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将至,让我们以至诚之心向天下父母顶礼!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
——写在父亲《笔墨传和谐》一书出版之际
李耀君
(二○一五年春节前夕)
2015年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年味越来越浓……
随着我们自己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到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福气。在我们周围,父母双双都80岁以上的不太多。我们的父亲今年82岁了,母亲81岁了。这是先祖和父母积的德,更是我们儿女的福。
父亲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他几十年来的主要文章、书法以及工作和生活照片等汇集成书,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心愿。但由于工作忙,给父亲编书的事一拖再拖。其中还有两个小原因,一是想尽量把资料收集全面些,以免遗漏;二是把编书的时间有意拉的长一些,让父亲参与其中,生活在希望和欢喜中。但也不能拖得太久,让父亲失望。所以在2015年春节前赶出了父亲的这本书《笔墨传和谐》。千头万绪,难以面面俱到,先印数册,以飨父愿,待再版时再作完善。同时我们在书后附录《弟子规》、《父母恩重难报经》、《百孝经》、《太上感应篇》、《心经》、《阴骘文》等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简明经典,供大家参考,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年幼时吃尽了苦头。父亲生于民国23年(1934年农历二月初七),兄妹五个中父亲排行老大。那个年代由于家寒,父亲从小就跟爷爷下地干活,12岁用扁担挑水,双肩被压磨的结了厚厚茧,现在依然清晰可见。邻里甚至担心父亲被扁担压的长不高,但后来父亲还是个大个子。父亲17岁起,即先后在邻村同家庄镇的段庄村、百良镇的莘村等做教师,挣得了比单纯种地要多得多的粮食,爷爷奶奶非常高兴。
勤能补拙。父亲是个非常勤学的人。因过去家贫,连阴雨下倒了家里的房子,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父亲初中没上完便辍学了。后来能做教师、成为国家干部,都是父亲坚持自学的结果。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父亲一直是挑灯夜读。听爷爷奶奶讲,父亲小时候读书很用功。那时没有钟表,特别是到了冬天,天亮的晚,奶奶怕父亲上学迟到,有时半夜三更给把父亲叫起来,父亲就在油灯下小声念书,直至天蒙蒙亮才去学校。听母亲说,他们刚结婚不久,她去父亲单位,有时她都睡了一觉醒来,父亲还在学习。我们小时候寒暑假随父亲去县城他的工作单位住,父亲也常常学到深夜。1994年父亲退休至今20多年来,即使现在80多岁,也一如既往。母亲经常说,你又不是娃娃考大学,何必这样!父亲从不理会。父亲读书看报喜欢眉批圈点、记笔记、做剪贴,这种良好的习惯也传给了我们。邻里有时要几张废报纸用,父亲还要把看过的报纸再翻阅一遍,看是否有重要内容需要剪下。母亲怕邻里等的太久,总是嘀咕着:“几张烂报纸,还有啥舍不得的?!”父亲会说一句:“你不懂……”父亲勤奋好学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们,是我们儿孙们重要的精神财富。
俭以养德。父亲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可能是从小穷日子过惯了的原因吧,父亲的生活一直很俭朴。衣服总是补了再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父亲也是常常穿我们退下来的衣服,有时我们给添置新衣服,父亲还说新的不好,没有旧的穿着舒服。吃饭时掉了小饭粒父亲也要捡起来吃,吃完饭还要用馒头把碗碟擦一擦,我爱人、弟媳和女儿、侄女都说父亲的碗好洗,让我们向父亲学习。2014年4月28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讲述我县(陕西渭南市合阳县)印光大师弘扬佛法的纪录片《灵岩道风》,其中有段解说词为:“(印光大师)食毕,以舌舐碗,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极净为止……”当时看到此处,父亲“弓腰捡饭粒、以馍拭碗”的画面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们合阳独有的小吃“踅(xue二声)面”起源于汉代,相传说是公元前204年韩信带兵打仗时做的一种快餐,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面。其历史悠久,味美可口,深受我们当地人喜爱。一般吃一碗踅面须再加一个烧饼方可吃饱。前些年,父亲去镇上集市吃踅面,为了省一个烧饼的五毛钱,便从家里带个馒头去就着吃。