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名“登高节”,许多地方重阳登高必不可少。上海社科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蔡丰明研究员认为,从科学角度看,秋季登高有益于健身。重阳节前后,气温不冷不热,但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加之秋季温度的日变化幅度较大,山体温度受小气候影响也难以预料。所以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能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如今,“旅游”已成为重阳节许多子女孝敬父母的礼物,也不妨选择一些登山的旅游线路。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我国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自古以来,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是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咏菊的诗词数不胜数。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
蔡丰明指出,多闻花香,不仅可以舒缓神经紧张,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好心情,菊花本身就是一味药,含有菊甙、氨基酸、胆碱、水苏碱、黄酮类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降压作用,对流感病毒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人有失眠的烦恼,不妨在家里自制一个菊花枕,每晚沐浴花香而眠,可以缓解失眠症状,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茱萸也是重阳节的标志,这种常绿小乔木,叶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蔡丰明认为,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插茱萸,其实和端午节插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在重阳以前有一段时间,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不过随着现代化除虫手段的出现,茱萸除虫逐渐被淘汰,只剩下节日的象征。
“节俗的变迁是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结果。但无论习俗如何变迁,蕴含在这些节俗中的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不会改变的。”蔡丰明说。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使重阳节成为全国老年人的节日,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