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爱迪生? 孩子知道要去哪儿全世界都让路
发表时间: 2010-01-21来源:
 

工作中的爱迪生。(资料照片)

    他是世博会的常客,世博会也是他的舞台。从1876年到1893年,他那些改变人类文明史的发明总是历届博览会上最受瞩目的焦点,有时候美国馆里超过1/3的展品都源自他的创意。当他的身影出现在巴黎世博会,人们甚至觉得与这位智慧巨人相比,埃菲尔铁塔都显得渺小。

    同样是这个人,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学,是一个被孩童们孤立的“呆子”,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劣等生”。他耳朵不大灵光,却老爱问“为什么”。他会追着老师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他也曾蹲在鸡蛋上好奇,“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却不能?”

    后来他成功了,这些轶事才广为流传。他那句关于成功的表述挂在许多中小学校的墙上:“成功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托马斯·爱迪生。”

    不过,“灵感”和“汗水”这类主观因素并不足以解读发明大王的横空出世。就爱迪生个人而言,他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慧眼识才的母亲南希。当这位伤心的妈妈携着儿子走出校门时,她确实哭了。学校已经决定放弃这个“老问为什么的劣等生”,但她始终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低能儿。作为一位女子学校的教师,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南希从自己第7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她发誓要全力教育儿子,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等的人物。

    在她的引导下,爱迪生8岁开始读莎士比亚、狄更斯的作品,9岁接触《自然与实验哲学》这类科普读物,10岁时一边读《罗马帝国衰亡史》,一边在地窖里摆弄化学药品……爱迪生后来回忆说:“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为我极力辩护。从那时起,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天才的成长道路大多是曲折的。被迫在家中完成了启蒙教育之后,12岁时,爱迪生开始浪迹天涯。

    他先是在列车上卖报。事实并非中国的小学课本所言:“因为做化学实验点着了车厢,列车员打聋了他的耳朵。”耳聋其实源于另一场意外。那位叫史蒂文森的列车员对爱迪生一直很友好,甚至放心地把一节行李车交给他建立化学实验室。

    15岁时,爱迪生舍命救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玩耍的男孩。孩子的父亲,一位火车站站长发现爱迪生对通信机器着迷,便主动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后来的成就众所周知,从16岁的第一项发明——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爱迪生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发明,他一生中获得专利的有1300多项。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甚至专门挑出一天命名为“爱迪生日”,以纪念他的发明把人类从漫漫黑夜中解放出来。

    那么,又是谁把爱迪生从漫漫黑夜中解放出来的?是宽容的母亲,开明的列车员还是知恩图报的站长?

    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大概算是“命中有贵人相助”。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如果一个孩子知道他要去哪儿,全世界都应该为他让路。”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