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出来的和谐-南宁望州南社区和谐建设启示
发表时间: 2009-06-01来源:
没有豪华别墅,也没有尊尚会所,广西南宁市望州南社区原本是一个拆迁户聚居、人员复杂的老式平民小区,多年来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带头作用,使居民互敬互爱、和衷共济的行为从自愿走向自觉,形成了"能帮就帮、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朴素价值观,以老南宁人"帮"字精神为核心营造出把"社区当家庭、把邻里当亲人"的和谐氛围,正在构建一种"党员带头帮、群众相互帮、机制创新帮"的新型和谐社区模式。

    传统美德润物无声,向每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帮"字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切入点

    成立于2001年的望州南社区最早从1994年开始逐渐形成,目前社区常住居民2000多户约6800人,多数是民生路、高峰路等地过来的老拆迁户,其中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比较多,今年7-9月社区统计低保户64户173人,其中残疾41户,领取失业证人员最多时达305人,可是在这个情况十分复杂的老社区里,人们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社区生活其乐融融。

    "尽自己的能力,能帮就帮"是这个社区的一大特点。这里流传着两个"金妹"的动人故事。居民陈金妹的丈夫几年前去世,本人也身患重病,为了生计她曾和儿子一起捡垃圾为生。邻居单金妹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从自己为数不多积蓄中每个季度拿出100元接济陈金妹一家,后来单金妹女儿每月也主动拿出90元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6年时间从没间断。

    周月兰的丈夫因病去世后,女儿在读中学,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下周月兰一病三年。邻居易达媛主动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像亲人一样送饭喂药服侍了一个多月,直到病情好转,还有好几位邻居也主动送钱送物关心周月兰的病情。"那么多帮助我的好邻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康复后的周月兰说,"社区有用得着的地方我都会尽力去做。"

    望州南社区目前已形成浓郁的互帮互助氛围:退休工人何莲芳年老多病走路十分困难,平时到银行取工资、去超市买菜都十分困难。居民陈培新主动上门安慰老人,并自告奋勇地把何大娘的家务包了下来。买米、买菜、取钱、做饭、洗衣服,陈培新数十年如一日从没间断过;居民张翠云夫妇先后中风偏瘫,社区发动群众捐款3000多元支付医疗费,黄伟红、冼沛娥等人经常上门洗衣、送菜,捐款捐物难以计数……    看到邻居生活困难帮一把,见到邻居生病体弱搀一把,如此动人的小故事发生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不过每个人都觉得这很平常,居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能帮就帮呗,换了是自己同样也需要别人帮一把的。"

    "基层堡垒"聚民心,把社区当家庭、把居民当亲人,"帮"字成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居委会主任黄伟玲在望州南社区已经工作了10年,提起她的名字,很多群众都说,黄主任可以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样看待。每个月几百元工资,黄伟玲多数都花在困难居民身上,自己曾经没钱买菜,甚至借孩子的压岁钱。

    一次孤寡老人唐兰珍不慎摔断了腿,身边无人照料,社区干部李洁莲主动担当起全面照料老人的任务,黄伟玲也经常上门帮忙。有一次,黄伟玲刚走进老人家门,就闻到一股异味,原来老人已经大小便失禁。黄伟玲没说二话立即给老人仔细擦身、打扫卫生、清洗衣裤,一直参与照顾老人两个多月。唐兰珍伤好后逢人便夸:"亲生女儿也不过是这样啊!"

    在望州南社区,每一名党员都在用无声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群众。单金妹曾陪黄伟玲一起做入户登记,有一次由于住户思想比较抵触,黄伟玲刚跨进门槛就被铁门挡了出来,一只脚没来得及抽回被门夹得鲜血直流,可她什么都没说,反而一瘸一拐地多次登门,终于打动了对方。"那时她一个月才两三百元钱,辛辛苦苦没有任何名利,这才是真正的讲奉献的好党员,"单金妹说。在黄伟玲的影响下,热心公益的单金妹在56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她已帮助10多名下岗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王丛清透露,整个社区目前已有93名党员,以党员为主的居委会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集体获得的奖金、外出补贴等统统作为社区工作经费,不进入个人腰包;爱心人士赠送给工作人员的慰问品,一律全部转送给社区的困难户。

    正是在这些党员骨干分子的影响下,望州南群众有样学样,营造了爱心涌动、互帮互助的温馨氛围。81岁的老太太伍莲芳退休后本可以平静地颐养天年,可她看到别人整天忙碌自己也闲不住了,小区的治安、防火、防盗、绿化,不管大事小事老人都积极参与,而且还带动了一大群离退休老人一起为大家服务。

    真心实意求解民生难题,以群众需要为第一需要,"帮"字成为创新帮扶机制的动力和源泉

    望州南社区的一个好做法就是及时对群众的需求作出呼应,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机制和途径,以"共建共享"为渠道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广大社区群众对和谐建设的参与热情,使居民迸发出更多的共建和谐的创造活力。

    1997年6月底香港回归之前,望州南社区计划组织一次拔河活动,当时利用仅有的100元钱购买了基本用品,又请求社区物业公司协助解决了比赛奖品,最终活动好评如潮,令很多人都没想到。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王丛清说:"这类活动的开展很好地融洽了邻里关系。"社区开始想方设法争取多方面支持举办了一系列社区集体活动,拔河,舞蹈比赛,歌赛,包粽子大赛,烹饪厨艺大赛,隔三差五的集体活动促进了居民的沟通交流,居民们又在活动中升华了感情。

    根据居民建议和社区实际,2001年望州南社区创建了首府第一家"社区110求助服务中心",中心24小时值班,有求必应地处理家庭不和,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去年以来,中心共及时处理各种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及治安事件100多起。

    2005年2月,望州南社区根据居民建议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工社区俱乐部,43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在俱乐部可以阅读、健身、上网、打球。在望州南社区,还有一支30人左右的"老妈妈巡逻队",她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小区内巡逻,检查卫生、浇灌花草,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居委会和保安。

    在平凡而又温馨的望州南社区,不少人在外面有了新房,却依然选择了留守。吴数文夫妇和子女至今挤住在狭小的两房一厅内,儿子长期住大厅,有人想以一套全新的三房一厅跟她换房。"人家的房子又大又漂亮,可我就是舍不得这里,"吴数文说。

    南宁市兴宁区委组织部部长韦敏杰说:"望州南社区居民以困难群体居多,社区硬件设施条件也相当落后,这样的社区能够凝聚形成'能帮就帮'的和谐民风,为我们基层和谐建设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学得着、做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榜样。"

    四次亲赴望州南社区考察的南宁市委书记马飚认为,望州南社区以朴素的"帮"字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实效而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而不盲目攀比,突出特色而不强求一律,已经形成了"衣食住行能帮就帮、就学就业能帮就帮"的和谐局面,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好好学习和推广。(完)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