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历史名人】旷世伯乐雷简夫/文·雷强民
发表时间: 2018-08-22来源:

雷简夫
        雷简夫(1001—1065),字太简,陕西合阳人。曾祖父雷德骧,北宋赵匡胤开国功臣。祖父有邻、有终,父亲孝先等都是北宋名臣。一个家族四代、五位杰出人物《宋史》有载。
        简夫知雅州(今四川雅安市)时,嘉祐元年(1056)春日,眉山人苏洵携文数篇,带两个儿子到雅州,拜谒雅州知州雷简夫。

《合阳历史名人雷简夫》首发式
        雷简夫一荐益州太守张方平:
        1、“简夫近见眉州苏洵著述文字,其间如《洪范论》真王佐才也,《史论》真良史才也。岂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耳” (译文:我近来看到眉州人苏洵的著作,他写的《洪范论》真有辅佐帝王的才能;他写的《史论》真正能担任好的史官。这不单是西南方的优秀人才,真算得上天下的奇才啊!)
        2、“用之则为帝王师,不用则幽谷一叟耳。”(译文:任用他可以担任帝王的师傅,不任用他就成了深山野沟里一个普通老头子。)
        3、“愿明公荐洵之状,至于再至于三,得其请而后己,庶为洵进用之权也”。(译文:期望您推荐苏洵的奏折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直到批准重用为止。这才是苏洵能否进用的关键啊!) (见邵博《闻见后录》卷15)

《合阳历史名人雷简夫》一书
        雷简夫这种礼贤下士,识才善举的精神,劝张方平为朝廷再荐苏洵使苏家父子遇到引荐之人。
        张方平,谥"文定",北宋大臣,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

《合阳历史名人雷简夫》首发式
        嘉祐二年(1057)3月,三苏父子至成都,拜别张方平,表示将送二子入京应试。苏洵父子携张方平致欧阳修,雷简夫致欧阳修、韩琦推荐苏洵的信离开成都,经阆中,出褒斜谷,过长安、渑池,于5月抵京师开封。8月举进士于京师,兄弟皆中进士。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雷简夫上书宰相韩琦信说:洵“有王佐才” (译文:我看了他写的《洪范论》,才知道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得史迁笔” (译文:看了他写的《史论》,认为他掌握了司马迁写《史记》的笔法。)
         “讥时之弊”(译文:再看了《权书》十篇,确能真实的反映出时代的弊病。)
         “皇皇有忧天下心” (译文:流露出他急切地忧天下之忧的思想感情。)
        “会今春将二子入都谋就秋试,幸其东去,简夫约其暇日,自袖所业求见节下,顺加奖进,则斯人斯文不为不遇也”(译文:适逢今年春天,他带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进京,想参加仲秋的乡试。幸好他要东行到京都,我建议叫他在空暇时拿上文章来拜见您,如果您能顺便给予鼓励与推荐,那么,能写下这样好文章的人才,不能说不会遇到好机会啊!)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雷简夫并不就此止步,三荐三苏,进而上书文坛领袖欧阳修:
         “伏见眉人苏洵年逾四十,寡言笑,淳谨好礼,不妄交游。尝著《六经》、《洪范》等篇十论,为后世计。张益州(张方平)一见其文叹曰:‘司马迁死矣,非子吾谁与?’简夫亦谓王佐才也。呜呼!起洵于贫贱之中,简夫不能也,然责之,亦不在简夫也;若知洵不以告人,则简夫为有罪矣。”(译文:因为我发现眉州人苏洵已年过四十,他寡言鲜笑,淳厚严谨,很讲究礼节,又不随便乱交朋友。他曾经写下《六经》、《洪范》等十多篇论文,都是为国家后世人着想。益州知府张方平见了他的文章感叹地说:‘司马迁死了,没有你,我能再和哪一个交往啊”!简夫认为苏洵是辅佐帝王的优秀人才。唉呀,把苏洵从贫困中提拔起来,我是无能为力的。至于责任吗,也不在我身上。假使我知道有苏洵这样一个人,却不提出来,那就是我的罪过呀。)
         “恭维执事职在翰林,以文章忠义为天下师,洵之穷达,宜在执事。向者,洵与执事不相闻,则天下不以责执事。今也读简夫之书,既达于前,而洵又将东见执事于京师,今而后,天下将以洵责执事矣,”(译文:我很恭敬地认为您的职位是主管翰林学士的,以文章的超越和作为的忠义做天下的表率。苏洵的重用与否,应该由您出主意。以前,苏洵不认识您,您也不知道有他这个人,天下的人们当然不会因这件事而责备您;今日,您读了我的信,这是您知之于前,苏洵又要来京城拜见您,从今以后,天下人会以苏洵重用与否这件事常常要您负责任啊!)
        经简夫举荐步入仕途的苏家父子,都是爱国者、主战派、革新派,尽管经历坎坷,但在诗词文赋诸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革新的主将。苏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其文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有《六国论》。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一百一十卷,他以丰富的创作实践,继承发扬了欧阳修等人的事业和成就,完成了文学革新运动,奠定了北宋文学。诗歌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辙著有《栾城集》等九十六卷,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世人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人邵博所著《闻见后录》说:“眉山老苏先生里居未为世所知时,雷简夫太简为雅州,独知之,以书荐之韩忠献、张文定、欧阳文忠三公,皆有味其言也。三公自太简始知先生。”(译文:眉山苏老泉先生在家乡时,人们都不知道,惟独雅州知州雷简夫却知道。他为了推荐苏洵,曾经给北宋名臣韩忠献(韩琦)、张文定(张方平)、欧阳文忠(欧阳修》分别写信,信写得有意味、有分量。三公因看见雷太简写的信,才知道苏洵。)
        雷简夫尽心竭力荐“三苏”,虽属文坛佳话,但却鲜为人知。我们今天纪念这位杰出的伯乐,不仅可以弥补中国文学史之不足。更重要的是要像雷简夫那样,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勇于举荐和大胆起用人才,弘扬伯乐精神,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投稿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弘扬正气  传播文明】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