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尿毒症晚期病痛难忍 仍念念不忘重返校园教书育人
发表时间: 2012-06-02来源:

 优秀教师尿毒症晚期病痛难忍
              仍念念不忘重返校园教书育人

           

                袁学权老师医治尿毒症花光家中所有积蓄 现因无钱医治面临停药危险急需社会援助

    

      本站山东新农村杂志——山东新农村网讯(记者 马立瑜 李春燕)来自吉林省舒兰市的中学语文老师、49岁的袁学权,去年不幸查出身患尿毒症,来青岛静康肾病医院治疗期间不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外债,现在因为没钱治疗面临后期停药。主治医生王主任介绍,袁老师后期治疗时间很长,还将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据了解,袁老师家中还有两个孩
子,大女儿马上面临高考,现在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之中。
      没钱交费面临停药,前期治疗全靠学生自发捐款
     “我们医院这有一个来自吉林的老师,得了尿毒症来青岛治病,现在把家里钱都花光了,没钱治疗了,夫妻俩在病房一直抹泪,怪可怜的,请求记者帮帮这不幸的家庭吧。”昨天上午,本刊记者接到热心市民王女士给青岛新闻中心13370808369的新闻热线电话称,她看到袁学权一家陷入困境,非常无助,希望得到社会好心人的救助。
    “袁老师今年49岁,是去年6月份得病的,当时一直憋气,睡不着觉……”记者赶往青岛静康肾病医院进行采访时,看到他的妻子宋庆华正在给他做全身按摩,袁老师非常瘦弱憔悴,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宋女士告诉记者:“丈夫病情已经这样严重了,但他一直牵挂着学校里的学生。”据介绍,因为袁老师教的是毕业班学生,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身体每况愈下的他,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直到9月份,丈夫的病情越来越重了,整晚疼的睡不着,再也不能坚持了,就到医院检查,竟然查出慢性肾衰和心脏功能衰竭!”袁学权的妻子告诉记者:她陪着丈夫在当地医院治疗了两个月又来到青岛继续治疗。当时恢复的挺好,后来可能因为气候太冷感冒了,加上体质弱,现在已经发展到尿毒症晚期了……他的妻子介绍,丈夫前后几次住院花了9万多,现在住院每天差不多要花1000块钱左右,两天就要做一次透析,丈夫的治疗费就象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大女儿今年要考大学,小儿子为给爸爸治病,考职业卫校学医,每月的花销全靠我每月1000多块钱的退休金支撑了……眼看着又要交医药费了,这点钱哪够啊?我们现在的生活费还多亏袁老师的学生们捐款资助,往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话还没说完,宋女士的眼泪又哗哗的往下掉,“这样的日子,真的难以承受了……”
      重视教学方法,注重培养有德有才学生
      据记者了解,袁老师老家在平度,82年他考到吉林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以后就分配在吉林省舒兰矿务局第二中学当语文老师。在学校里,他工作干的认真扎实,对学生也爱护有加,深得学校师生的尊敬。后来,家里不幸出了一场变故,90年初年他2岁的小儿子得了白血病,为救孩子花了10多万块钱,可是依然没能救回孩子的生命。“当时花了十多万,我们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10万钱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啊,我们俩口子当时工资加起来不过才500块钱,就是不吃不喝一辈子也还不上啊。”据宋女士介绍,当时矿务局效益很差,有时候一两年发不下工资,为了还债,要强的丈夫不得不辞职出去跑业务,干了几年销售,债还的差不多了,他又去了当地的一家私立学校当老师,一直干到现在。
      “在我眼里,没有坏学生和好学生之分,就看你怎么去教育引导他们,我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同记者谈起自己的学生,身体虚弱的袁学权才难得有了暂时的精神头,他说:“我很尊重学生,希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为有德有才的人是精品,而有德无才的是次品,无才无德的是废品,有才无德的是毒品,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给社会培养有德有才的人。”袁学权说,教育学生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做人,百善孝为先,要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其次学习要灵活,不要死记硬背,他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他说,教孩子们写作文,不能给个题目就行了,举个例子,当时他布置作文题目是写小兔子,就亲自跑去市场买了一只兔子回来,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看兔子长什么模样以及动作神态等等,这样有切身体会,写出的作文就不会干巴巴的没有可看性了。病床上的袁学权,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教过学生每个人的优点。
      “也就因为我对孩子们很用心,他们也非常尊重我,知道我生病了,在全国各地上班的学生们都给我打电话问候,并寄来医药费,我一个叫刘新伟的学生在网上向同学发起倡议给我捐款,一共捐了2万多……”记者了解到,袁学权一个学生的朋友听说后一下子给捐了5000多,令袁学权非常感动。“学生的捐助,让我很感动。”袁学权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些学生都没有忘记自己,他作为一个老师感到自豪。袁学权的学校领导捐了7000多,并且这位好心的校长说,只要袁学权需要钱治疗,他将继续捐助,直到病好……但自尊心极强的袁学权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再也没有开口跟学校提治疗费的事情……
      “大家对我太好了,我无一回报,只能希望自己的病能赶快好起来,回学校继续教我的学生,我爱老师这个职业,这一辈子我很知足,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还要当老师。”记者和袁学权交谈的时候,发现他只有提起他的学生和他所热爱的教师工作,不善言辞的他才显得很激动,话也多了起来,憔悴蜡黄的脸上才显露出久违的幸福笑容。
      教学能力强,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多次获奖
    记者随后联系了袁老师任教的吉林雅福外国语学校刘校长,刘校长说:“袁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据了解,袁学权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很强,他带领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奖赛,连续3年连续都获得奖次,以前教历史课,只要是他教过的班级每次考试都是级部第一名,孩子们都喜欢听他的课,他很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能把枯燥的历史课讲的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还有就是他的人品,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了,从来不关心世俗是非,和同事之间关系也相处的很融洽,他经常说这么一句话:“我宁可忍受孤独,也不卷入任何是非漩涡,袁老师真的是一个好人……”
      袁老师的学生刘新伟告诉记者,他毕业十几年了,但是从来没有忘记袁老师,因为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不光教学生们怎样读好书,他还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们一定要孝敬父母。“袁老师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但是如果听说哪个学生不听父母的话,袁老师就会很生气,狠狠的批评那个学生,不管哪个学生家里有困难,只要袁老师知道,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帮助,所以他很受学生的爱戴。这次听说袁老师病了,我在网上和同学们联系给袁老师捐款,不管是他教过的还是没教过的,大家都踊跃给他捐款,但是我们的力量毕竟还是有限,我请求社会上好心人帮一把,救救袁老师,我们真的不想失去他。”刘新伟哽咽着说。  

