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黄奕文
发表时间: 2011-05-25来源: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记广东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黄奕文

 

      【和谐中国网hxzg.net广东报道(李道武)】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2010年11月30日,刚刚从特大暴雨灾害中喘了口气,广东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又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由于灾后重建而积劳成疾,他们可敬而又可亲的村支书黄奕文,就在一天前离他们而去了。
满头银发的老婆婆拄着拐杖来了,青年夫妇抱着吃奶的孩子来了,红领巾扯着爸爸妈妈的衣角一言不发。人们抛开家园崩毁的伤痛、放下手中的活,聚在村口、挤在村委会,静静地等待黄奕文回来。从高州市到古丁镇再到黄沙村,路那样长,却又是那样的短。人们又是多么希望,干脆没有这一天,时间直接从11月28日跳到30日,黄奕文就可以继续留在他们身边。
      黄奕文是茂名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因在抗击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中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十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勇斗穷山瘦水,使黄沙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群众称为“第二次解放黄沙的人”。他的先进事迹,在当地被广为传颂。今年3月,他被省委追授为“广东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说:“在抗击‘凡亚比’台风的过程中,如果不是有一批这样的基层支部和共产党员,灾害的损失、人员的伤亡,就会比现在大得多。”

      2010年9月21日凌晨,受台风“凡亚比”的影响,高州市马贵、古丁等7个镇,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黄奕文所在的黄沙村,山洪爆发,泥石流倾泻,顿成泽国,灭顶之灾随之而来……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黄奕文迅速集中 “两委”干部,冒着被洪水冲走、被泥石流淹没的危险,组织群众转移。
      哪里有危险,他就往那里冲。黄奕文来到险情最严重的坑尾片,一边奔走,一边呼喊。
      在一间摇摇欲坠的泥砖房前,黄奕文一个箭步冲进去,前脚刚把屋主拉出屋外,后面就听见“轰……”一声巨响,泥砖房瞬间倒塌,淹没于洪水之中……
      黄奕文转移了一户又一户,救了一家又一家,鞋走丢了、脚擦伤了,喉咙喊哑了,他浑然不知。从凌晨一直到早上8时多,终于把坑尾片300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劫后余生的村民,见了“泥人”一样的黄奕文,见了这位救命大恩人,不禁号啕痛哭……
      洪水退后,黄沙村一片狼藉,村民们沉浸在一片茫然的悲伤中。黄奕文顾不上悲痛,冲锋在前,战斗在一线。他的身影,出现在运送物资的山路上,出现在恢复电力的战斗中,出现在修路架桥的工地里,出现在学生复课的校园间,出现在灾后抢种的泥泞里……
      黄奕文太累了,有一次回到家里,饭也不吃,一倒在床上便睡着了。醒来后,妻子紧紧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这些日子来,你累死累活,都瘦了十几斤,奕文啊,你千万要注意身体呀 。”
      11月28日晚上7点,黄奕文到村委会统计全倒户重建情况,忙到晚上10点多。身体透支到极限的黄奕文,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他的亲友,终年49岁。
      噩耗传开,黄沙村的父老乡亲肝肠寸断。“如果没有这场水灾,黄书记不会走得那么早。”60多岁的老党员陈坤芳泣不成声。“是他带领乡亲改变了黄沙村的落后面貌,是他使我们村第二次‘解放’。”村民罗锋老泪纵横地说。

