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感受经典魅力
发表时间: 2013-07-10来源:

 


小学生在上《弟子规》课。


读书节。

   (宁德晚报记者  孙丽晶)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而传统美德,则是这种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宁德市实验学校开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铭文及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活动,创设了一个人人读书,人人读经典、诵经典、感受经典的学校文化氛围,从而培养谦谦文化小巨人、彬彬礼仪小君子。优秀的经典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化到心里的则是品格与修养。

  近日,记者走进宁德市实验学校,以小学部《弟子规》教学为例,为您解读该校如何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成长注入正能量。

  列入校本课程 贯穿课堂教学

  “宁德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列入班级课程表,将《弟子规》的思想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地传授。”该校小学部校长胡念肃介绍说,要求学生先会背诵《弟子规》,在背诵的基础上用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释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内容、明确涵义。

  该校利用班会、阅读课及课余时间,以吟诵、演讲、故事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乐于参与,同时又以家庭作业形式,要求家长督促孩子诵读,协助孩子共同理解。

  教学中通过从古文中找事例,从古人身上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学习的学生。该校还将《弟子规》作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切入点,同德育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

小学生在文艺节上表演《弟子规》朗诵。 (图由宁德市实验学校提供)

  结合育人目标 弘扬传统美德

  “以德为先,以德立校,健康全面,奠基终身。”是宁德市实验学校的育人法则。该校以教学《弟子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书香校园”、“五心”教育等活动,使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更为突出和明显。

  该校小学部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根据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诵读《弟子规》确实是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使学生懂得怎样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感恩与爱的高尚品质,对构建良好的校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清洁人心、熏陶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言传身教 学生志在力行

  “《弟子规》的精髓是‘贵在力行’。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能读会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日常行为上,如此一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尤为重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教师自己都没学好做好,又怎么去要求学生做好呢?所以教师首先要用《弟子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表率。”胡念肃介绍说,“日常中,我们注重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尤其是在学生犯错时更是契机。”比如见到学生在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老师会提醒学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学生讲粗话时,老师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就会教他们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

  自开展《弟子规》教学后,通过教师们自身的变化和言传身教,学生们的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显现,使学生明白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使“感恩与爱”和拾金不昧的精神蔚然成风,寄宿生能做到“食不言,寝不语”。炊事员给学生打饭菜后同学们都会说声“谢谢阿姨”,而且做到不挑食、不浪费粮食。

  “工作一天很累回家时,孩子就会给我们捶背揉肩,有时还会帮忙洗脚或做家务,懂得孝敬父母了。”家长如是说,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孩子听话了,有礼貌了。

  “开展《弟子规》教学以来,教师们感受到自己为师的行为更加规范了,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也多样化了,学生们的行为规矩了,逐步从不自觉行为转为自觉行为,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教育力量。”小学部校长胡念肃表示,该校力求将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教育成为小学部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并为学校品牌崛起推波助澜。

【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和谐中国网总编、和谐中国书画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弟子规》现代修订者李耀君老师《弟子规》讲座报告预约,《弟子规》合作印制、《弟子规》捐赠 短信158 1010 2998   电话010-5143 8660】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