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外省市招聘会让名校的精英们也趋之若鹜。
留还是不留,这是个问题。
核心提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多年前“黎叔”的一句调侃,今天正在日益被广泛证实。进入11月份,伴随着应届生就业大潮的汹涌澎湃,已先后有沈阳、上海、河北、浙江、西安、长沙等省市或省会城市高调进京揽才招贤,从应届生到资深人才再到干部选聘“一网打尽”。在“逃离北上广”思潮再起之际,京城人才真的多到消化不了的地步了吗?“十二五”规划呼之欲出之时,北京有没有必要打响人才保卫战?
招聘现场
副市长亲挂帅 长沙高调招聘
口号:超女快男是招牌、往返车票全买单、车房工资砸晕你
11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祐才学术报告厅,湖南省长沙市正在举行“长沙市进重点大学,揽万名英才”的宣讲活动,大屏幕VCR上,“超女”、“快男”正作为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性旗帜吸引着大学生们的目光。看着报告厅内多得只能站在过道上的同学,此次挂帅招聘的长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谢建辉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长沙市有能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的产业。”一口湘音的谢建辉历数着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电子信息物联网、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代表作和未来项目,言语间充满自豪。她向在座的学子发出邀请,明年3月19日来长沙参加“八方人才聚长沙”大型招聘会的“211”大学应届硕博生,可报销往返火车硬卧票和长途汽车票。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长沙还开出了颇为优渥的待遇:用人单位引进储备且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硕士生分别给予6万元/人和3万元/人的安家补助;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储备的优秀青年人才在长沙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市财政连续三年全额奖励给个人;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及专家型人才,在长沙购房买车所发生的契税、车辆购置税,市财政按其缴纳额实行全额补贴;科研院所引进储备的青年人才在享受“同岗同酬”的基本工资待遇基础上,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可获得入股分红;在住房方面有困难的,可提供创业公寓或廉租住房,并按每人每月16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凡符合购买经适房条件的,购房时可享受政府货币补贴。
瞄准重点大学 一次纳贤五千
口号:三年储备万名精英,来吧,我们正在大力用人之际
据介绍,长沙市正在开展轻轨、地铁、过江隧道、污水管网扩建、黄花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仅去年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就有38个,32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600亿元;今年一个长沙高新区就拿出34个博士后、61个博士的招聘计划。“正是大力用人之际。”谢建辉说。
为此,长沙市从去年起拟用三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百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百项重大先进技术,同时瞄准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引进储备10000名左右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学士等优秀青年人才。今年计划招募5000名应届生,北京地区的14所高校是其重点网罗之地。九芝堂、三一集团、袁隆平高科技公司、远大集团等招聘单位就在宣讲会门口依次排开,等着接收学子们的简历。
谢建辉表示,近两年长沙市已经选拔储备了2180名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各大企业上岗工作。其中博士91人、硕士1347人。“这些人才目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的活动现在已经是长沙的人才工作品牌。”
对于向硕士、博士承诺的数万元安家费用,谢建辉郑重强调,将督促包括企业在内的各个用人单位将这笔资金落实到位,“政府不能给人家乱开‘空头支票’。”考虑到灵活多样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被允许以雇员制、聘任制的方式引进储备管理型优秀人才。
如果个人暂时不愿过来,长沙方面表示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技术咨询等形式,与重点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寻求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
北大博士动心 拦市长塞简历
声音:长安居,大不易,能留就留,不能则走
现在毕业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博硕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看都不看,中专生靠一边站。”调侃中将本市的人才消费结构划分得清清楚楚,同时也描绘了留京就业形势的艰难。“长安居,大不易”,大部分学生都很理性:有好工作就留下;没有的话完全可以考虑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发展机会好的城市。
长沙宣讲会刚一结束,一位姓孙的北大博士就用自己的简历“拦”下了谢市长的脚步。孙博士正是长沙人,家里父母年岁已高不愿随他进京,因此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很想回老家谋职发展。“经济待遇固然是考虑的一方面,主要还得看专业方向是不是对口、平台前景有没有发展。”孙博士言辞谨慎地告诉记者,他有硕士同学几年前曾经去了西北的一家科研单位,但因人际关系等问题难以为继,又受进京指标困扰,只得带着妻儿南下发展。 北京攻略
北京是否要打人才保卫战?
