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家教】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发表时间: 2018-07-26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电子产品。《弟子规》讲堂推荐,微信:131 4145 7599
        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引导?
        自从邻居小孩放假,每天都会听到邻居孩子妈妈吼孩子的声音。正巧早上出门时碰到了,打过招呼后得知她是要去办宽带断网。不等我再问,她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倾诉起来。原来,小孩放假几天来,整天手机、电脑轮番上阵地玩电子游戏,不肯出门,也不做作业,吃饭时间到了也要妈妈一喊再喊才肯上桌。妈妈心中恼火,就逼着孩子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结果呢,到了晚饭时间,她去接孩子回家,却看到他正和小伙伴坐在沙发上捧着iPad对战,知道她进来连头都没抬一下。这件事让邻居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爆发了出来,于是决定迅速去办断网手续。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
        这一年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不鲜。
        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就能够完全禁止的。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
        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
        4、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6、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看到这,很多人会说这些影响伤害我们都清楚,可他究竟是有什么魔力让孩子欲罢不能。其实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1、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2、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3、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究竟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呢?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3、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从此,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变得“不可理喻”。
        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4、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弟子规》讲堂推荐 微信:131 4145 7599
       【附:国学教育指导师李耀君简介】
        李耀君,国学教育指导师,国学书法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益者和传播者,中共党员,和谐中国网总编辑,和谐书院院长,《弟子规》现代修订者,《人之规》传播者,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1966年出生于字圣仓颉故里、史圣司马迁故里和印光大师故里陕西渭南。198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兼任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多个机构文化顾问。李耀君先生与时俱进修订《弟子规》,形成了《人之规》,并率“和谐中国网”在全国倡议发起“全民学习《弟子规》”工程,提出“全民学习弟子规,家和国和天下和”。联合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向社会各界赠阅百万余册。在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开展“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巡讲”数百场。先后两次应邀赴台湾讲学交流。倡导把轩辕黄帝生日农历三月初三作为“中华父亲节”,推动把黄帝夫人嫘祖生日农历二月初十作为“中华母亲节”。中央电视台和《联合国友好画报》等媒体先后报道。李耀君先生以其书法作品及其拍卖所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被誉为“慈善书法家”。他撰写的“人生修炼三部曲”之《明道歌》“人生之志在明道,做人之道根在孝。生财之道在于舍,健康之道平心造”,以及《放下歌》中的“万事一念间,放下天地宽”等诗句,被广为传诵。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