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企业老板带员工诵《弟子规》学《论语》
发表时间: 2014-11-06来源:

小磨香油博物馆内陈列的崔家传人谱显示,第一代“崔香油”始于14世纪。(齐鲁网记者

小磨香油博物馆内陈列的崔家传人谱显示,第一代“崔香油”始于14世纪。(齐鲁网记者 于鹏 摄)

山东民营企业老板带员工诵《弟子规》学《论语》
  在瑞福油脂的样品保存室,种类繁多的芝麻样品琳琅满目。品质总监杨忠欣拿出一包孟加拉极小粒芝麻,记者看到,标签上的日期说2006年5月18日。“芝麻样品保存时间相对比较长,能放20至30年。”(齐鲁网记者 于鹏 摄)
杨忠欣认为,在基层的历练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学生受益匪浅,让他们对各道工序流程都了如指掌。(齐鲁网记者

  杨忠欣认为,在基层的历练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学生受益匪浅,让他们对各道工序流程都了如指掌。(齐鲁网记者 于鹏 摄) 

杨忠欣回忆,自己刚进厂时,香油尚采用手工灌装方式,直到引入自动灌装设备,才将人力逐渐从流水线上解放下来。(齐鲁网记者

  杨忠欣回忆,自己刚进厂时,香油尚采用手工灌装方式,直到引入自动灌装设备,才将人力逐渐从流水线上解放下来。(齐鲁网记者 于鹏 摄) 

自1984年成立至今,瑞福油脂已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近3万个分销点和代理商组成了营销服务网络,大量产品远销海外。(齐鲁网记者
  自1984年成立至今,瑞福油脂已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近3万个分销点和代理商组成了营销服务网络,大量产品远销海外。(齐鲁网记者 于鹏 摄)

