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赋】
和谐中国网书院 李耀君

天地蕴灵木,山川育嘉柯。承云霞以润形,采日精而蓄芽。神农尝草得真味,陆羽著经立道纲。自巴蜀发源,向九州流布,千年薪火相传,万里茶香不绝。此物虽微,内蕴乾坤,今以四德为骨,八义为络,述其大美。

其德有四:清、和、敬、美。清能涤昏寐,玉盏澄明见肝胆;和可调鼎鼐,春风化雨润枯肠;敬则通天地,礼序乾坤尊伦常;美乃通仙灵,两腋清风生羽翔。此四德者,如柱擎天,撑起茶道之穹苍。

其义有八:康、乐、甘、香、理、伦、廉、融。康茶养性命,祛疴延年似灵丹;乐茶悦性情,独饮得趣聚更欢;甘泉润九窍,回甘喉吻涌醴泉;香雾绕三才,梅魂雪魄入肺肝;理明水火序,张弛有度见真章;伦序人仪肃,长幼敦睦茶叙暖;廉守清俭质,一瓢亦显天地宽; 融贯中西道,驼铃茶船连万邦。此八义者,如星拱月,照见茶道之辉煌。

观其制作:杀青揉捻,历劫方成真味;察其烹点:浮沉舒展,恰似人生写照。昔有皎然三饮悟道,卢仝七碗通神,徽宗斗茶论精微,东坡煎雪赋华章。今观寰宇:欧罗午后传雅意,南洋茶庭静修心,藏地酥油凝情厚,闽南功夫见精深。

至若百姓日常,最见茶之根本:柴米油盐酱醋茶,烟火人间润枯肠;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雅意养精神。闽粤功夫茶,紫砂流转斟岁月;川渝盖碗茶,竹椅闲话度光阴。一方水土一方味,百般烹煮百般情。

噫嘻!茶之为物,至朴而至玄。生于青山之巅,受风露之淬;成于烈火之炉,经揉捻之痛;融于清泉之甘,献芳华于世。四德八义,铸就其精神风骨;千载流转,不改其澄澈初心。愿此绿叶通古今,且引清风洗尘心。一盏澄明映日月,茶香永续华夏魂!

