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党青丽老师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古莘文苑
怀念大荔师范
文 | 党青丽
怀念师范简笔勾勒同窗生活,共忆师范兄弟姐妹。
(一)
1992年,我带着铺盖卷儿,和其他同学去甘井高中参加了初级中学的最后一次决定前途命运的考试。初试、复试、面试,经过三轮严格审核,我最终被大荔师范录取,当初我是全乡镇唯一一个中师生,那年,我16岁。当年能被中专中师录取的,可谓是学校成绩优秀者,未被录取的同学全部上高中了。(实际上高中的同学最后考大学,毕业工作一个个比我们牛多了)
1992年的暑假,全家人为我上中师忙活了一阵子,老爸进城为我准备各种生活必备品,学习用具;老妈为我准备了被褥和几件衣服,临近开学,在老爸的带领下我去亲戚朋友家告别,亲戚也或多或少拿出礼物以示祝福。
开学之日,天蒙蒙亮,老妈煮了几个鸡蛋,烙了几张饼子,说是在火车上吃。老爸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和行李去火车站。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异地上学,合阳大荔虽不足百里,可在当时,感觉像是去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上学,那种新鲜激动的感觉伴随一路。
(二)
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大荔车站。一下车,就有师兄师姐们拿着若大的牌子,大声喊着接大荔师范的新生。我一眼就认出了高一级的老乡,也是老爸的学生,他前前后后提行李,指方向,我和老爸也是稀里糊涂跟着他走,什么地方报名收费,班主任住哪里,教室什么地方,宿舍又在几楼几室,领取洗漱用品的又在哪个楼,打饭的地方又在何处……当天一概不知,只知道跟着跑路,手续办完,入驻宿舍,打开门时已有几位同学收拾床铺,老爸打声招呼,我看了一眼陌生的同学低下了头,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选了下铺的床位也开始了整理,随后不多时,宿舍的八位同学们陆续也都到齐了,大家简单的问候之后就都沉默不语。
老爸陪我吃完下午饭,要回家了,看着老爸转身的那一刻,竟然泪眼矇眬。就这样,我独立生活的日子开始了。
(三)
进入学校的第一周,时间流动如此艰涩,短短的五天,我如同过了一年,好漫长的日子。晚上同学都睡着了,我秉烛夜书,向家人抒发我的孤独之苦。那封信至今都没有寄出去,因为当时我不知道大荔县邮局在哪里,等熟悉了一切,信又不知放到哪里去了。
我那时性格内向、腼腆,不善言谈。一个月都是一个人来往于教室,宿舍,饭堂。我在踽踽独行中默默认识学校和班级,关注舍友的言行,偶尔也搭茬说几句。半学期了,我熟悉了充满培养教师气息的学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警句,随处可见‘请讲普通话’的标语。同时也对全班同学有所了解,更重要的也适应了师范的学习生活。
大荔师范坐落在大荔县冯翊路,紧邻大华公路,现在大荔师范这个名字已经不存在了,取代它的是如今的同州中学。
我们92级5班共有48人,分别来自渭南各县,男生22人,女生26人。开学之日按照报名顺序每个人都有了学号,我是92537,意思是92级5班37号,以后课堂上老师基本不喊名字,就只叫学号,一开始还不太习惯,老师喊几声都没人应答,大家都面面相觑,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这样的代号。现在觉得课堂上这样称呼我们,真的疏远了师生关系,我们毕业之时,还有老师叫不上我们的名字,真的有点伤感。
(四)
师范的学习课程没有专业化,内容比较广泛,心理学,教育学,语文基础,地方方言与普通话,文选,物理,化学,政治,几何,写字,视唱,琴法,舞蹈,体育等,这些都是培养小学老师所必学的。在学习时间安排上,跟初高中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学习没有紧迫感,部分同学追求分不再高,及格就行,所以,那时就有很少的同学翘课逛街游玩。
一年级的课余时间印象中全都在劳动中度过的,如今的大型塑胶操场有我们92级同学的功劳。那时午饭过后,各人拿着劳动工具(开学报道时每人领一件,羊镐,锨,锄头等),由班主任带队分组,把学校里面的土拉到操场上,每组十架子车,还好大家基本来自农村,铲土运输不成问题,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还自发比赛,途中充满了欢歌笑语。但每天劳动完毕都累得够呛,也有同学手上都起了血泡,为了小组任务顺利完成沉默不语。这种劳动持续了将近一学期。
(五)
午自习的习字时间和晚自习的演讲时间雷打不动,尤其是即兴演讲,这令我们新生多少有些紧张害怕。习字课上,有个矮矮的,胖胖的男老师,用嘶哑的声音讲述着,横怎么起笔,怎样回锋……然后一笔一画在黑板上演示,实在不知道,还有书法课本,照着练习即可。可是到了晚自习的演讲时间,又没人授课,大家也不知如何演讲,一开始就从自我介绍开始,有一个搞笑的乡党介绍到:渭南有一个穷县是合阳县,合阳有一个穷乡镇就是王家洼,我就来自那里……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之后邀请到学姐师哥们进班指导,她们说即兴演讲没有局限性,随性发挥,记得那位学姐讲述了她实习时的一件事情:课堂上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同学们,我姓汤",话音刚落,有个调皮学生说"老师,你这个汤可以喝吗?"她愣了一下,瞬间又面带微笑,走过去抚摸那位同学,告诉大家"虽然老师这个汤不能喝,但老师的汤很特别哦,分好几种,比如语言汤,眼神汤,手势汤……"瞬间教室静悄悄的,都在听她关于汤的讲述。最后学姐们总结,即兴演讲就从身边的人或事开始讲起,还可以对某种现象发表看法等,从那以后,我们觉得演讲变得简单多了。
