪载玄妙,笔底轻风自外来。


曹主席题字,勉励科教网总编李伟伟

寄情散文  他是才华满溢的作家

    目前为止,曹主席共出版散文集、诗集四部。

    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诗,每一个字,都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么多年来的生活与工作。

    生于荆楚那片秀丽的土地,又在西北地区生活了这么多年,特殊的生活经历给他提供了丰富而又别样的写作素材。

    他崇尚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壮志;他仰慕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旷世才情。

    因此,在3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歌以及论文,所以,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军旅作家。

    《恋在源头》、《晨风如歌》是他出版的两部散文集。文章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原谅我才疏学浅,只能读懂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恋在源头》这本书。

    《恋在源头》一书中的文章,多是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军营、对生活的热爱的。

    他爱自己心灵归属的千湖之省——湖北。那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那是无论走多远都让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他的家乡,那里有着唱不完的歌,有着讲不完的美好传说,有着永远抒发不尽的感情。

    他爱自己工作过的军营。那里是他努力成长的地方,那里见证了他走向成熟的每一步,那里有他流过的汗水,有他亲爱的战友。那里是他从小就向往的地方。在他的心里,军号声,永远都是最勇敢最健美最年轻的声音。

    他爱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他始终坚信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他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毫无掩饰地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记者了解到,他的散文获得了很多同行的高度赞扬。著名作家、诗人姚学礼总结了曹科散文的五大特点,他说:

    第一,曹科的散文,具有“南秀北雄”的艺术境界。其作品不仅有着豪放派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婉约的味道。

    第二,曹科的散文,崇尚精神体验。他的作品不是就事论事,不是以景写景,更不是无病呻吟。他通过触景生情来诠释时代的人文精神。

    第三,曹科的散文,有着返朴归真的写作理念。他的文章始终恪守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主张心灵的返朴归真,觅回些平静与自然,而不是故作深沉。

    第四,时空交汇的恢弘与大气。他的文章大度大势,以一个军人的广阔胸怀来写自己的感触,雄浑而不狂野。

    第五,哲理深邃的诗化语言是文章的又一大特色。他的散文气韵流畅,节奏铿锵有力,语言脍炙人口,语句绚丽多彩,意境深邃幽美。

    因此,被称为作家,他是当之无愧的。



曹主席的书法作品

以诗言志  他是折腰江山的诗人

 

    《绿印心痕》、《爱在远方》是曹主席已经出版的两本诗集。

    他是不折不扣的儒将,是军营中的文才子,是有着多方面能力的多面手。

    他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散文高手,更是一位高明的诗人。

    诗言志,这是古人的观点。在他看来,对于军人来说,诗还应当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一种军人内质与属性相融合的象征。

    他的诗词,是他三十多年军旅生活中思想火花的记录。经历过很多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心情和情绪,作为一个好爱以诗纪实的人,总是习惯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留下的痕迹。

    到任何一个地方,遇见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感触,他都会用笔记下这所有。 2003年从安康调往西安工作,他写下了《调西安工作》一诗来记录这个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其中“迎罢春秋辞南北,军人不变是忠诚”两句,表达了他热爱祖国、愿意为了工作走南闯北的决心,也抒发出一个军人永恒不变的忠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方英文先生这样评价他的诗:“曹科先生的诗作有三大特点。一是太白遗风明显,游踪到处,必生平仄。所谓名胜,其实就是江山最娇艳的缩写。一个军人,一个诗人,一个真正的男人,内心深处都活跃着江山情节。二是他有着高度的职业爱恋,始终享受着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耀感。举凡军旅生涯中的演练比武、浮沉进退,包括战友离别、朋友善事等等,他都情动于衷,渍之诗笺。三是品样俱全,诗词歌赋无所不包,雅好十分宽泛。”

    曹主席的诗,内容几乎包含了他所有的经历。每到一个地方,每发生一件事情,他都会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所有。从湖北到西北,从安康到西安,无论是工作的调动还是朋友的离别,他都一一记录在笔尖。




曹主席的书法作品

追求更好  他是永不满足的成功者

    在朋友们眼里,曹科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人。无论是作为军人还是书法家,亦或是画家,他都做的有声有色,并且有自己专有的特点。

    以2007年的那次书法展为例,在他看来,那次书法展还有很多不足。他说那一次书展还有很多不足,如果还有再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他不仅仅是一名诗人,也不仅仅是散文家,还是一位写出很多重要论文的作者。在书法艺术创作方面,针对中国书坛的现状,他在一篇书法论文中提出了书法应该走“四化”道路:即美化、简化、多样化和大众化。

    书法艺术发展“四化”论一提出,就在书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学者指出:“书法艺术走四化之路,既指出了影响现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症结所在,又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发展祖国文化只出了一条可喜之路。”

    他的书法成就同样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许,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首肯。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及军内外各种大展中获奖三十余次,其中金奖十余次。同时,他的作品被《解放军报》、《当今世界》等多家媒体刊载报道,被多家博物馆、书画馆、以及专家收藏。退休之后,专门到他的工作室求字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200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集《曹科书法集》,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钟明善、陕西省书法家主席雷珍民都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赏。他的书法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别人的认可是他继续研习书法艺术最好的鼓励。

    尽管身负多职,他依然专心致志地进行书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始终以一个刚强坚毅的军人的姿态向着书画文学艺术的顶峰攀登。

    对于自己这么些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他用三句话来概括:爱学习,但知识还很欠缺;懂珍惜,但遗憾何止万千;想创造,但超越的确很难。

    曹主席曾说过:“我要在实践的土壤上播撒忠诚和汗水,永不言悔,永不言退。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是正理。书法艺术正在前进,作为一个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将义无反顾地奋斗下去。”

    采访的最后,曹主席勉励记者:“科教兴国是祖国的大政方针。在工作途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许还会受到挫折和打击。希望科教网能够克服即将遇到的所有困难,将科教事业发扬光大,同时打造出属于你们自己的精英团队。”

    这就是曹科,一个刚强不阿的军人,一个情感充沛的散文家,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我们为他光辉的历史而骄傲,同时也期待他更加精彩的明天。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