      从黄沙村村委到21个散落在海拔近千米山腰上的自然村,在这些崎岐不平的山路上,人们已记不清黄奕文走过了多少回。以前,黄沙村只有一条公路通到村委会,村委会没有办公楼,在罗氏祠堂办公,村委会到下面21个村小组,全部要走羊肠小道,一不留神就有掉下山涧的危险,村民出行运货,靠的是肩挑马驮,到最远的村小组要走3个多小时。由于路不通,幸福也许离别人很近,却黄沙村很远,当地曾有多位儿童发烧,来不及送医院,造成脑膜炎后遗症,更有有800多人先后外迁他乡。
      如果和别人一样搬出大山,黄奕文也会和别人一样早一些“幸福”。1999年,黄沙村换届,时年38岁的黄奕文,以高票数当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当时,他的弟弟对他说:“哥,你上来佛山帮我打理生意,每个月给你3000块钱,别当工资只有170块钱的村干部。”黄奕文回复说:“如果现实不改变,黄沙人只会越来越穷,乡亲们信任我,我要干出个样子来,让黄沙人也过上好日子。”
      修建20多公里的黄沙村公路,要跨山涧、越深谷、架桥梁、垒石基,工程难度之大难以想象。仅凭穷得叮当响的黄沙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黄奕文迎难而上,利用多位老板在村建水电站的机会,苦口婆心做筹资动员工作,拍着胸口向老板承诺:只要你们投资建路,黄沙村人愿意无偿献工!老板们被黄奕文感动了,一致同意出钱修路。
      修路,所有黄沙人都想。但是,一旦涉及个人利益,要用哪家的田、哪家的地,村民就会闹个脸红脖子粗。村民罗瑶世得知修路要占掉自己的一块3分田,一想到家里人口多田地少,粮食总不够吃时就来气了,拿着柴刀要找黄奕文算账。没想到黄奕文主动找上门来,说:“我家的两亩田,你要哪一块任你挑。但修路不只是你一家子的事,是关系到黄沙子子孙孙的头等大事,哪边轻哪边重,你该想好啊。”黄奕文一番话,令罗瑶世一阵脸红,再想起黄书记为了修路,带头填掉家里的鱼塘,之后他再也不提此事了。
      黄奕文带领党员和群众,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工地上,挖泥土、抬石头、扛水泥,黄奕文样样抢着干。就这样,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黄沙21条自然村全部通了公路。世世代代蜗居在深山野岭的黄沙人,终于解决了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

      路通了,他骑着摩托车到处请教专家,到邻镇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不断摸索,发现黄沙适合种植南蕉和反季节蔬菜番茄。他和村干部动员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刚开始,村民信心不足,黄奕文对乡亲说:“你们没有钱买种子和化肥,村委会先垫钱帮你们买;你们担心没有技术种不好,村委会请农科站技术员来指导;你们担心种出来的东西没人要,我们支部承诺包销。”
村民有了“定心丸”,纷纷响应种植。1999年以来,黄沙村每年种植1000多亩南蕉和蕃茄、尖椒等反季节蔬菜,全村每年收入达150多万元。看到村民挣了钱,黄奕文的干劲更足了。他又动员大家大力养殖氹仔鱼。全村迅速掀起了养殖热潮,改变了黄沙村以前的传统型单一农业。黄奕文还利用黄沙村水资源丰富的条件,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引资先后建成5座水电站,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越过越红火了。100多名外迁的村民又举家迁回故乡。
      黄沙村民富了。一栋栋新楼在青山绿水之间拔地而起。相比之下,黄奕文的家仅有一层的楼房。他的家里人难免有点嘀咕,说他帮了人家亏了自家。黄奕文总是耐心地解释,心里没有丝毫的后悔。
      村民们评价黄奕文,“双手最白双脚最黑”,从来不占公家便宜,出城为群众办事,住的是最便宜的旅店,吃的是最清淡的白粥;一有空就在群众中走动,谁家有人病了,谁家的仔不想上学了,谁家需要贴补了,他心里的本子把群众的冷暖记得满满的。他经常到特困户家里嘘寒问暖,一次为孤寡老人罗大佑看病就支付了500元医药费,为村里的公益事业也慷慨解囊,捐资达1万多元。近几年来,黄奕文四处筹资,又建起了黄沙小学新教学楼,建起了村委会新办公楼。

      黄奕文走了,带着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牵挂、对家人的眷念。在为了群众忙碌时,他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走的那样匆忙,匆忙得甚至来不及和亲人道别。
      现在他静静地躺在他家屋后的山岗上,静静地看着他的妻儿老小,望着他曾经奋斗一生的土地,望着村委会。全村群众在山脚下的村道上来来往往,他们每一个人都会不时念起,在这个曾经贫困的高寒山村,在这块曾经遭遇千年一遇洪灾的地方,曾经有一个叫黄奕文的人为了这块土地和他的人民的幸福,献出了生命。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