(六)
师范一、二年级每学年第二学期都有见习安排,我们搬着自己的凳子去大荔县城区的云棋小学见习。见习就是听课,学习在校老师的授课经验。有一节语文课至今我都记忆犹新,那位女老师讲《翠鸟》一课,她声情并茂的语言,热情的师生互动,流畅的简笔画瞬间让翠鸟栩栩如生的出现在黑板上,我惊呆了,对那位老师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回到学校,我认真习字,强化朗诵,练习画画,无奈,至毕业时,对画画还是没有感觉 。
师范三年级,我们进入实习时期。先是在学校里分组备课,上课,面对都是自己的同学,课堂上我们故意捣乱,故意刁难,一节课非气坏这些准老师,这样的方式我们也没有学到多少。真正明白备课上课是怎么一回事是在在我们的实习学校——汉村小学。刚开始上课时,先花费好几天时间备一节课,密密麻麻把要说的话写了好多页,然后教案背得滚瓜烂熟。自以为做好了功课,谁知走上讲台,师生问好之后脑子一片空白,顿时心脏极速跳动,全身冒汗,台下的孩子们先是一眐,既而哄堂大笑,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好在随堂的指导老师为我镇住了那些熊孩子们,我灰溜溜地走出教室,沮丧,伤心随即席卷了我。那一刻我理解了万事开头难,那一刻,我也下定决心必须克服自己的怯场心里,私下我对着镜子,对着同一组的同学讲。当我能顺利讲完时,指导老师才允许我进入课堂,哪知四十分钟的课堂我二十分钟就讲完了,天哪,余下时间不知所措,只好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第三次,我按照指导老师对课堂环节时间的安排再次进入教室,最终一节完整的课艰难的完成了。指导老师对我严格的要求为我日后教学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
学校每年都举办篮球赛,赛制是循环赛,也就是班班见面,积分高的为冠军。我们五班女篮其实实力还不错,连续几届都打败了冠军班级,却总是得不了冠军,而又被非冠军班级打败。这真是让我们有些泄气。但比赛中一次特有意思的投篮缓解了我们的情绪,我们跟四班的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突然,我班队员果断抢到一个球,一人极速突破,来个三步上篮,duang,球进了,拉拉队员大声呼喊进了进了,裁判一声哨响,却判此球无效,原来,我班队员投入了对方的篮筐,我们耸耸肩,摊摊手,表示无语,比赛结束后想起横冲直撞投进篮的一瞬间,哈哈大笑起来。
(八)
师范的饭堂是红砖蓝瓦砌成的,两头敞开,中间隔了几个烟囱似的柱子,其实是用来隔断。每一隔断的饭菜不同,稀饭馍菜面,随个人喜好打饭。
用餐时间,饭堂里挤得水泄不通。天气晴朗还好,打完饭的同学走出饭堂三人一堆,五人一圈随便捡块地方,蹲着有说有笑地吃起饭来。要是遇到下雨天,那就麻烦了,提早打完饭的同学就地下蹲吃饭,整个饭堂没有一块空地,后来打饭的同学想出去还得端着饭菜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下蹲吃饭的人群中,端至宿舍楼下,楼管又严厉呵斥,不让上楼,就这样度过了三年。听后几级的学妹学弟说,我们毕业之后两年,学校就有了比较阔气的两层食堂,他们无需顾忌天气好坏,放心的在里面悠哉悠哉的吃着,品着。
说的到饭堂,就不得不说饭菜,大荔师范最不缺的就是馒头和大米稀饭,至于有什么菜品,我确实没一点记忆,因为都不太合我口味,可每次回家,妈妈都说,你们学校饭菜真养人!哎!
(九)
大荔师范有一首特别励志的校歌,开学不多久,就有音加班的学姐们给我们教唱,一年级大家都规规矩矩的按歌词唱。进入二年级了,就有同学搞怪,某一个晚上,某同学召集了周周人,他说:大家听听这一句——大荔师范啊大荔师范是不是可以这样唱大米稀饭啊大米稀饭!太押韵了,就这样,其他人随声附和,之后就变成了大米稀饭啊大米稀饭。但是我们合唱比赛时,还是中规中矩,没有人敢乱改,毕竟关系到集体的荣誉问题。
(十)
离开母校的前一个月,班级决定举办一次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出,一个宿舍出一个节目。我们宿舍排演了课本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晚自习下后,大家就自觉回宿舍集合,谈论如何把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性格等表现出来,我们都在揣摩剧本,讨论商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了适合的角色,我是渔夫,一个可怜的渔夫,一个老实巴交的渔夫,上铺的姐们扮演老太婆,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主要角色敲定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排练,其中一个情景是老太婆让渔夫滚回海边呼唤金鱼,扮演老太婆的姐们开启咆哮模式,瞬间又暴力模式,我怯生生地在地上滚了一圈,抬头目视窗外哭喊着金鱼时,她们有的笑得直流眼泪,有的已经笑趴在床。
(十一)
毕业那天,我们的心情就如同空中的细雨,各县的车已经停留在宿舍门口了,司机好几次催促大家赶紧收拾行李上车。可是,大家手拉手,红着眼圈不忍分别,女同学干脆哭泣拥抱,就连送别的老师也不忍直视这样的场景,转身抹泪送别。就这样,一别就是二十年。
今天,翻开相册和毕业留言册,一幕幕都在眼前。一张张照片就是一个个故事,一页页留言就是一次次真情告白。
各位同学,青春教育二十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简介:琼崖红叶,本名党青丽,长期致力于教育一线,爱好各种运动,喜欢户外活动,偶尔动动笔杆,书写五彩人生。
【投稿】和谐中国网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