  齐鲁网9月18日讯
  (记者 张雯婷 于鹏 实习记者 曹宁)在许多老潍县人那里,还留有崔老头们推着车子走街串巷,口里吆喝着叫卖崔家香油的乡情记忆,而对瑞福油脂的员工杨忠欣而言,崔家香油更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20年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后还会继续变,向着好的方向。”
  1996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前郑州粮食学院)后,杨忠欣通过校招来此工作,起初在生产部车间任职,“几乎什么环节的活儿都干过,一开始灌香油还是手工灌装的,一个小时只能完成上百瓶。”
  现在回想起来,杨忠欣明白,当时初入公司的自己经历了一次公司的“技术革命”。在崔字牌小磨香油奠基人崔信山引入标准化生产之后,次子崔瑞福在那一时期起放手进行设备改造,于1994年开始新建国际标准生产车间,引入自动灌装等技术环节,才将人力逐渐从流水线上解放下来。
  1998年,企业顺应形势,改制为潍坊瑞福油脂调料有限公司,进一步激发了活力;1999年崔字牌小磨香油被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1年,公司一举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继传统香油之后,又陆续开发出浅色、黑芝麻、保健、药用与工业用香油等高端系列产品,建立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随着公司的成长,杨忠欣也逐渐开始成长为技术骨干。
  “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00年以后,公司也有过相对困难的时候。”杨忠欣告诉记者,当时市场上的香油品牌鱼龙混杂,掺假成风,公司的市场份额由此受到不小的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市场上超过一半的香油都掺假。别人的香油成本低,有价格优势,我们卖十五、六块钱的时候,人家卖到七、八块,卖不过人家。”
  “当时有业务员和技术员提议,是不是我们也做调和油。当时我们董事长下了决心,我们崔字还是做品质,做纯香油。”杨忠欣说,董事长的这一决定,再次带来了公司生产方式的变化,“我们从别的环节着手,比如提高出油率,比如开始研发高档品牌。他们的香油价格的确低,但是人们买过一次,就不再买了,知道那是掺假的。”
  不掺假,这是崔氏传人的“规矩”:18代传人崔升扬讲究料必优、水必好、器必洁、称必足。有的人说:“打香油我吃,又不是你吃,你尽管打油就是了。”崔老头却说:“你的瓶子不干净,装上我的香油,香油变了味,岂不败坏了我崔家香油的名声”。19代传人崔信山制定了“做人靠人格,产品靠质量,社会靠朋友”的方针和“创优质产品、创出口产品”的理念,将诚信和质量放在第一位。20代传人崔瑞福更是将诚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崔字品牌成长为文化品牌。
  2009年,瑞福油脂建立新厂,在保留关键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建立全国第一条小磨香油自动生产流水线,产量从日产6至7吨不断提高,变成日产50吨左右。公司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石磨群,在保留了石磨工艺核心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改造,大幅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量,瑞福油脂成为国内最大的小磨香油集约化生产基地。
  “靠传统的农民是办不成现代化企业的,没有一流的员工,就创不出一流的企业。”瑞福油脂现任董事长崔瑞福如是说。
  杨忠欣来到香油厂的那一年,厂里引进了第一批42名大中专毕业生。当时在人们的理解中,大中专毕业生是要到好的行政单位去的,最差也要到国企和好的商业单位去,怎么能去一个私营的香油厂?更让人费解的是,崔瑞福把这些人都下放到了车间,他们去车间干什么,炒芝麻、墩油、刷瓶子、贴标签……而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岗位交流。
  杨忠欣佩服董事长的长远眼光。社会在发展,任何岗位都需要知识,而知识的运用必须要以扎实的实践经验为前提。42名大学生在车间呆了一年后,合格的“车间工人”都被分配到重要岗位上去,有的是车间主任,有的成了生产部的经理,有的是质量监督员,有的成了销售员,基层的历练让这些大学生对各道工序流程都了如指掌:芝麻炒到什么火候,用手一捻就知道,外出采购,一把芝麻抓在手里就知道出油率多少。每个人都成了能文能武的骨干。
  杨忠欣也获得了外出培训与考察的机会,科班出身的她敏锐地发现科技成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于是,她着手联系了自己在河南工业大学的老师,借助高校的力量帮助企业开展科技成果研发。经过数年的努力,2013年,“小磨香油大型工业化生产集成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成果,而这项成果,正是由河南工业大学与瑞福油脂合作完成的。
  此外,公司投巨资建设的质量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国际实验室认可(CNAS认证);同年,“富含维生素E芝麻油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也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成果。杨忠欣告诉记者,检测中心的建成与两项科技成果的认定推动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人才战略似乎带来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如今的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生产小磨香油及芝麻制品的公司,是中国乃至世界芝麻香油行业翘楚。
  如今,杨忠欣已经成为公司生产管理部的品质总监,在公司的样品保存室,她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工作,也介绍着如今瑞福油脂有名的“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标准,从原料采购、精选、烘炒、研磨、取油到净化、灌装、入库,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确保100%的产品合格。
  指着样品保存架,杨忠欣介绍说,公司在此存放着超过1万件样品,“保质期内批次的自产油脂成品样本、从台湾日本等地区购买的用作参考的油脂产品样本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她拿起其中一包芝麻样本,记者看到,样本标签为2006年5月18日产于孟加拉国的极小粒芝麻。“芝麻样品保存时间相对比较长,能放20-30年。瑞福油脂选用最优质的芝麻,为产品打下了基础,公司到现在,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被投诉过。”
  “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一百年只做一件事。能够将芝麻大的事做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是董事长崔瑞福挂在嘴边的话。而这种专注,帮助崔字牌借助两次“革命”,铸就了中国小磨香油第一品牌。
  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瑞福油脂的企业文化是让杨忠欣非常满意的一点。“董事长带着员工学《弟子规》、习《论语》,他说,家庭幸福的员工才是好员工,我们都要先做好人,才能做好工作。”

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和谐中国网总编、和谐中国书画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弟子规》现代修订者李耀君老师“《孝经》、《弟子规》、《群书治要》等中华传统文化”讲座报告预约,《弟子规》合作印制、《弟子规》捐赠 短信158 1010 2998   电话010-5143 8660   微信liyaojun1966   QQ:330835268】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