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纳凉:适合准大学生们阅读的10本书
发表时间: 2010-07-10来源:

《上学记》 何兆武 口述 三联书店

  高考结束已有一个月,大批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们涌向了书店,在酷暑时节,既纳凉又增长了知识。天津图书大厦、海光寺图书城、天津图书馆等,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天津图书大厦,一位姓郑的学生对记者说,高考结束后,除了查分和填报志愿,他几乎每天都在图书大厦度过,以前为应对高考,课外书读得很少,这两个月,可以补一补。但让他苦恼的是,现在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令人眼花缭乱,不知该买些什么、读些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长江出版集团有关专业人士,他们经过筛选,向准大学生们提供了10本入学前的阅读书。有关专家称,这10本书,虽不能说全是经典,但读后对开阔学生的视野,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覃彪喜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这10本书的第一部,是何兆武教授口述的《上学记》。可以说,这部作品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所叙述的,尽管只是何兆武在1949年以前不足30年间学生时代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思考,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不但可以从中获取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而且可借此思索今后究竟应该如何读书、如何治学。如果说《上学记》是老一代知识分子对他们学生时代的回忆,那么,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则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对当今大学生活的反思。作者的另一部书《求职,从大一开始》,也进入了专家推荐的视线。在书中,已是某公司董事长的覃彪喜与大学生进行了关于职业、关于规划、关于尊严等方面的对话,实质上,他所说的,就是“厚积”而“薄发”。接下来,还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市场上关于《论语》的书非常多,良莠不齐。相对而言,《论语今读》绝无信口开河之虞,言必有据,通俗易懂,有深度也有广度,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10本书目中,还有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的专著《通往奴役之路》;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梭罗的《瓦尔登湖》;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以及南方都市报的时评结集《南方的立场》。

  有些书,譬如《西方哲学史》,高中生们读起来或许感到艰涩,但只要啃下来,必定大有收获。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