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正式投入建设的西成高铁(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预计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继宝成铁路、西汉高速公路等之后,这条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在新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使蜀道变通途的高速铁路是如何建设的?
如果不走进建设现场,不会知道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尖端技术在这里应用;不走近施工人员,更难想象到成千上万的铁路大军是在用汗水、泪水、孤独、亲情为代价,一厘米、一厘米推进着工程的进度。棋盘关隧道的建设及其工区长张胜,就是一个缩影。
动态管理和技术支撑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近日,来到西成高铁宁强段棋盘山隧道建设工地,这里是中铁三局西成客专XCZQ—10标段项目部六工区负责的施工现场,工区长是出生于1986年的大学本科生张胜,接近1.8米的个子,皮肤黝黑,语速缓慢,内敛中透出一种睿智。他带领着130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负责修建两条隧道、一个斜井、一座铁路桥,全长7.5公里。“隧道宽12米,全长1958.875米,其中600米在陕西境内,其余都在四川境内,平均每天以2米的速度向前掘进。”张胜边走边介绍。
现场协调
该项目部副经理齐宝志介绍说,他们负责的这条穿越秦岭和大巴山脉的西成高铁,总长31公里,涉及隧道、铁路桥梁、支架桥、桥隧相连段、车站,算是铁路建设过程中种类齐全的项目,工程难度偏上。整个项目全部在大巴山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以软弱岩为主,岩层断裂严重,尤其是隧道施工风险大,易塌方,洞内涌水较多,安全系数低,给施工带来的困难非常大。
对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整个项目部在张总指挥长的带领和组织下,每天都要对各个工区的工程进展以及施工情况进行分析,两天要对整个项目进行一次汇总,确保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解决,绝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安全隐患。对于汇总出来的结果,在每周周例会上进行通报、评估、讨论。在这种动态化管理以及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所有灾害和次生灾害都在可控之中。
隧道作业
张胜说,他负责的第六工区基本上都在“地球里面”施工,不像其他地方还能通过目测来直观的观察。起初在确定隧道口和隧道走向时,他带着技术人员步行40多公里山路,在树木草丛里埋控制点,这是需要用GPS来定位的,要求的精度是0.0001,也就是说误差只有万分之一,然后再用全站仪测控技术,把量测数据导入山体来确定隧道口在什么地方,隧道走向如何,并依此来放线、施工。
“小棉袄”下山就医他用泪水书写牵挂
张胜说,回想起埋控制点那段时间,两天下来,两条小腿肿得像萝卜似的。那是2013年底,他的女儿出生才几个月,妻子也在工地上工作,只好将这个小家伙带在身边。2014年春节前夕,大队人马都回家过年了,他们一家三口和另外4名还没有成家的年轻同事留了下来。除夕夜,看着附近村子里家家户户充满喜庆的样子,他只能给远在河南商丘老家的父母打电话问声“新年好”。大年初一是他的生日,自2008年从武汉交通学院毕业就参与修建武广(武汉—广州)高铁开始,至今已在工地度过5个生日了。
父女情深
让张胜牵挂和不安的是,女儿出生三个月时,发现她的右腿不像同龄孩子那样活动自如,抱到宁强县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女儿10个月的时候就在髋部打上了用来矫正的固定钢架,到一岁十个月的时候去掉时,孩子的两条腿始终呈“八”字形伸得直直的,所受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期间都是妻子带女儿到山外去治疗,他在工地上总脱不开身。孩子现在已经三岁多了,只能挪步,每当看着同龄的孩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方面作为父亲,他一直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太多,另一方那个面,张胜也希望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陪陪父母,父母老了,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为人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6年2月,张父被医院检查出直肠癌,需要住院、手术,当时正是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他选择了坚守在工作岗位,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陪在身边,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2014年12月20日,西成高铁江油站——成都东站区段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西成高铁西安北站——江油站(不含)区段预计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届时,西安到成都仅需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