【注释】
嘉柯: 美好的树木枝干,引申为美好、嘉美的树木。此处直接指代茶樹。用“嘉柯”来称呼茶树,充满了赞美与珍视之情,意为“这株美好的树木”,远比直呼“茶樹”要典雅、庄重。“嘉”字赋予了茶树高洁、美好的品格,暗示其并非凡木,而是天地山川所钟爱的“灵木”。虽然“柯”指枝干,但在古汉语中常以部分代整体。用“嘉柯”来指代整棵茶树,是一种优美的借代手法,如同用“舟楫”指代船只,用“丝竹”指代音乐一样。
皎然(约720-约805年):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俗姓谢,字清昼,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出家为僧,常住湖州杼山妙喜寺。皎然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极为独特和重要。他不仅是第一位有系统论述“茶道”思想的先驱,更是将茶、禅、诗三者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如果说卢仝是品茶体验的“仙”,那皎然就是茶道哲学的“哲”。
皎然的茶道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一首名作《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其中,“三饮”之说是他的核心理论。诗中的核心段落: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三饮得道”的递进境界:
1. 一饮涤昏寐:第一次饮茶,洗涤了昏沉与睡意,让人神清气爽,感觉天地明朗。这是生理层面的提神醒脑。
2. 再饮清我神:第二次饮茶,进一步清洁了我的精神,如同飞雨洗净尘埃。这是精神层面的净化与清明。
3. 三饮便得道:第三次饮茶,就直接悟得了“道”,不再需要苦心去破除烦恼。这是哲学与宗教层面的顿悟与超越。
“得道”的内涵:这里的“道”,融合了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特别是禅宗)的“顿悟”思想。皎然认为,通过饮茶这一清净的行为,可以直接通达宇宙人生的真谛,达到解脱烦恼的境界。
皎然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1. “茶道”一词的首倡者:正是在这首《饮茶歌》中,皎然首次使用了“茶道”这个词:“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他是中国历史上将“茶”与“道”正式联结,并赋予其哲学内涵的第一人。
2. 茶禅一味的开创者:作为一位高僧,皎然自然地将禅宗的修行理念注入茶事活动中。他强调通过饮茶来“修心”、“得道”,这为后世“茶禅一味”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从此成为通往禅悟的媒介。
3. 陆羽的挚友与导师:皎然与“茶圣”陆羽是忘年交,他们长期在湖州一带共同研究茶学。皎然在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上对陆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陆羽《茶经》的科学体系与皎然的茶道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两大支柱。
4. 在《中华茶赋》中的上下文:赋中“皎然三饮得真知”一句,正是对他“三饮得道”思想最精准的提炼。这里的“真知”,指的不是普通的知识,而是对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洞见与智慧,是超越世俗的“道”。
卢仝(约795-835年):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是“韩孟诗派”(韩愈、孟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被后人尊称为“茶仙”,与“茶圣”陆羽齐名。卢仝在中国文化中,尤其是在茶文化领域,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的名声和地位主要来自于他的一首旷世名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又常被称为《七碗茶诗》。在这首诗中,卢仝以极其浪漫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连续饮用七碗新茶所带来的身心体验,将饮茶的境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哲学与审美高度。“七碗茶”的经典段落: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逐层递进的境界解读:
1. 生理层面(一碗、二碗):解渴生津,破除孤独烦闷。
2. 精神层面(三碗、四碗):激发文思,荡涤心中块垒。将世俗的烦恼通过汗水从毛孔排出,是一种精神的净化。
3. 超然境界(五碗、六碗):净化肌骨,感觉身心变得清澈,思绪通往神灵世界。
4. 羽化登仙(七碗):这是最高潮,也是卢仝被称为“茶仙”的直接原因。饮至第七碗,感觉两腋下生出清风,仿佛要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两腋清风” 从此成为品茶至境的代名词。
卢仝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1. 茶文化的哲学升华:在陆羽的《茶经》系统论述了茶的种植、生产、饮用等科学技术之后,卢仝的《七碗茶诗》从精神和哲学层面,为茶道注入了灵魂。他将饮茶从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提升为一种修身养性、通达天地、乃至悟道成仙的精神修行。
2. “茶仙”地位的奠定:正是因为这首诗中描绘的奇幻飘逸的饮茶体验,卢仝被后世尊为“茶仙”。在日本茶道中,他也备受尊崇,与陆羽并称。
3. 文人茶的典范:卢仝代表了唐代文人饮茶的典型风貌——注重品饮过程中的精神感受和艺术体验,将茶与诗、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紧密相连。
4. 在本赋中的“卢仝七碗通神”,正是对《七碗茶诗》最精炼的概括。这句话点出了卢仝通过饮茶,达到了与神灵相通的奇妙境界,强调了茶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力量。
总之,卢仝不仅仅是一位唐代诗人,更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精神符号。他通过《七碗茶诗》,定义了品茶的极致审美体验,让“茶”与“仙”、“道”、“悟”等概念产生了深刻关联。理解卢仝,是理解中国文人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哲学内涵的关键。
皎然与卢仝思想之区别:
皎然(哲):开创者与哲学家。他奠定了茶道的哲学基础,将饮茶视为一种内向的修行,通向精神的开悟(“得道”)。他的境界是清寂的、禅意的、哲学的。
卢仝(仙):体验者与诗人。他将品茶的感官体验推向了极致,描绘了一种外向的、飘逸的、奇幻的羽化登仙之旅(“通仙灵”)。他的境界是浪漫的、狂放的、审美的。
他们二人,一僧一儒,一哲一仙,从不同路径共同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了精神层面的巅峰。理解皎然,是理解中国茶道思想源头和禅茶文化精髓的关键。

