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阳访谈从西方艺术视角大胆探索当代水墨写意人物
发表时间: 2014-10-17来源:

从西方艺术视角大胆探索当代水墨写意人物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阳小毛访谈

从西方艺术视角大胆探索当代水墨写意人物——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阳小毛访谈 

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导语: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阳小毛先生是一位“敢说敢做、敢做敢说”的当代绘画艺术家,对于当代中国绘画发展中从在的问题他可以以直言不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按照自己的艺术理念去进一步实践。同时,对于自己的的绘画创作与他人不同之处,哪怕是不被人人可他也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在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作实践上,开创的方向是否正确现在无从评说,也只能留给时间和历史去印证。但是,他在水墨人物上走出道路和方向,是为当代中国画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从这一点来看贡献不小。

    记者:欧阳老师,我们都知道您大学本科学习的是“西方绘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您的“水彩画”、“油画”在海内外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最近十几年您的创作方向却转到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探索研究上来。您在这样艺术方向转换中获得了什么?要呈现给观者的是怎样的艺术语言?

从西方艺术视角大胆探索当代水墨写意人物——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阳小毛访谈
阳小毛教授创作中
 

    阳小毛:其实我一开始学的是西洋画,后来到中央美院深造学习主要方向也是“西方绘画”,包括公派到法国研究欧洲绘画艺术之初,我的研究方向和绘画创作实践都是西洋画。后来为什么在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绘画创作方向上都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转变呢?原因就在于欧洲之行给我带来的启发。
在欧洲主要是法国和意大利学习考察期间,作为中国人我在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同时,也自然会看看国画艺术在西方的影响力。这一深入了解我才发现,就同一时代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画”在世界上显然还处在边缘地带。我想,说到这里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问题,都会在脑海里产生“外国人不喜欢中国画”的分析结果。不瞒你说,我起初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深入的考察研究我发现,在欧洲无论从事绘画创作和评论的美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对中国画艺术都是非常喜欢的。比如在法国巴黎,我曾遇到过一个二十多岁的法国青年他给自己起得中国名字就叫“山水”。可见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绘画是非常有魅力的。

    那么问题又出在哪呢?问题就出在“当代的中国画艺术”。我们当代的国画艺术样式还停留在旧的框架模式下。而这样的艺术,一方面只能代表过去某个时代的面貌,缺少了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传统的国画艺术,比如说唐代的吴道子、李思训,宋时的范宽、米芾,明清的董其昌、八大等大师,其所开创的绘画样式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做到登峰造极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的人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相较之下,西方人欣赏国画艺术,就不会把视角和时间过多的放在当代人的国画作品上。

    所以,我后来转向到国画创作上,是以更大、更广的视角,以发展的眼光和笔墨实践,在宣纸上去进行水墨的实验,力求表现国画艺术的现代性,当然这也是作为艺术家的责任。

    记者:“国画艺术”走出去、走向世界,是时代赋予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同时,我也了解到您曾多次赴欧洲考察学习。那么,您认为怎样的“国画艺术”在走出去之后会获得成功?

    阳小毛:如前面所说,当代的中国画的创作还停留在古人的形式当中,如果继续坚持这样的画法我想很难在走出去中获得成功,因为与古人生活、创作的环境相比,当代的画家无论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我们一味的止步不前难免会沉浸在古人创造的艺术海洋里迷失方向。
因此我认为,将中国绘画艺术推介向全世界,在创作中呈现国画应有的当代特色和属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们应该力求国画的发展在与国际艺术的发展接轨,并呈现国画的独有艺术特色。我的绘画基础是从西画中来的,对西方艺术也有一定的研究,因此我后来转向国画水墨人物的创作融入了诸多西方绘画的元素。当然,我不是说我的这种方向是一定正确,或者适合于所有人,也只是为中国画的发展走向当代提供了一种可能罢了。

    话又说回来了,“国画艺术”走出去、走向世界如何才能大放异彩,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走。只能一边探索、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在反复的探索实验中寻找适合当代国画艺术的路径和方法。中国的文化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历史上诸多外来优秀文化在与中国儒家、道家文化的融合中,经过历史的沉淀也逐渐转化成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形成中华文化中儒、释、道文化相融相生的局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只要怀着包容的心态,遵循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当代国画艺术在未来的世界艺术之林中一定能蓬勃生发,大放光彩。

    记者:您曾谈到,作为视觉的艺术,绘画的色彩是首先映入观者眼帘的。你能谈谈色彩在您现在的国画人物创作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吗?

    阳小毛:很多人看到我的绘画第一句都会说,这个画家画过油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大多数人都是从色彩上来判断的,因此在国画写意人物上提升色彩带来的观感效果,是我绘画的特点,也是区别与他人之处。

    其实色彩在国画的传统里相对而言是处在次要的地位,古人论画常言道:“随类赋彩”,其所指就是明证。在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里,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极其简单的,这是由当时的科学技术、生产条件决定的。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现代,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绘画所用的材料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材质质量也更高。所以国画艺术再也不能忽视色彩的问题,这是中国画进入到现代要取得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必须将色彩提升到与笔墨、图式等同等的地位。所以我的画作中借鉴了西画的色彩元素,画面中往往色彩用的很多,目的是填补我的国画创作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同时也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

    记者:“以形写神”是古往今来人物画作常用的笔墨方法,也是国画艺术区别于其他画种最突出的特点。那么您认为在您的创作中,对于“以形写神”与古人有何不同?

    阳小毛:首先我不认同“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方法,放眼世界绘画艺术之林,欧洲古典绘画中也常有“以形写神”的作品。其次“以形写神”不是中国画笔墨方法的唯一,中国绘画中也有一些其他的表现方法。所以我认为看待这个问题,不应该狭隘的站在一个角度上分析,应该将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宽一些,去发现和拓展中国当代绘画的道路。

    当然在这一点上,我是与古人有所不同的。我的创作是完全沿着西方绘画的基础和路子去探究中国绘画的。而古人则是以传统国画的角度和审美方式进行创作。总而言之,时代不同了画家的眼光和思想也要放在时代的视角上去关注中国绘画,体察中国绘画艺术,我想这样会更加切合时代,同时也是对国画艺术的发展。

    结语:“笔墨当随时代”是清代绘画大师提出的,也是国画艺术发展上应该遵循的方向。我想无论是什么艺术,其形式所指若没有了时代的烙痕,那也就没有的延续的生命力,中国画艺术当然也不例外。阳小毛先生在国画艺术发展上的思考以及其创作实践无不体现,作为艺术家的担当,也体现了有创新思维的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勇于展现其艺术个性的精神。(文/成功书画家网  当代书画家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冯宜玉)

    画家简历:阳小毛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法国巴黎、美国华盛顿、中国北京举办画展,许多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历任九江日报《周末世界》副主编,《浔阳江》文学期刊执行主编,香港国际画院院士、艺委会副主席,中国画院签约艺术家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