近年我们在京工作,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带来的各种茶叶,家里不缺茶叶,可父亲泡茶时虽然已经没有茶味但还有颜色,他也不肯倒掉,为此我们大家经常“批评”父亲,但父亲我行我素,“屡教不改”。母亲说父亲:“你自己这样可以,来客人了一定要及时换茶叶。”可父亲习惯了节俭,常常就忘记了,偶尔被我们发现后感到很尴尬,我们便赶快换掉,而父亲还有些恋恋不舍。父亲平时在路上见了小铁钉、牙膏皮、饮料瓶、塑料袋等都要捡起,日积月累,我们家的后院几乎成了废品回收站,一段时间,累积起来还真能卖些许零花钱。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父亲的节俭给自己和我们儿孙积了德,同时也深深的教育着我们。因此,即使在物质丰富、衣食无忧的今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不会浪费,保持着俭朴的作风。
甘为人后。父亲一辈子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默默无闻,写过无数的文章,但大多以公文、新闻、领导讲话、党史资料为主,做着“无名的幕后英雄”。退休后,父亲经常参加一些诗文、楹联和书法征集活动,忙的不亦乐乎,屡有入选和获奖。
笔墨人生。父亲从小就是用毛笔写字,所以书法很好,但过去只是作为工具用于工作,很少作为书法作品装裱补壁。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也喜欢书法。2006年我到北京运营“和谐中国网”后,还成立了“和谐中国书画院”,便给父亲买了大量的宣纸,让父亲写书法。父亲的书法苍劲有力,古朴厚重。“盛世书风多正气,晚年墨池更精神”是对父亲的写照。父亲的书法作品,大多由他和我们兄弟姐妹赠送亲友,激励后代。有机缘也参加公益拍卖,捐赠公益慈善事业,资助弱势群体。2009年和2012年,我们先后带父亲到北京和贵州参加了两次笔会,在笔会之余携父亲再次登上了他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天安门城楼,勾起了父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天安门广场的回忆,故地重游,今非昔比,感慨万千……在贵州笔会期间,父亲游览了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瀑布之一的黄果树瀑布等。在两次笔会上,父亲得到了数千元的润笔费和礼品,还惊喜地的发现原来书法艺术这么值钱!但更为欣慰的是,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父亲是我们事业的强有力支持者和鼓励者。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一步成长,最高兴的莫过于父亲母亲。父亲是我们最高的欣赏者。我们每次回家,都要向父亲汇报在外的工作进展和成绩,父亲都会欣慰地赞扬。父亲把我们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和媒体对我们的报道收集的比我们还要全,贴了好几大本子,且贴的满墙都是。父亲母亲怕影响我们工作,即使偶尔生病或住院,也不给我们说。有时候其他亲友告诉我们,我们打电话问情况,他们总是说没事,已经好了。常常让我们感到难过、内疚和不安。在此,深深地向父亲母亲道一声:“儿子不孝……”
勤劳本色,老当益壮。在老家农村盖房子是父亲的夙愿。2002年,69岁的父亲用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在农村老家盖了200多平米的新房,当时一度成了我们周围的样板房,了却了父亲大半辈子的心愿。我们那一带很讲究门楣,父亲用毛笔写了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与时俱进”,用石头雕刻镶嵌在门头上,古朴大气,意义深刻,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代。父亲从房子的设计、备料到施工,几乎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跑前跑后,早出晚归,母亲给做着得力助理的工作。在施工期间的那一个月,正值三伏天,父亲晚上就睡在工地的架子车上,既湿又潮,蚊虫叮咬,父亲都挺了过来。父亲每天仅休息五六个小时,既操心又干活,劲头十足,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即使近几年80岁左右的父亲还用自行车带着母亲下地干活。我们既心疼父母,不让他们太劳累;同时又高兴父母身体健朗,适当干些活也是一种锻炼。父亲母亲积极乐观、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子孙后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亲心地善良,勤俭生活,吃苦耐劳,但性格过于耿直,有时不经意间言语会伤害别人。在此我们代表父亲向曾经无意伤害过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致以歉意!