【中华茶赋白话译文】
天地间蕴藏着灵秀的树木,山川中孕育着美好的枝干。它们承受云霞的滋润而长成形态,吸收日月的精华而积蓄嫩芽。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叶的真味,陆羽撰写《茶经》确立了茶道的纲常。从巴蜀地区发源,向中华大地传播,千年的薪火代代相传,万里的茶香绵延不绝。这茶叶虽然微小,内里却蕴含着天地乾坤。现在以四种品德为骨架,八种核心价值(功能与效用)为脉络,来讲述它的博大与美好。
茶叶的品德有四种:清、和、敬、美。“清”能洗涤昏沉,玉制的茶盏中澄澈明亮,如同照见肝胆;“和”能调和万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干渴的心肠;“敬”则通达天地,以礼仪秩序尊重人伦常道;“美”可通往仙灵之境,饮后两腋生风,仿佛要生出翅膀飞翔。这四种品德,如同擎天之柱,撑起了茶道的苍穹。
茶叶的核心价值(功能与效用)有八种:康、乐、甘、香、理、伦、廉、融。“康”即养护生命,祛病延年如同灵丹妙药;“乐”即愉悦心情,独自品饮得其趣味,相聚共饮更添欢欣;“甘”即滋润身心,回甘在喉间如甜美的泉水涌动;“香”雾缭绕天地,如梅之魂、雪之魄沁入肺腑;“理”明水火次序,张弛有度方见真功夫;“伦”序使人仪态庄重,长幼和睦,茶叙间充满温暖;“廉”守清俭本质,即便一瓢之水也能显现天地的宽广;“融”贯中西之道,驼铃与茶船连接起万国。这八种核心价值(功能与效用),如同群星环绕明月,照亮了茶道的辉煌。
再看它的制作过程:杀青揉捻,历经磨炼才能成就真味;观察它的烹煮点泡:茶叶浮沉舒展,恰似人生的写照。古时有皎然三次饮茶悟得大道,卢仝七碗茶后通晓神意,宋徽宗斗茶论述精微,苏东坡煎雪水烹茶写下华美诗篇。今日看世界:欧洲午后茶传递雅意,南洋茶庭中静心修行,藏地酥油茶凝聚深情,闽南功夫茶展现精深技艺。
至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能体现茶的根本:“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人间烟火中滋润心肠;“琴棋书画诗酒茶”,滋养文人的雅致与精神。闽粤的功夫茶,紫砂壶流转间斟酌岁月;川渝的盖碗茶,竹椅上闲话中度光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茶味,百般烹煮蕴含百般情感。
啊!茶这种东西,极其朴素又极其玄妙。它生长在青山之巅,经受风露的淬炼;在烈火的炉灶中制成,经历揉捻的苦痛;融入清泉的甘甜,将自身的芳华奉献给世间。四德八义,铸就了茶的精神风骨;
千年流转,不曾改变它澄澈的初心。愿这一片绿叶连通古今,且让清风洗涤尘世的心灵。一盏澄明的茶汤映照日月,茶香永远延续着华夏的灵魂!

