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合阳教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里纯美的文字传唱到了大街小巷,老人在哼鸣、孩子在高歌、灵鸟在助兴、清风在伴奏,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传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
合阳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小县,但却因以农业为主业而环境清美犹如世外桃源。“早知有洽川,何必下江南”“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千里苇荡护温泉,万亩荷塘接天际”合阳因洽川而更美,洽川因清荷而更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浸润下,合阳教育在一群不知名的教育人的默默奉献中不断升华。本纯脱俗、不忘乡根成了人生初心的最好代名词。而他就这样从孩子们的笑声中缓缓走来,被莘地群众骄傲的称为“清荷小县里的百姓局长。”
多少人在掌声响起时丢了初心,多少人在鲜花簇拥时迷失了方向,可是他却始终铭记着造福一方百姓的职责,他总是告诉自己的同志们:“为孩子服务就是我们的使命,让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哪里有百姓,哪里就有他的脚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群众们说他有着荷的品质,却没有官员的架子,所以就送了他这样一个雅称“清荷小县里的百姓局长”,而他每次总是微微一笑“咱也是小老百姓,为咱自己的群众们办了些实事而已,不算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些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事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对于一个边远贫困小县来说,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赶上这个改革档口,初任局长的他反复思量:要改革吗?改,教育本身就会改头换面、迎来新生;改,自己就会压力重重、困难迭生。初心一直在碰撞着他的智慧,作为一个一路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不能忘了来时的路,更不能忘了回家的路。教育是家,百姓就是家里人,他无法做到冠冕堂皇,一个“干”字再次萦绕在心头,他得领好这个头,带领教师们走好合阳教育的跋涉路。
教育做的是人的事业,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就得从“人的教育”开始。可是多年来,一些干部养成了“慵懒傲慢”的工作作风,他深知这一严刀下去总有人会不理解,改革也必会面临一些阻力。可是他也清楚:讳疾忌医不可取,刮骨疗伤才治根!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为了百姓,这个人得惹,这些事得做,改革刻不容缓:制度改革着力践行,作风改革加大力度,人事改革举贤推能,校长职级改革,教师绩效改革,学生德育改革,大学区城乡互助改革……逐步推行,现代化渗入教育,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读写氛围惠及全城。默默去做,默默去担当成了一个干部无言的心曲,走到群众中成了一个干部温暖的诠释。
走到群众中成了周局长最朴实的行动。担心学生最近吃的好不好,喝的好不好,你就能在学校的蛋奶房、食堂里看见他的影子;忧心边远学校学生住的怎么样穿的怎么样,乡村学校角落里就能看见他关爱的身影;顾虑项目建设工地的工人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工地上就有了他亲自送水的影子;牵挂贫困生入学怎么样,学生的家里就有了他查看资助状况的身影;挂心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庄稼地里就有了他帮助介绍技术的身影……多少次,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普通的热心人拉家常,事后知道才惊愕“有这样深入基层的干部不容易啊!”;多少次他都从学生队伍,从基层教室中走出来了,校长才惊奇到:“领导还真不打招呼亲自到一线了。”