乐观:人才不会被“淘空”
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欧阳晖表示,作为首都城市,北京是全国教育及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些优势使得北京的人才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高于其他省市。此外,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性项目的召开,北上广一线城市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符合国际化、复合型及高素质的人才,来北上广等这些城市选择“成熟”人才,正成为二线城市解决人才问题的“捷径”。
同样基于上述原因,北京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和速培力都异常强大,完全不必担心短期内被“淘空”。
谨慎:主动出击各地撒网
虽然“不惧”,但欧阳晖仍提醒说,面对其他省市的人才争夺,北京的企业应该考虑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并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北京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驻留力。同样的,北京的企业也完全可以仿效“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抢夺”外省市人才来京工作,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比如,上海和广州在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促进下,以及各省市早已纷纷出台了人才培养机制,各地已经涌现了大批“成熟”的人才。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今年也开始集体出击,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揽高端人才。
车房齐备
前景光明
讲述人:简志鹏 广东某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声音:赴任没几个月,我就被委以“重任”,跟在领导身边,拟讲 话稿,写总结。说出来你别笑,上学时我连古诗词都默写不出来,在那儿我被称为“开发区的一支笔杆子”,居然很受赏识。
我叫简志鹏(化名),今年30岁,现在是广东省一地级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这职位只是正常晋升而已,其实完全算不上什么“逃离北上广”的成功案例。
我是199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因为是来自于高考大省山东,我的高考分数只能被调剂到了一个纯文科专业。入校时正赶上“扩招”头一年,2003年本科毕业时就业形势骤然紧张,我成绩单上甚至还有几门“挂科”记录。当时谁不想留北京啊?从老家考来,就是想有个更好的前程。名企轮番来学校宣讲招聘,但专业大多不对口,投了那么多的简历,回音不多,笔试面试也没什么好消息,每天上网整页整页地删拒信。
直到广东省某地级市的经济开发区前来招聘,我其实并没抱太大希望,就投了办公室的一个文员岗位。笔试过程我至今都没什么印象,面试时倒是看到了不少美女,呵呵,估计我是男生,占了性别优势;再加上我的字写得还不错,很顺利地拿到了offer。
站稳脚跟后,我通过单位买了价格优惠的“内部房”,结婚生子时又添了一部十几万元的私家车。前两年,我的直接领导提升走了,我升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目前正职空缺中。去年有个留京的同宿舍的同学出差广东顺道来看我,酒桌上他擂着我的胸开玩笑说:“你小子现在混得是我们班最滋润的一个了!”我呵呵地笑:“赶上了,赶上了!后来再进的很多都是硕士呢!”
远离诱惑 轻松工作
讲述人:王博 摄影师
声音:我清楚地知道,我回到老家昆明也一样是要奋斗的,只不过可以跳过房贷、车贷、户口这“三座大山”,不用担心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银行400块钱。
新周刊说,离开一线城市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不管这种说法是不是在一线城市无法立足的自我慰藉,至少对于我来说,离开是选择,而不是被选择。
北京确实是一个让人看不清楚、永远充满未知,从而痴迷的城市,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欲罢不能。要离开北京,其实最难面对的是“可能性”。有人问我,如果十多年以后,你留在北京的朋友接触的人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或者现在不如你的人在哪哪哪有了自己摄影展……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很害怕的,谁能甘愿自己平平凡凡呢?但是混沌地想了很长时间,我终于清楚地做出决定。
我们在北京上大学,一呆就是四年。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乡经济发展怎么样,只是单纯觉得会比北京差很多、机会少很多、能够达到的高度低很多。其实也不是这样的,不信回去找找工作试试,牛人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北京比较扎堆而已。
我觉得回昆明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弹弹吉他啊、练练书法啊、看书写文章啊……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没学钢琴,现在这个遗憾可以开始慢慢弥补了,打算好好练古典吉他。所以,这次离开,是我去实践自己人生哲学的第一步,带着自己好不容易理出头绪的价值观,离开这个充满诱惑和上升阶梯的城市。(综合博客内容)
专家点评
人才资源正在进行大洗牌
金融危机沉淀用人需求
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欧阳晖表示,实际上,无论是长沙、沈阳,还是上海、重庆,今年的招聘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可以说近年少有。这固然与前两年金融危机沉淀下来的用人需求集中爆发有关,但更意味着,随着各地协调发展的步调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到来,人才资源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洗牌重组,我国的人才结构将随之优化。
今年流行“集装”订购
与往常为单个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不同,前程无忧的职场顾问王剑明显地感觉到,今年以省市为委托方的“集装”订购人才正在悄然流行。有的是省级人力资源部门,有的是开发区管委会,还有行业协会,他们通常要求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频道发布集体招聘信息,甚至像大连软件园管委会还专门聘用了猎头网罗企业高管。
回流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对于人才回流现象,王剑认为,有利于优化各地人才结构,值得肯定。从小的方面讲,大城市人才荟萃,部分求职者无论是生活成本、竞争压力还是幸福指数都难以为继,与其咬牙硬“扛”,不如选择竞争相对较小的二线城市。
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欧阳晖还指出,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实施向西部和农村地区等“人才导向区”的倾斜和特殊政策,以利于推进城乡、区域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人才从一线城市逐步回流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各地大规模订购北京人才,会不会伤了本地人才的心?王剑认为这是个必然要承受的过程,就像当年国人一度迷信“海归”一样。即便是有困扰也只是阶段性的。
专家支招
“刚需”应届生更应考虑外地
“应届生找工作就像结婚买房子,是刚需;资深人才换工作则属于投资改善性住房——两者的机会成本不一样。”王剑建议,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后顾之忧远远少于拖家带口的在职人员,大量的招聘职位在二线城市,因此他们更应考虑外地或者回乡就业。不过相对于大城市的拥挤、高节奏等,二线城市在环境和生活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对于资深人才来说也有独特的吸引力。(撰文 晨报记者 姜葳 摄影 晨报记者 蔡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