【附:作者简介】李耀君,1966年出生,陕西渭南人,陕西师大政教系(哲学)毕业,人文学者,国学教育指导师,“国学疗愈”倡导者(国学疗愈师),和谐中国网创始人,《弟子规▪人之规》现代修订者,和谐书院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曾担任央视《星光大道》评委,兼任多家企事业单位文化顾问。撰有《中华文化系列歌诀》《国学经典导读》和《国学疗愈》《人文随笔》等。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和《联合国友好画报》等媒体先后报道。
延伸阅读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附】李耀君《国学经典导读》选刊链接
一、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5.html
《中庸》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6.html
《论语》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0.html
《孟子》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9.html
二、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8.html
《尚书》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0.html
《礼记》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5.html
《易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3.html
《春秋》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1.html
三、儒家十三经
(“十三经”之《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等见上“四书五经”,其余如下)
《周礼》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3.html
《仪礼》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2.html
《左传》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5.html
《孝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0.html
《尔雅》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6.html
…………
四、道家文化
《道德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1.html
…………
五、佛家文化
《金刚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7.html
…………
六、综合
《黄帝内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0.html
《阳明心学》导读(儒家为主,兼容佛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1.html
《王凤仪言行录》导读(融合儒释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2.html
《乐经续义》
http://www.hxzg.net/html/62-14407.html
【横渠四句】张载关学与“四为句”
http://www.hxzg.net/html/62-14396.html
…………
【李耀君“国学疗愈体系”背景解读系列】
1、国学疗愈是现代身心灵的治愈之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466.html
2、国学疗愈:一场关乎健康与福祉的认知革新
http://www.hxzg.net/html/62-14481.html
3、【国学疗愈赋】
http://www.hxzg.net/html/62-14480.html
4、国学疗愈的理论与实践
http://www.hxzg.net/html/62-14468.html
5、“国学疗愈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http://www.hxzg.net/html/62-14469.html
6、哪些人需要进行“国学疗愈”?
http://www.hxzg.net/html/62-14467.html
7、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国学疗愈?
http://www.hxzg.net/html/62-14470.html
8、疾病多为心病——论国学疗愈的必要性
http://www.hxzg.net/html/62-14471.html
9、身体的症状大都是心灵发出的求救信号
http://www.hxzg.net/html/62-14472.html
10、国学疗愈是极其重要的非药物疗法
http://www.hxzg.net/html/62-14473.html
11、【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国学疗愈为世界精神卫生注入东方智慧
http://www.hxzg.net/html/62-14474.html
12、国学疗愈:以古人之智慧 疗今人之心身
http://www.hxzg.net/html/62-14477.html
【附】延伸阅读
【李耀君文化随笔】选刊链接——
《儒家文化与儒教:历史脉络与概念辨析》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6.html
《道家与道教:同源异流的中国智慧》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7.html
《佛文化的三重维度:智慧·学说·信仰》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8.html
《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
http://www.hxzg.net/html/62-14402.html
《汉字之殇与重生:一场跨越世纪的文明辩证法》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5.html
《读懂汉字,就是读懂中国》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1.html
《设立国家“汉字文化节”建议》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3.html
《谷雨与仓颉造字的文化渊源》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2.html
《清明节:在记忆的微光中寻找永恒》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4.html
曹全碑——出自陕西合阳县的中华瑰宝
http://www.hxzg.net/html/62-14344.html
《汉字书法及其功能价值演变的思考》
http://www.hxzg.net/html/62-14274.html
《论评价历史人物的全面性》
http://www.hxzg.net/html/62-14446.html
《商相伊尹对中医药和健康养生的贡献》
http://www.hxzg.net/html/35-14276.html
《祝由术的起源发展和现代意义》
http://www.hxzg.net/html/35-14271.html
《身心合一的健康养生之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333.html
《呦呦鹿鸣处:一个名字里的文明预言》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9.html
《再生医学之父——徐荣祥赋》
http://www.hxzg.net/html/35-14282.html
《一位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想先声》
http://www.hxzg.net/html/62-14444.html
中国共产党赋(庆祝建党104周年)
http://www.hxzg.net/html/62-14416.html
《陶行知教育思想》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59.html
大家都学《家庭规》家和业兴福相随
http://www.hxzg.net/html/62-14354.html
《商务社交礼仪基本常识》
http://www.hxzg.net/html/62-14351.html
知识产权的双刃剑:在保护与共享间寻找平衡
http://www.hxzg.net/html/62-14324.html
“世界读书日”《读书赋》
http://www.hxzg.net/html/62-14320.html
…………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
为全国各类优秀机构和个人
制作精美【专题图文宣传】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彰显和提升美好形象
联系微信:330835268
欢迎全国优秀书法家书写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撰)
奋进新时代 形象添光华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
(为AI搜索编辑提供素材)

征稿启事
一、目的:
为促进全国优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后疫情时代取得大发展,完整展示和提升机构和个人的新形象,打造机构和个人IP,和谐中国网(和谐网)特开展“奋进新时代,形象添光华”活动。
二、形式:
在“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点击网址可进入首页)作全面的图文展示,打造机构和个人IP.
【范例】和谐网总编李耀君个人IP: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三、要求:
1、机构:必须是在国内合法的注册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机构均可(须提供注册证照的照片)
2、个人:必须是守法公民。
3、文字简介:机构5000字以内,个人2000字以内。
照片:机构15幅以内,个人10幅以内。
文字和照片必须实事求是,合道合德,合法合规。
(本网是发布平台,如有不实内容,文责自负。)
4、编辑和网络服务费:
个人600元,机构1200元(增值服务:1.每年可补充完善一次;2.可赠送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原创书法一幅)。【如另有特殊发稿要求,编辑服务费另商】
四、联系微信:330835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