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借古喻今评教育缺失:“全民富二代”已成时弊
发表时间: 2011-05-30来源:

 

  一元钱生存一天 海口百名大学生争夺“城市生存王”。多给孩子不同的挑战,成长中才能多些机会   彭桐

     近日,“百家讲坛”当红人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郦波携最新作品《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来到广州,与读者和媒体进行交流。他“三句话不离本行”———就社会热点话题点评其背后的教育缺失,颇为尖锐。

     人格远比能力重要

     “曾国藩本人十分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精神的培养。他的家训对子孙最大的影响在于精神的传承。”郦波说,“而现在我们一直提素质教育,以前说是教知识,现在说是教能力,永远在知识和能力之间兜圈子,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格和精神的教育。”

     在郦波看来,诸如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等社会热点事件的背后,都隐含着现代教育的严重缺失。“看到这样的事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很悲哀。但当我跟班上的一些同学聊天时,他们对我说:其实美国也有很多校园枪击案,比我们厉害得多、严重得多,郦老师你完全没必要太悲哀。”郦波说,“但是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和中国的药家鑫案,从本质上来讲是不一样的。美国校园枪击案反映的是个人的报复心理,这种报复心理是由社会竞争的压力造成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奈造成的,这种心理对个人来讲可能是病态的。只要社会竞争存在,始终会有它的阴暗面。”

     他说:“但我们国家的这些案子反映出一种恃强凌弱的心理,强势的一方对生命权利完全漠视。人本来天生就有对生命的同情感,但在药家鑫身上,这种天性已经丧失了,这就是精神、人格的教育缺失所造成的。”

     “最近很火的‘私奔’事件也是如此。不少旁观者说:我们忘记了怎么开始的,我们只在乎结果,只在乎现在的感受;甚至还有人评价:各找各的幸福,及早放手,没什么不好的。但这都是借口。”郦波说,“不是到了王功权这才有这种借口,当年徐志摩就有这种借口。他对张幼仪就是这样说的:为了各自的幸福,及早放手。说得十分浪漫,但是当时张幼仪的肚子里怀着两个月大的孩子。当他后来和陆小曼结婚时,他的父亲、老师都对他说:你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在能力层面,我们太讲究起点,而忽略了终点———就像现在不少家长都在拼谁的孩子‘起点’高,上了什么好学校,学了什么新技能。但是在社会道德层面,我们又太讲究终点,而忽略了起点。”他说。

     再富也要苦孩子

     在郦波看来,现在是一个“全民富二代”的时代。“全民富二代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弊病所在。尽管很多人指责富二代的行为失当,但是在面对教育问题时,大家又是绝对的‘全民富二代’践行者。”

     “现在,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可是穷人家也当富二代的养,因为我们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自己家哪怕条件再不好,但是家长能提供给孩子的肯定是力所能及内最好的条件,尤其是物质条件。但这是大错特错的。”郦波说,“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你见哪一个人才不经历人生坎坷?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郦波在书中这样写道。

     教子有方在于陪伴

     “曾国藩的儿子曾说,父亲最高明的教子方法就是‘陪伴’,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郦波说。

     然而话虽如此,郦波自己却也感慨,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能做到真正“陪伴”的家长并不多。“人生是很矛盾的。我现在忙于讲课、写作,我以前还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父亲,但是上星期我儿子对我抱怨,他说:我对你有些不满,老出去陪别的学生,去陪别人家的孩子,回来又赶稿子,陪我玩的时间太少了。我反思了一下,跟他在一起玩的时间确实很少。”

     “但是,‘陪伴’也要看是怎么‘陪’,不是天天耗在一起就是陪伴。陪伴可以是在吃完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每人各捧一本书,各看各的,读完之后交流一下,看看读书有什么困惑;或者在睡觉前聊聊学校里好玩的事情。聊天是很重要的陪伴,不是大家在一个屋檐下各干各的就叫陪伴。”他说。“因此我也跟我儿子说,如果我天天在家,未必算作是陪伴,能沟通能交流,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帮助、有裨益,那才是陪伴。”

     阅读写作皆须求精

     “人生来的基因很重要,在影响人的性格时占了很大比重。而曾国藩曾说,唯有一样东西能改变人生,改变人的气质、精神面貌,那就是读书。”郦波说。“曾国藩有一个习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也就是说,他十分强调精读的作用。而在我个人看来,精读确实比泛读重要。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阅读都是泛读,尽管现在中国每年人均阅读量是4.25本书,2009年是4.67本,现在居然比2009年还倒退了。但是另一方面看来,中国人也缺乏阅读经典的习惯,也就是‘精读’的习惯。”

     站在一个大学教师的角度,郦波却不建议小学生写过长的作文。“我不建议小学生总是写800字作文,写长篇作文对小学生来讲绝对是‘大内酷刑’!长篇作文本身字数上就有负担,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他说,“现在的小学生都规定写600字-800字的作文,我觉得太多了。孩子对社会的认知、生活的感触是鳞光片影式的,是火花式的,这种感触很难在孩子阶段形成‘燎原’。你让他们在孩子阶段写出长逻辑性的著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训练孩子写作的凝练化、精粹化。”

     在郦波看来,织“微博”是他很喜欢的写作方式。“我个人平常写日记也就写200字以下。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契科夫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要求他每天写不超过100字的日记。其实写100字是需要反复琢磨、取舍的,可能需要花十几二十分钟才能写出来。我建议从小学生起,就要训练自己精炼的写作方式。”他说。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