母亲生于民国24年(1935年农历九月初六),贤慧明理、勤劳善良、为人宽厚、德高望重。过去父亲在县城工作,母亲在农村家里孝养公婆,照顾叔姑,拉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既要在生产队下地干活挣工分,还要回家做饭做衣,真是含辛茹苦,一言难尽……
外公外婆家过去是大户人家,家规清肃,家风淳厚。母亲因此受到了良好的家教。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相夫教子,尊上恤下,和睦邻里,裁缝服装等,样样能来,且头头是道。周朝“三太”之一的周武王的母亲太姒是我们合阳人,“三太之德”是中华女德的典范,也是周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朝代的一个重要因素。母亲虽然没学历史不知道这些,但传承的似乎就是这些美德。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几年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更加明白,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村上的红白喜事,母亲不分尊卑贵贱,都积极帮忙,出勤出力出主意。母亲如今年事已高,邻里乡亲不让她干体力活,到场就做个“顾问”角色。常常有年轻一代向母亲咨询养儿育女之法、婚丧嫁娶之礼、解决家庭矛盾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情,母亲都会耐心教给。母亲即使80岁高龄,偶尔还为推辞不了的邻里乡亲刚满月的婴儿剃头。母亲知道她年事已高,更加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真可谓:虽是“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母亲特别爱孩子。母亲不仅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拉扯大,而且也帮我们把孩子带到3岁多,直至上幼儿园。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多,为了协助母亲照顾我们,大姐(1960年出生)小学未读完就停学了。大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回忆那个年代,大姐不分时令的在田间耕作,三九寒天下沟修水库,深夜在生产队磨面粉、压玉米饸饹,煤油灯下纺线、织布、纳鞋底、绣花枕、刻窗花、为我们缝补衣衫等等,历历在目……大姐去工地经常是带着家里的较黑的馒头自己吃,把工地上发的白一点的馒头带回家给我们弟弟妹妹吃。大姐虽然上学不多,但很好地传承了母亲的一切,通情达理,心灵手巧,家里家外打理的有条不紊,针线活做的十分漂亮,人见人夸。大姐讷言敏行,任劳任怨,为母亲分担了很多,真是大姐如母!大姐结婚后,姐夫也经常帮我们家干活。在此深深地感恩大姐和姐夫!如今大姐一家定居西安,儿孙满堂,生活很幸福,我们很是欣慰。
父亲退休的1994年,正好我的女儿出生,由于我们工作原因,孩子三个月大就送回农村老家,父亲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孙女管到了三岁多上幼儿园。七个内外孙子大多也是如此由父母照看带大的。父母真是劳苦功高啊!
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次我和同学打架了,远在五里之外的母亲听说后立即一路小跑到学校看个究竟,途中须经过一条水渠,以往母亲从未跨过那条水渠,都是绕道而行,可那天,母亲心急如焚,说她连想都没想,纵身一跃,就跨了过去……这就是伟大母爱的力量!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父亲母亲如今已年迈,但每逢儿孙们回家,母亲总是提前做好饭菜,父亲打好洗脸水,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特别是每逢过年,父亲母亲更是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置办年货,打扫房间,晾晒被褥,把家里收拾井井有条,窗明几净。每次听说我们要回家,母亲边干活,边留意电话铃声。估计我们快到家的时候,父亲母亲总是站在门口翘首企盼……我们在家期间,一日三餐母亲都要亲自下厨,母亲总说我们在外工作辛苦吃不好,两个儿媳让她坐在炕上指挥就行,她总是说:“你们摸不着,我还能做动……”冬天家里生炉子,每天晚上睡觉前,父亲就把几个炉子的煤都填满封好,母亲把每个房间的被褥铺开,电褥子打开,甚至把便盆备好(我们不让父母这样,但他们总是闲不住,没等到我们动手,他们已做好,经常搞的我们很不好意思。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着两个儿媳妇。)母亲把儿孙们一个一个的照看的睡下,才最后去睡。有时全家人晚上聊天到深夜,我们第二天早上起的晚,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母亲从不叫醒我们。等我们自然睡醒起来时,母亲已经做好早饭在等我们。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年都在老家农村和父母一起过年,父母教导我们,大年初一要挨家挨户给邻里乡亲拜年请安。父亲母亲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为儿孙传承着勤俭厚道的家风……母亲虽不识字,但母亲有智慧,教子有方,是我们心目中伟大的教育家!
母亲善解人意,润物无声。儿孙们甚至邻里乡亲有什么心事,都会向母亲倾诉请教。凡是邻里有矛盾向母亲诉说的,经过母亲劝解大多都会和解。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凡事不能斤斤计较,学会忍让,学会吃亏。母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人心难打一颠倒”,就是教我们多替别人考虑。
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我们兄弟俩在北京面向全国弘扬国学《弟子规》孝道文化,两个月左右回老家看望父母一次。虽然我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但父母还是经常挂念,放心不下,电话里总是千叮万嘱。我们每次出远门,母亲都要为我们包饺子或捏馄饨,以期平安。我们常为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愧疚……好在妹妹和妹夫离父母较近,隔三间二就回家看望父母,送去生活用品,带去医院就诊,陪父母聊天,做家务……对此我们很感恩妹妹和妹夫!