在2017年陕西省召开全省教育系统脱贫攻坚推进视频会议中,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毛万春副书记直接对话这个百姓局长,对合阳县教育脱贫中的“教育三扶”特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百姓局长语重心长的经验介绍感染感动了很多人;合阳县教育各方面工作均效果显著,多次受到表彰,1268未成年人德育新模式确立了“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德育工作理念,为全国德育工作提供了成功范例;教育教学质量也连年攀升,渭南市的中、高考文理状元多次花落合阳小城,时值七月收获季,今年高考全市文科第一二名,理科第一名又出在这个小县,渭南市六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子中仅合阳就占到四名,今年中考也再居渭南市第一。老百姓在欢腾,他却在沉思:百姓们不容易啊,就是盼着孩子有个好前程,咱教育人要理解,对工作怠慢不得呀。
我们都是小县里的普通百姓,管不得那些台面上的事,也不懂什么大道道,我们只知道: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才是好干部。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断不会也不想将这些事儿付诸纸页上。那次,有个衣衫破旧的老人正在收旧书报,脸上堆满了岁月铺就的沧桑感,但眼里却透出最淳朴的光芒,卖书报的人很多,但都嫌他脏,不肯往前凑,匆匆扔下就靠在一边看老汉整理。两个妇女两手交叉搭在胸前,在一侧叨叨:“这年头,只要有钱咱上哪个学校都行,那些穷人可就难说了。”这话被老汉听见了,他放下秤,用一双胶鞋踩实脚下的黄板纸,说:“才不是呢,只要你情况属实符合条件,穷人也能上的,人家那个局长给俺家孙子发了救济款还帮忙办了手续,这年头国家政策好着呢……”未等老人话说完,那两妇人便争抢着回了过来:“就你这寒酸样,人家局长会亲自帮你?那你说说帮你那个局长叫啥?”老汉绷红了脸,刚想反驳,周围几个人也跟着笑了起来,里面全是附和的嘲笑味。老汉是个老实的乡下人,越急嘴里越蹦不出争辩的字眼来,他只是气的摇头,嘀咕着:“有好人,有好官,我记得就是那个教育局局长,他还说“只要合情合理合法的事,就得给咱百姓办”,你们咋就不信那。”我相信老人的话,那皱纹里写满了淳朴,满是老茧的手上结满了感恩。看着老人提起蛇皮袋准备走,我有些伤感:“这就是默默做好事从不留名的干部,他们没想过回报。所以老百姓只知道是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的局长,却不知道这局长到底叫啥名。”正在我呆呆的望着老人时,一个镜头打破了我的视线。一个穿着中山样式休闲夹克的男人,跑过去帮老人往三轮车上扶货,他微胖说话文绉绉,看样子是个文化人:“大哥,我是个退休的乡村老教师,你说的话我信。以前我们学校在村戏楼里开会,那天下着大雨,就是这个局长给我撑着伞送我走了一段路,当时我也不认识,只记得和他握手时那暖暖的温度,后来问大家才知道就是那个大力改革、重用人才、一心为民的百姓局长周治民,多平易近人那。”“是啊是啊,你一说这会儿我想起来了,听别人就叫他周什么局长的,就是这个姓!”老汉的眼里噙满了泪花,似乎寻到了知己,又似乎是感恩之心突然有了着落,欣喜骤然间就翘上了眉稍。
当他自己的儿子突患重病需要做手术时,他还一心记挂着学校和孩子们,县委领导劝他休息,他总说:“自己的孩子有多重要,你就能想来学校里那千千万万孩子有多重要,他们也都是父母的宝贝,全家的希望,局长就是百姓给咱的个称谓罢了,说白了咱就是个做教育的,学校里的孩子就都是我的孩子。”教育工作稳步前行,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事,家里的事有过耽误。他就是这样,永远那样儒雅热忱,从不抱怨、从不计较,安静的用自己一颗平凡的公仆心温暖着千家万户,看着一个个孩子们成人成才就是他笑得最幸福的时候。
人们只知道他就是百姓局长,人们都知道从学校里传出的“忠诚敬业、负重加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但却大多不知道教育背后无言奉献不忘使命的这个教育局长的真名。直到2018年渭南市的教育访谈节目播出,主持人将“教育干将”一词赠于这个名副其实的百姓局长时,家家户户才开始了解到了一个默默奉献多年,支撑小县教育奋力前行的这个普通干部的很多动人故事。
古莘教育无穷碧,满塘荷花别样红,甘做莲根送给养,誓让百姓常笑顔。他用“教育永远在路上”的谦逊品质,怀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大爱情怀,精致的织就着“山再高,只要肯攀就能到顶;路再远只要肯走就能到达”的合阳教育梦!(淡淡馨香)
【投稿】和谐中国网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