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发表时间: 2021-04-30来源: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邵春堡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快速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扩大数字经济规模,提升产业规模效益,激发企业需求和创新,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把握数字产业集群的新特征
   数字产业集群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技术融合。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各有其功能,通过相互融合可产生更大效能。因此,打造共享的新基建,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可为融合提供底座,发挥共享的作用;二是产业跨界。数字产业是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虽然有时无明显利润但可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产业数字化正是数字技术作为媒介在搭桥跨界。无人机、机器人、VR/AR、新型可穿戴设备等很多产品都得益于跨界合作; 三是虚拟配置。数字技术可跨越以往集群和企业重组的物理条件,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应用和数据资源,利用各地闲置的设备、人才和资本来组织生产,实施灵活的企业重组和产业集聚,或建立数字虚拟产业园和数字虚拟产业集群,使产业生态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四是智能升级。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提升不同产业的智能化水准,提高企业品质,使企业相关业务具备向外延伸的条件和空间。
   产业集群需要政策的积极引导。在数字科技广泛应用基础上,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形态,展现出蓬勃生机。特别在疫情冲击和影响下,数字化发展正成为世界走出低迷,走向希望的亮点,也成为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领域。如何更好地巩固我国数字科技的支柱产业,把数字消费的巨大潜力和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且为产业数字化自身升级改造提供强大动能,需要宏观政策的科学引导。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意在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与创新能力。还需要诸如保护知识产权、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限制数字和平台垄断等发展集群的政策,以保障众多主体的合作行动和集群治理。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
   合理借鉴历次产业集群经验。我国经历了多轮产业集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从新中国初期规划投入、产业兴城、积累效应所产生的大庆、鞍山、武汉、东北和西南等产业基地,到石油化工、钢铁、煤炭、重型机械等产业的相对集中; 从改革初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生产衣服、玩具、皮鞋、电子产品、箱包起,到逐渐形成的规模和集中的专业生产、加工和市场;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及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的产业链、供应链,成长为内外企业共同参与的中国制造产业集群;从组建国有企业集团、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到若干大城市为中心的通信互联网产业的带动和集聚。近年来美国针对我国的脱钩之所以缓慢低效,也说明我国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往的产业集群都可为数字产业集群提供一定的借鉴,但要防止因循照搬。
   以市场为主导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是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产业革命与制度创新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要把数字科技支持的崭新产业发展成更具规模更有质量的经济形态,还需市场主导,靠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以及政府的指导和促进,形成有质量的数字产业集群。
   1、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实践中集群。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都是数字产业集群的过程。数字产业化包括 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它们的融合既产生数字化新业态、新产业,又在对原有的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和互联网企业实施综合化改造或重组。电信企业在互联网化、云网一体化,电信设备软件企业在综合化,华为和三星不仅有网络设备、还有手机和芯片的设计和制造等产品线,且经营效益好。互联网公司从提供门户网站开始,从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互联网的基础业务开始,普遍的向外延伸,进入媒体、电商、支付、金融等各种领域。产业数字化包括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是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通信信息产业为各个产业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深圳医疗器械集群就是在与电子产业的交叉中发展起来的。数字化的技术导致企业之间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数字产业已不是纯粹的数字产业,而是融合的产业,实体经济是落脚点,高质量发展成为总要求。
   2、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践中集群。上世纪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质是知识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了我国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中国制造。现在的数字化发展不能简单取代工业化,也不能片面提升服务贸易比例。应以数字产业集聚的方式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5G技术为优势,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把握制造企业的工艺和业务流程为前提,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将智能技术贯穿到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真正用数字技术武装制造业,在其原有的机械化、自动化基础上,赋于其智能,并放大其价值,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让中国制造产生更多附加值。同时依据我国人口多和农村相对落后的实际,用数字经济装备农业。当工农业借助数字科技达到高峰,将一二产的更多从业者解放出来,才可把数字经济引向高潮。
   3、切实创造数字服务条件促进中小企业集群。以往经验表明国有大型企业具有产业集群的优势,需要防止将企业层级当作价值链,真正锻造生产链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数量多机制活,对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有积极性,但本身缺乏集群的条件,应在鼓励与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为其参与集群提供帮助。一是组织区域数字化、行业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的促进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上来,通过加强平台、算法、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降低数字产业集群的门槛和成本。二是明确企业参与集群的大体目标。在积极接受数字化发展理念基础上,通过不同路径,推动纵向上形成数字经济的不同产业链,横向上形成不同产业的集聚规模,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数字产业增长引擎,进而培育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建立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众多合作伙伴围绕新基建组成的生态系统,使各主体和竞争者之间都有机会共享资源和设施。四是为数字化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探索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五是提供战略策略咨询和服务。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参与集群的不同途径,或业务聚焦,或业务多元化,或扩展业务边界,或适当外包,因企制宜,找到各自相对适合的策略措施。行业协会应为中小企业参与集群,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
   在开放和全球化条件中提升集群质量
   全球化与数字化发展相辅相成,数字化借助全球化发展起来,数字经济发展必将把全球化推进到新的水准。在开放环境中才有可能提升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1、把过去以外贸导向的集群转变到双循环导向的集群。面对繁杂的国际格局,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有利于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在两个循环中促进数字产业在更大范围更高质量上集群。特别是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世界,提升了各种资源的流动性和可用性,使得发展要素和资源更易于被获取,联结门槛降低,产业组织和社会分工持续深化,多元主体参与的更大范围的开放式合作正在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对于打通国内大循环,更好地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着积极作用。
   2、在合作抗击疫情和解决气候等问题中抓住数字产业集群机遇。新冠疫情和气候问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紧迫危机,解决问题和化解危机的过程,也是数字产业在国际间集群的机遇。数字技术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显示了巨大能量,增强了疫情期间的经济发展韧性。国际社会和企业还需要摒弃分歧,承担社会责任,携手在疫苗研发、5G医疗、零碳社会建设、新能源开发、能源互联网、数据共享等领域开展更紧密、更全面的合作,鼓励以企业为龙头、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入网接链”,增强融合与竞争力,促使大家共享数字时代红利,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恢复发展的增长引擎,共同打造数字未来之路。
   3、在国内外评价标准的比对中提升产业集群的质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多使用了国内特色的测量指数,还应较多参考国际上一些指标。在与国际数字经济比对中,清醒认识我国的优劣势,重视数字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严峻挑战。比如集群不仅需要在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直接或间接相关,更需要在企业诚信和合作愿望基础上的社会联系,仅仅存在空间共享而没有产业联系的诸多产业园区现象,严格意义上还算不上集群。再比如既要重视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更要关注数字产业指数,尽可能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改善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参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使整体经济在更少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更高产出,提升数字产业集群的效率、贡献和竞争力。原发:《中国信息界》杂志,2021年04月刊,总第344期,第68-71页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