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
发表时间: 2011-10-25来源:

 

        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引领着世界潮流,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曾结出影响深远的思想硕果。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绽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花,典型的代表了东方文明。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从夏商周秦到宋元明清,从民国到今天,以先秦诸子百家和程朱理学融汇成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中华民族始终是在分与合、破与立、自信与迷茫的矛盾规律中向前发展,从而形成了不间断未割裂的大一统的中华文化圈。尤其是在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等国家分裂时期,各国各自为阵,他们在争夺地盘的同时也在争夺人才,为更多的有识之士提供了“言论自由”的空间。统治阶级在努力建构政治体系的同时也在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典型的三次文化现象,每一次大分裂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诞生了许多光照千秋的大思想家。大唐盛世的文明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下形成的。因为到唐代时,我国的文化思想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是以本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一个是以达摩为代表的古印度佛教思想体系,一个是以本土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体系。用现在的经济学的行话来说,就是他们三人相同的“营销方式”才导致了相同的结果。他们都是先将自己的学说理念去说服国王或皇帝,试图让国君来推诸四海。孔子虽然历经坎坷,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但他“退而求其次”,让自己的学生去做官,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行他的施政理念与学术思想。他们的最终目的都达到了。加之唐代统治者都是贵族出身,本身就有文化、有修为、有胸怀,广纳人才。实行“对内开明、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个富强、文明的大唐就这样永远屹立于中华民族历史的顶峰!
        到了唐以后,虽然也出现了以程颐、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流派,但他们都是“剑走偏锋、断章取义”,完全继承发展了荀子“扬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学说,可以说只是儒家学说边缘化的创新继承而已,并没有形成思想体系。至于到了清末民初,科技落后、国力贫弱、民生凋敝。刚刚国门初开,在西洋文明的“科学、民主、自由”冲击下,自卑而狂妄的军阀统治者在抢夺地盘时没有来得及也没有能力立即建构与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即使曾短暂出现过言论自由、中西文明激烈碰撞的局面,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那些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却没有进入政权中枢来引领文化思潮。一场“五四运动”用革命的手段极端而片面的否定了以孔孟为代表的优秀儒家学说,甚至是一些没有文化跟着造反的人瞎胡闹,加上“文革”的再次洗礼,将中国相对合理的伦理道德体系给破坏。殊不知“全盘西化”的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来做支撑,更需要人们的感情习惯来推行和适应,否则都是违背国人性格的极端做法。在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的今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本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批判与建构、扬弃与提炼、回归与颠覆的科学态度,结合当前的世界潮流和我国国情,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重新建构我国的优秀文化思想体系,如何将东西方优秀文化有机的链接与融合,如何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等等,都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有识之士多角度、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探索和讨论,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将西方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化。首先以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结合西方的实践批判为方法的内外兼修来树人,创造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言论自由空间,多培养有德才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心的人主导话语权来推诸于众,而不是建几个文化博物馆、雕几塑孔子像这种形式主义做法就能解决的问题。
        重塑大中华文化大国形象,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为了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让我们共同携手,将中国这艘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文化航母推向新知识经济的汪洋大海,把我国真正建设成为主导世界文明的文化大国!
让我们共同来见证和分享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