 附:

    蛟河煤校校友:请伸出援手,救救我们的校友!

亲爱的蛟河煤校诸位校友:
      我是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的刘生学,今天,我向大家通报一个令人伤感又很值得同情的消息:我们的同学,即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的袁学权,因患尿毒症,日前再次住进青岛市某医院,正在做透析,生命垂危!目前只有他的妻子在身边护理!这是他去年以来第二次住进青岛的这家医院。
      去年冬天,当我们得知他得了尿毒症到青岛看病以后,我们几个同学想方设法打听他具体的住院地址,可是要强的他死活也不肯透露一点,我们只好等他回到家中以后再到他家中探望他。当我们来到他家中以后,他的家境更是令我们担忧:袁学权夫妻俩早就下岗了,家里有俩个孩子,一个在读初三,一个今年应届高考。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袁学权这几年东奔西走,拼命工作,终因过度操劳,身体透支严重而渐成重病。春节前,他虽然在青岛某医院做康复治疗,收效明显,但日前,因为患上感冒,他的尿毒症再次加重,为了治病,他又一次前往青岛某医院。
      据了解,袁学权自从得病后,花去了很多医疗费,加上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他家里已经没有任何积蓄可供治病了。
      袁学权是我们蛟河煤校中文班的同学,是我们曾经在蛟河煤校读书人的校友,今天的袁学权迫切需要同学、校友的帮助!也许明天,不知道又有谁也需要我们的帮助。同学之情,可比兄弟姐妹!校友之情,如同手足!我们深知,仅仅靠我们几个同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袁学权需要大家的帮助!
为了拯救袁学权的生命,为了拯救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我急切而真诚的呼吁我们的诸位同学、校友:看在我们今生同学、校友的份上,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献上你的一份爱心,共同来拯救我们的好同学---袁学权的生命吧!刘生学在此,谨代表袁学权和他的家人,今生今世永远感激您的救命之恩!我们将把您的援助一分不少的送到袁学权的家中。
      拯救校友袁学权紧急行动小组成员:
      夏秀军 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班主任  电话:
      李晶杰 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 团支部书记 电话:
      邢艳秋 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 班长   电话:
      刘生学 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       
      联系人:刘生学 电话:15981640534
      拯救校友袁学权紧急行动募捐账号:
      袁学权爱人宋庆华,农行卡号:6228480540656231813
      袁学权电话:18866271028 
      此致!
                                       
      蛟河煤校1980届中文班校友 刘生学
      2012年4月18日 
                            
     原文来自山东新农村,地址:http://www.chinanc.org/html/sdfz/view515.html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