我们很幸运能有这样的父母。我们有缘学习传播弘扬孝道文化,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在传播孝道文化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我们家庭。作为我来讲,在40岁时接触传统文化,使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明白了人世间的诸多道理。近十年来,联合诸多爱心单位和个人,向全国各地赠送《弟子规》百万余册,演讲近两百场,觉得生活很充实很有意义。《弟子规》中讲的“兄弟睦,孝在中”等我们努力照办,也使我们兄弟两个小家庭更加和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传统文化后,我们兄弟两个的媳妇更加孝敬公婆,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日回家看望公婆,并为公婆洗脚捶背、送医买药等。在集市、商场、饭店、医院等场合,许多不认识的人看见两个儿媳领着公婆,都以为是女儿领着母亲,这时,母亲都会自豪地说:“是两个儿媳妇,跟女儿一样。”如此一来,也带动了两个孙子非常孝敬爷爷奶奶,父母一提起两个孙子就喜上眉梢。全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少年苦不算苦,老来福才是福。”父母在晚年能有这样两个好儿媳和孙子,这也是我们作儿子的感到无比欣慰的。在此,也向我们兄弟的两个媳妇致敬!“财物轻,怨何生。”妯娌两个把钱财看的很淡,从来不分你我,大的让小的,小的尊大的,相处的比亲姐妹还要亲。
如今我们所收获的点点滴滴人生智慧,都是父母言传身教、祖德庇佑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的结果。遵循古圣先贤和父母的教诲,我们不追求大富大贵,只愿平平安安、和和睦睦,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
向古圣先贤、先祖、父母顶礼!
我们愿把传统文化传播的更广、更深,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祝愿人人身心和谐!家家美满幸福!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祝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作者李耀君:和谐中国网总编、弟子规现代修订者、和谐书院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
二O一五年春节前夕于北京
【鸣谢】
感谢以下和谐网盟转载《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一文
和谐中国网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5/0202/11321.html
教育文摘周报
http://www.jywzzb.com/bwjc/588.htm
中国商业期刊网
http://www.cbmag.cn/news/60994.html
中国公益新闻网
http://www.cpwnews.com/show-34-1446-1.html
中国非公党建网
http://www.dj-gov.cn/c01XX.ASP?id=10202
中国大学生招生网
http://www.chsi.org.cn/news/2015-02-02/164759.html
中国市场西部信息网
http://www.cnzscx.org/newsinfo.asp?id=1718
大西部网
http://www.daxibuw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388
上海文艺网
http://www.shwyw.cn/huodong/gongyi/2015/0202/1359.html?1422862105
陕西市政网
http://www.shanxishizheng.com/newsshow.asp?type=6&id=3377
湖南公益在线
http://www.glnql.com/article-6124531-1.html
湖湘视窗
http://www.hxsczx.cn/wenhuajiaoyu/huxiangwenhua/2015-02-02/23016.html
豫讯网
http://zgxw.cn.roowei.com/news/newid-946547.html
淮安新闻网
http://wh.hynews.net/news/2015/0202/270009.html
江淮晨报网
http://www.232100.net/news/jhcb/2015-02-02/492147.html
合阳门户网
http://news.heyang.cc/newsshow-1881.html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http://caijing.zgsntv.com/newsshow.asp?id=12658&big=15&small=0
华声在线
http://town.voc.com.cn/view.php?tid-9501-cid-48.html
中国全民记者网
http://www.zgqmjz.com/new/webbase/txbd/mingjifengcai/2015/0130/43593.html
中国公益在线
http://www.gyzx.org/wm/ct/2015-01-29/2882.html
陕西慈孝网
http://www.sxcixiao.com/bencandy.php?fid=105&id=9637
山东威海养生养老网
http://www.weihaiy.com/dongtai/zixun/2015/0202/1563.html
26国学网
http://www.26guoxu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069&from=portal
大西部网
http://www.daxibuw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388
中国渭南网
http://www.cnwn.com.cn/html/2015/wenhua_0202/12900.html
上海蓝卓法律咨询中心
http://blog.fang.com/23664392/17609681/articledetail.htm
陕西合阳县政府网
http://www.heyang.gov.cn/info/1126/26467.htm
中国华侨网
http://www.cnhqcm.com/news/xwdd/15251144451.html
新闻前沿网
http://www.xwqynet.com/shehui/zcfg/2015/0205/20526.html?1423137385
西部卓越网
http://www.xbzyw.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id=4595
中国小康新闻网
http://www.zgxkxww.net/benwangzhuangao/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814
中国共产党非公党建网
http://www.dj-gov.cn/c01XX.ASP?id=10202