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问世
发表时间: 2011-06-22来源:

 

  人造鸡蛋、塑料银鱼、猪肉变牛肉、染色馒头……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许多人已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失去兴趣。然而,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没有,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愿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http://zccw.info/,让公众记住那些被曝过光的有害食品。(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中国人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化学名词。那么多化学名词,那么多有毒食品,还有什么没有毒,还有什么是安全的?无须问专家,无须饭前“百度”,翻翻这本汇集了数年来媒体报道的新闻资料库就可以了。食品丑闻此起彼伏,人们是很容易遗忘的,丑闻很容易在新闻热点的迅速转换中被淹没和遗忘。拒绝遗忘,让有毒食品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也需要这种“新闻资料库”。

  这样的报告,不是政府部门做的,不是媒体和公益组织做的,而是出自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之手。面对这份实用的资料库,我们除了汗颜和羞愧外,就是敬佩——不仅是敬佩他依靠自己力量做出了这份庞大的报告,更敬佩他通过这份报告表现出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

  面对当下食品安全状况,多数人表现出的,一般都是对监管部门的批判,对奸商的谴责,对“不知道吃什么”的恐惧,对道德沦丧的痛心,对“商贩从不吃自己做的馒头”的震惊——这些情绪都可以理解,但都属于只能扩大怨愤而无助于问题解决的消极情绪,对摆脱这种困境无济于事。

  而这个工科学生在亲身遭遇有毒食品、看到那么多丑闻后,并没有停留于对现实的悲愤和对丑闻的批判中,而是想到了怎么解决问题,如何让其他人尽可能地避免有毒食品,于是,他想到了做一个新闻资料库。从海量报道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数千篇报道,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将其细分为造假、过期、添加剂、混有异物、包装材料有问题、无证经营等10种类型,非常实用。别人只是抱怨,他却能行动起来做改变现实的事,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公民超越一般人的公共精神。

  他的公共责任还表现在,不仅是寄望于监管部门或商人的道德觉醒,而是致力于推动其他公民参与到拒绝有毒食品的行动上来。他完成资料库后,还撰写了题为《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的报告。不是无奈地抱怨,而是让每个人为改变现实去贡献力量,这种积极的态度,是面对危机应有的姿态。(曹林)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